应用PDCA循环理论缩短输尿管镜取石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分析

2021-07-30 14:38袁浩锋李伊倩陈嘉敏史向民通信作者陈嘉雯邹韵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输尿管住院科室

袁浩锋,李伊倩,陈嘉敏,史向民(⋆通信作者),陈嘉雯,邹韵

(1.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广东 东莞 523000;2.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消化内科,广东 东莞 523000)

0 引言

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作为国家第一批日间手术(操作)试点病种及术式,缩短输尿管镜取石患者平均住院日,可适应科室发展需要,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促进科室健康、稳定、持续发展[1]。临床通常选择常规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较多。PDCA循环理论多用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是将质量管理分为4个阶段,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使用PDCA循环理论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输尿管镜取石患者中,旨在探讨其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我院以未应用PDCA循环理论改进前的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住院的输尿管镜取石患者261例为对照组,以应用PDCA管理工具改进后的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的输尿管镜取石患者26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49例,女112例;年龄21~84岁,平均(46.71±12.80)岁。观察组男162例,女103例;年龄19~85岁,平均(48.61±13.72)岁。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泌尿系超声以及CT 确诊为输尿管结石;②结石直径均大于6mm或反复疼痛;③具有手术指征者。

排除标准:①不能控制的全身出血性疾病;②严重尿路狭窄,腔内手术无法解决;③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难以耐受手术及麻醉;④患者及其家属拒绝手术。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干预未应用PDCA循环理论,按原有诊疗疗程,对输尿管镜取石患者进行诊疗,并记录住院天数及总费用。

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理论协助输尿管镜取石患者诊疗,并记录住院天数及总费用,具体报告如下。

计划:(1)分析现状、查找原因:我科室围绕主题,召开了头脑风暴讨论会,全科人员并邀请相关科室参加了讨论会,总结了影响输尿管镜取石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几点因素,如图1。①政策及制度因素:a.门诊检查社保报销比例低,患者倾向于入院后再完善相关检查。b.择期手术需在前一天15时前开出手术申请,无法申请当天手术、缩短术前等待。c.双向转诊制度落实欠佳,与社区医院缺乏联动,未能及时下转术后病人。②医护因素:a.医生平素工作量大,对缩短住院日缺乏积极性。b.诊疗疗程繁琐,有待优化。c.术后护理及术后恢复,d.围麻醉期相关因素。③患者因素:a.高龄,b.基础疾病较多,c.依从性,④检查及检验因素:a.等待检验结果时间过长,b.等待心电图结果时间过长,c.等待影像学结果时间过长。(2)确定要因患者因素为不可控因素;政策及制度因素需通过医院甚至政府层面调整,难以立即改变获得效果;故本研究选取医护、检测及检验因素为要因,针对其制定改进计划。(3)过程中及时更新指标、改进计划。

图1 影响输尿管镜取石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几点因素

执行:(1)缩短检查及检验时间:①尽量于患者入院前完善术前相关检查,②减少不必要重复检查,采纳外院相关检查结果,③优化住院后辅助检查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等待,④非急诊入院患者,嘱空腹入院,可立即抽血化验,减少等待,⑤及时查阅相关对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时阅片,可提前自行阅片。(2)ERAS的实施:①围麻醉相关措施(止痛、术前术后进食),②术后恢复包括早下床活动,③早拔除尿管(减少医源性感染)甚至无管化。(3)医疗因素的优化:①优化整体诊疗疗程,加快治疗进度,减少诊疗各阶段间等待,②调整科内绩效方案,充分发挥医生积极性。

检查与处理:科室定期对输尿管镜取石患者的住院日、医疗费用等相关医疗效率指标进行统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患者进行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方案,并反馈给科室相关医护人员,督促其改进,督导检查落实效果、定期讨论分析、存在问题及时纠正。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日及次均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输尿管镜取石患者平均住院日与费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平均住院日、次均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输尿管镜取石患者平均住院日与费用情况对比()

表1 两组输尿管镜取石患者平均住院日与费用情况对比()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病变,现阶段我国对此疾病治疗主要是应用微创手术的方式。临床通常选择输尿管镜取石治疗,以最少的组织创伤,完成对体内病变的治疗。常规干预模式可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但输尿管镜受结石大小、患者身体情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增加了术后住院时间,为此探求合理的干预方法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PDCA循环也被称为“戴明环“或“质量环”,是由质量管理之父休哈特首先提出,后由质量管理学专家戴明博士加以改良推广,主要运用于各领域的生产和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之中,并取得了卓越成效。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引入PDCA循环原理,要求对医疗质量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分析和反馈,对医疗质量问题和医疗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评估干预效果,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近年来,PDCA循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医院管理中,尤其在缩短平均住院日方面已有成功案例[1-3]。章成国等[4]从医院层面出发应用PDCA循环理论对医疗规章制度、医疗技术水平、医院感染、手术并发症和合并症、医技科室的功效、双向转诊等进行优化,不但使医院平均住院日、术前占床日明显减少,而且床位周转次数、出院人数较前明显增加。李柳炳[5]等从科室层面探讨了PDCA循环应用于缩短骨科平均住院日的实践方法及其现实意义。王培松[6]则从单一病种角度出发对冠脉搭桥患者应用PDCA管理工具改进,对相关制度及流程、外科技术水平、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科室协作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术后肺炎等不良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在病床使用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无论从医院整体或者科室层面,甚至细化至单一病种,通过应用PDCA管理工具减少平均住院日,均能达到良好效果[7-9]。

作为反映医院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一项指标,平均住院日不仅考验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还要求保证医疗安全,最终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保障病人切身利益的效果,其实质是一项集管理、质量和效率于一体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本研究中,通过应用PDCA循环工具对输尿管镜取石患者进行管理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住院日、住院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通过开展PDCA循环,输尿管镜取石患者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同时节省了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由6.59天下降至4.53天,降幅达31.30%;住院医疗平均费用13842.28元下降至12978.09元,下降幅度为6.20%。降低平均住院日的降低,能加快床位周转率,在同样床位的情况下收治更多病人,即用较少医院资源为更好患者服务,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明显提高社会效益。而降低住院费用不但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能降低医保基金压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10-13]。将PDCA管理在输尿管镜取石患者中进行标准化及路径化诊疗疗程,同时对仍存在问题进行下一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使得各个阶段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不断改进,以期在后续PDCA中获得更好效果。

综上所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及任务。PCDA循环管理工具能降低患者降低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提升科室的运营效率,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医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输尿管住院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分析输尿管软镜手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的必要性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留置双J管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分析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59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