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7-30 14:38马广泉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股骨出血量钢板

马广泉

(青海省交通医院 骨科,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老年性骨折中多发易发的型式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该类疾病发生后对患者的日常活动形成了巨大的障碍与不便,损害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年人人数的不断增多,年龄的不断增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16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内钉组和钢板组各84例。内钉组,男44例,女40例,年龄57~85岁,平均(67.23±3.09)岁。钢板组,男43例,女41例,年龄56~83岁,平均(66.97±3.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对比。

1.2 主要方法

(1)内钉组:接受手术者仰卧,椎管内实施联合麻醉,伸直,牵引患肢,轻度调整角度,通过透视的辅助复位,患肢股骨大转子下2~3cm向下在股外侧做直切口,暴露骨折处、股骨颈基底进而大转子部位,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于股骨上端外侧,临时性的采取两枚克氏钉防止发生移位,通过导向器的指引将三枚克氏钉通过钢板近端锁孔传入股骨头颈约1cm,使用正侧位透视对颈干角、前倾角进行观察,保证股骨颈未被穿透,对克氏钉的进入深度进行测量,钻孔,在骨折近端使用三枚锁钉锁定位置不产生移动,放置一枚骨质骨螺钉在骨折远端,钻孔攻丝,拧入锁钉及皮质骨螺钉。

(2)钢板组:接受手术者仰卧,椎管内实施联合麻醉,沿股骨大转子上方实施一纵向手术切口,使用三棱锥在大转子顶点的前中1/3处进行开孔,将髓腔钻钻入髓腔内,将主钉插进去,在透视下将拉力钉对准股骨颈中下部,通过股骨颈向股骨头中打出导针,调整导针位置达到最佳,使用梯形钻扩孔,测量深度并旋入拉力螺钉。锁定远端,去除定位器,旋入主钉帽。

1.3 统计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Harris评分。

Harris评分标准[3]为:总分均为100分。优秀:得分为超过90分;良好:得分为80~89分;尚可:得分为70~79分;差:得分<70分。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19.0数据处理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各项指标

平均切口长度指标,内钉组为(6.26±1.23)cm,钢板组为(11.32±2.51)cm,P<0.05;平均手术时间指标,内钉组为(61.22±4.09)min,钢板组为(80.13±4.61)min,P<0.05;平均出血量指标,内钉组为(65.13±21.07)mL,钢板组为(108.07±29.72)mL,P<0.05;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指标,内钉组(10.11±2.25)周,钢板组为(10.21±2.73)周,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表1 两组患者在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

注:*表示与钢板组相比,P<0.05。

2.2 术后Harris评分情况比较

优秀指标,内钉组为38例,占比为45.24%,钢板组为28例,占比为33.33%,P<0.05;良好指标,内钉组为33例,占比为39.28%,钢板组为26例,占比为30.95%,P<0.05;尚可指标:内钉组为12例,占比为14.29%,钢板组为17例,占比为20.24%,P<0.05;差指标:内钉组为1例,占比为1.19%,钢板组为13例,占比为15.48%,P<0.05,具体见表2。

表2 术后Harris评分[n(%)]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进入老年阶段后人的身体机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衰老、降低的现象,因而骨质疏松也成为老年人的一种正常现象。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人出现骨折也成为一种常态,老年性骨质疏松容易发生在髋部,根据相关研究证实[4-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容易发生老年股骨转子骨折,对于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如果治疗不及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楚,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由于该疾病通常合并老年患者的其他内科类疾病[7-9],由于老年人对长期卧床,难以适应,从而极易以此为契机诱发其他类型疾病,不仅导致患者丧失自理能力,甚至可能出现死亡的结果[1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是髓内固定系统中主要方式,自身具有力矩小、力臂短的特点,接近于人体工程学,通过缩短内固定的力臂,削弱了拉力钉的压力,减轻了固定对患者的活动能力的影响,从而保证了患者的康复与治疗[11-12]。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方法相比,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下降,更加有利于老年患者的治疗。本组资料也表明,平均切口长度指标,内钉组为(6.26±1.23)cm,钢板组为(11.32±2.51)cm,P<0.05;平均手术时间指标,内钉组为(61.22±4.09)min,钢板组为(80.13±4.61)min,P<0.05;平均出血量指标,内钉组为(65.13±21.07)mL,钢板组为(108.07±29.72)mL,P<0.05;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指标,内钉组(10.11±2.25)周,钢板组为(10.21±2.73)周,P>0.05。术后Harris评分情况,优秀指标,内钉组为38例,占比为45.24%,钢板组为28例,占比为33.33%,P<0.05;良好指标,内钉组为33例,占比为39.28%,钢板组为26例,占比为30.95%,P<0.05;尚可指标:内钉组为12例,占比为14.29%,钢板组为17例,占比为20.24%,P<0.05;差指标:内钉组为1例,占比为1.19%,钢板组为13例,占比为15.48%,P<0.05。

由于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年人的骨折发生概率也相应的随之变大,作为老年人,如何防止骨折,尤其是类似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以避免出现长期卧床感染引发的其他并发症,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性,拥有开朗的心态,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13-15]。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方法与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法进行治疗在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减少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减轻患者的痛楚,使患者在手术后更多的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防止心态失衡,值得推广该手术。

猜你喜欢
股骨出血量钢板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对比股骨开窗技术和大转子延长截骨术在股骨侧翻修术中的疗效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SA—387Gr11C12钢板(6=88mm)厚压裂原因分析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