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21-07-30 14:38翟青黄绮娟陈超云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奥拉丁苯脑部

翟青,黄绮娟,陈超云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东 台山 529200)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其起病突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且多数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除基础的动静脉溶栓治疗外,还需改善患者脑部组织的微循环,保护患者的神经组织。血栓通和奥拉西坦均是临床常见改善脑部微循环的药物,两者在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方面均有显著功效;其中奥拉西坦更有利于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和可塑性修复[2]。然而有研究表明[3],脑组织在缺血缺氧状态后机体会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加重脑细胞的损伤,因此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外,还需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避免脑组织水肿现象的发生。丁苯酞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药物,可以有效调节脑能量的代谢,现本研究将其与奥拉西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使用,观察三者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研究,选取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在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4]中的诊断标准,并且经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②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尚未发生意识水平下降,且发病时长未超过72h;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在发病后已接受过其他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治疗;②患者伴有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和脑室出血等脑出血病症;③患者存在重度的意识昏迷;④患者伴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采用均等单盲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2例。2组资料经对比具备分组比较价值(P>0.05),见表1。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表1 对比2组一般资料(n=32)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如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斑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商品名:欧兰同;生产企业: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184000;规格:5mL:1g×6支/盒)和血栓通注射液(生产企业: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44 020285;规格:2mL:70mg)治疗,其中血栓通注射液选取420mg溶于0.9%的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而奥拉西坦注射液则选取4g溶于0.9%的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治疗1次。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继续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商品名:恩必普;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 050299;规格:0.1g*24s)口服治疗,每日3次,每次0.2g。每7天为1个疗程,2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炎症因子、凝血因子指标: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抽取其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液3mL,在4℃的环境下保存45min后,以每分钟3500转的速度离心15min,分离血清放置在-80℃环境下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水平差异。

(2)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该量表总分为42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5]。

(3)治疗效果:结合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情况计算患者的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当减分率≥90%表示治愈、当减分率在60%~89%时表示显效、当减分率在30%~59%时表示有效、当减分率≤29%时表示无效,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炎症因子水平

2组治疗前炎症因子CRP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对比2组炎症因子水平(,n=32)

表2 对比2组炎症因子水平(,n=32)

2.2 对比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

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对比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分)

表3 对比2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分)

2.3 对比2组治疗效果

2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对比2组治疗效果[n(%)]

3 讨论

经研究调查显示[6],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较为复杂,其发病过程与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加之患者在发病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其生活质量,故而在有效纠正患者脑部组织缺血缺氧症状的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也尤为重要。目前,临床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微循环和保护脑损伤为主要原则,本研究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

经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在联合采用丁苯酞胶囊和奥拉西坦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后其NIHSS评分明显低于单纯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保护脑部神经。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血栓通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出来,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该成分具有促进纤溶,降低血小板聚集力和黏附力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发挥溶栓作用的基础上,还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脑部组织的微循环;奥拉西坦属于新型的环γ‐氨基丁酸衍生物,可以有效改善脑组织代谢,并且它还可以能透过血脑屏障发挥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奥拉西坦作用于人体还可以激活腺苷酸激酶,有助于合成磷酰乙醇胺和磷脂胆碱,进而提高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的转运速率,借助大脑对氧和葡萄糖的利用达到改善患者智力和记忆力障碍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丁苯酞软胶囊,可以阻断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从而改善脑部血流量,避免患者神经损伤的加重,而且丁苯酞软胶囊中dl-3-正丁基苯酞的活性成分,它不仅有助于增加脑部血流量,更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重构,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8-9]。与此同时,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CRP、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推测其原因可能是丁苯酞是由芹菜籽中提取的左旋芹菜甲素消旋体,它在改善脑部组织能量代谢和微循环的基础上,还有助于抑制释放谷氨酸,减少生成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并且还有利于线粒体增殖,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线粒体复合酶Ⅳ活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同时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10],同时降低FIB水平,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减少新发血栓的形成。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高于71.88%(P<0.05),进一步证实在奥拉西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继续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丁苯酞是临床用于脑缺血治疗的新型药物,该药物可以通过重建缺血区的微循环和对线粒体功能的保护机制来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联合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和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可以充分发挥彼此间的治疗优势,综合多种药物临床治疗作用,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丁苯酞胶囊和奥拉西坦注射液及血栓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修复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联合用药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奥拉丁苯脑部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VICTOR OLADIPO转折维克托·奥拉迪波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