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影响

2021-07-30 14:38陈俊君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紫癜组胺丹参

陈俊君

(雷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雷州 524200)

0 引言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又称之为亨-舒综合征,属于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血尿和蛋白尿,具有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1]。该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病,以春秋二季居多,男多于女,HSP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危害[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且正确的治疗措施,病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可伴发肾脏和胃肠道症状,甚至可并发肠梗阻、肠套叠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3]。因此,本文主要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8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抗组胺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后,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研究对象为过敏性紫癜患者(n=84),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单纯组(n=42,采用抗组胺药药物治疗),男23例(占比54.76%)、女19例(占比45.24%);年龄12~44岁,平均(23.87±1.29)岁;病程0.2~2.5个月,平均(1.37±0.22)个月。联合组(n=42,采用抗组胺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男24例(占比57.14%)、女18例(占比42.86%);年龄12~45岁,平均(23.91±1.32)岁;病程0.2~3个月,平均(1.39±0.24)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②均经CT、尿常规、血常规等方式确诊为过敏性紫癜;③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④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伴有认知障碍者;④伴有语言沟通障碍者;⑤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⑥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障碍者;⑦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单纯组采用抗组胺药药物治疗:给予患者氯雷他定片(生产厂家:海南万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0402)治疗:口服10mg/次,1次/日。连续治疗7天。

联合组在单纯组的基础上,采用丹参注射液(生产厂家:四川升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4133)治疗:20mL/次(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后使用),静脉滴注,1次/日。连续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疗效评估:①经治疗后,患者皮疹消失,各项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且大便潜血实验结果为阴性,视为治愈;②经治疗后,患者皮疹明显缓解,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大便潜血实验结果为阴性,视为好转;③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变化或是加重,为无效。总临床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100%。

炎性因子评估:采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5mL)作为标本,离心处理后,置于条件至为-70°的环境下保存,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4]进行检测,炎性因子包含:①白细胞介素-6(IL-6)、②白细胞介素-18(IL-18)、③白细胞介素-23(IL-23)、④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

统计两组患者紫癜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表1结果显示,单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联合组为95.2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表2结果显示,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前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IL-6、IL-18、IL-23以及TNF-a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纯组(P<0.05)。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表3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紫癜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对比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表3 对比两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为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产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为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癫,局限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臀部,躯干极少累及。紫癜常成批反复发生、对称分布。初呈深红色,按之不褪色,可融合成淤斑。腹型过敏性紫癜,因消化道黏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而产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和体征,如腹痛、恶心、呕吐、呕血、腹泻及便血等,关节型过敏性紫癜,因关节部位血管受累而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肾型过敏性紫癜的病情最为严重,在皮肤紫癜的基础上,因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炎症反应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偶见水肿,高血压及肾衰竭等表现,少数病例因反复发作演变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5]。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来讲,合理的疗程是根治疾病的关键;病情程度轻者,可通过休息、消除致病因素等一般治疗来控制病情;病情较重者,则可采用激素治疗[6];而不同的治疗方式,所获得治疗效果也有所差异。

本研究结果1中,联合组采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片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抗组胺药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的病症。本研究结果2中,联合组采用抗组胺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后,其临床炎性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范忠祥等[7]学者的研究中,将过敏性紫癜患者(n=130)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65例采用抗组胺药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分析为:①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属于作用持久的三环类抗组胺药,为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与受体结合后可产生抗组胺作用,对多种变态反应病有效。但是该药物应用后容易出现中枢抑制效应、抗胆碱能效应等不良反应;且单独治疗过敏性紫癜效果不理想[8]。②丹参注射液为中药丹参的有效提取物,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可以起到降低患者的血黏度、扩张血管和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同时该药物还能降低患者的血液前列腺素含量,能够对部分病原微生物进行抑制,达到抗炎的目的[9]。本研究结果3,联合组采用抗组胺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后,其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赵健等学者[10]的研究中,将82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两组均接受治疗,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与本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看出,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的症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加快康复。若是将二者联合应用,则能发挥出更佳的作用,提高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采用抗组胺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疗效,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病症,还能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紫癜组胺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本草园——丹参
抗组胺药物的合理应用
丹参行情在震荡中上升
慢性荨麻疹抗组胺药的应用策略
鲭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及其理化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