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30 14:38郭顺成莫柳霞
智慧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预测值例数阴性

郭顺成,莫柳霞

(东莞市虎门医院,广东 东莞 523939)

0 引言

冠状动脉病变作为临床中常见心血管疾病,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疾病控制难度会不断提升,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为降低疾病对患者影响,需要及早采用适合方式进行诊断。在临床诊断中,以往主要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但该诊断方式存在创伤性,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一定损伤,其诊断费用较高,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而64 排128 层螺旋CT(128-SCTA)诊断方式作为当下一种新兴影像技术,属于诊断中较为常用诊断方式,通过获取患者疾病相关影像,可清楚显现冠状动脉狭窄、钙化等异常,这种诊断方式临床诊断中结果可信度高,对于临床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价值[1-2]。本次研究对我院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1 月收治的35 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诊断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128-SCTA 和CAG 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分析128-SCTA 在冠状动脉病变中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35 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诊断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64 排128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将后者作为诊断金标准。全部患者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龄37~82 岁,平均(56.4±2.47)岁,心率57~102 次/min,平均(74.26±4.43)次/min。合并症:高血压10 例,糖尿病14 例,高脂血症9 例。经CAG 诊断由152 处结节冠状动脉直径≥2mm。

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冠状动脉病变,且符合WHO 相关诊断标准[3];患者均行128-SCTA 和CAG诊断;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由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入组前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合并心律不齐;合并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前使用倍他乐克进行控制,心率>80 次/min;患者对诊断中对比剂成分过敏;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难以配合屏气,屏气时间不足10s。

1.2 方法

1.2.1 患者准备

首先,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详细介绍相关检查方式及检查中注意事项,提升对其检查过程了解程度,加快缓解患者心理方面压力。扫描检查前叮嘱患者保持足够睡眠,使其保持良好状态,并在检查前进行屏气训练,促使其可有效配合做好相关检查工作,提升扫描过程顺利性。针对存在肺部疾病老年患者,因其难以承受较长时间屏气,可在检查前给予患者吸氧,提升其血氧饱和度,从而延长屏气时间。扫描中患者保持仰卧位,并连接心电信号及静脉通路,获取患者胸部屏气定位图像,并对气管隆突水平至膈面下方l0mm 范围进行扫描,以主肺动脉水平为感兴趣层面。

1.2.2 CAG 诊断

诊断设备:使用飞利浦Allura CV20 机型C 臂,飞利浦Allura CV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碘克沙醇造影剂。

诊断方式:患者取仰卧位,按照18.5g/50mL 速度,对患者推注50mL:13.5g(I)碘克沙醇造影剂。然后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使用Seldingerel 法于桡动脉或股动脉为穿刺点进行穿刺,并经置入6F 动脉鞘,分别置入Brachical、J4 以及JR4 导管,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患者冠状动脉结构,并获取其相关影像资料,确定动脉病变位置和疾病严重程度。

1.2.3 128-SCTA 诊断

设备: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 排128 层螺旋CT 设备;MEDTRON AG Accutron CT-D862型双筒高压注射器;碘帕醇造影剂。

诊断参数:先使用128-SCTA 设备及Coronary CTA Routine 扫描程序,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钙化CT 扫描,设置相关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550~700mAs;准直为0.625mm;FOV 为145mm;螺距为0.2~0.24;旋转时间为0.33s/360°;卷积核为I30f,扫描范围:气管隆突水平至心脏隔面下10mm。增强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550~700mAs;准直为0.625mm;FOV 为145mm;螺距为0.2~0.24;卷积核为I30f;旋转时间为0.33s/360°;扫描时间为10~13s。

扫描方式:使用128-SCTA 设备扫描中,先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图像,然后按照5mL/s 注射流速。使用MEDTRON AG Accutron CT-D862 型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患者推注50mL:18.5g(I)2 瓶碘帕醇造影剂(含碘量370mg/mL),在按照相同流速推注40mL0.9%氯化钠溶液。并采用Contrast 手段确定主动脉对比剂浓度进行监测,并在ROI 区域内CT 密度值达到100Hu 时,确定出发点,并要求患者轻吸气后屏气,实施增强扫描。

图像重建和筛选:扫描结束后将相关数据存储于西门子singo.via VB1.0B 工作站,并对65%R-R 间期图像进行重建,并利用智能化血管分析软件,并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增强扫描横断面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处理,选择左、右冠状动脉最清晰图像进行R-R 间期0.6mm 薄排图像重建,重建间隔为0.6 及2.0mm,重建层厚为2~20mm,根据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病变程度评价。

1.3 观察指标

(1)检查结果:比较128-SCTA 和CAG 诊断方式检查结果,确定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其中,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

(2)狭窄程度[4]:128-SCTA 和CAG 诊断方式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程度判定标准根据闭塞程度确定,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5%;重度狭窄:76%~99%,狭窄未完全闭塞: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数(n)和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 排128 层螺旋CT 和CAG 检查结果对比

根据128-SCTA 诊断结果得出阳性预测值为87.50%(49/56),阴性预测值为94.79%(91/96),128-SCTA 诊断灵敏度为90.74%(49/54),特异度为92.86%(91/98)。详见表1。

表1 64 排128 层螺旋CT 和CAG 诊断[n(%)]

2.2 两种诊断方式下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对比

128-SCTA 和CAG 诊断下,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结果显示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种诊断方式下冠状动脉狭窄结果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受生活压力、生活习惯和环境等方面因素影响,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冠状动脉病变是临床中常见心血管疾病,该病与血管出现狭窄或堵塞相关,发病后会出现持续性心绞痛,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坏死、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恶心、呕吐以及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但该病发作后,若能及早采用适合方式进行治疗,部分患者会恢复到相当健康程度。因此,为降低疾病对患者影响,临床中需要采用适合诊断方式及早确定患者病情,对控制患者病情至关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术和128-SCTA 诊断方式作为来年常用诊断方式,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因其为有创伤性检查,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并且患者对该诊断方式接受度低。冠状动脉造影在实际使用中主要利用血管造影机,借助特制定型心导管经皮穿刺进入下肢股动脉,然后沿降主动脉至升主动脉根部,确定左或右冠状动脉口并将导管插入其中,插入后注入造影剂,促使冠状动脉显影,可清晰显示左或右冠状动脉整体主干及其分支血管腔,利于了解血管是否存在狭窄病灶,利于确定患者病变位置、范围、严重程度以及血管壁情况等方面信息,并为确定具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且可用于判定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属于一种有效有创诊断技术。但由于该诊断技术存在检查费用较为昂贵、操作复杂和有创等不足,导致其难以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而伴随着影像学领域微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得到不断发展,使得心血管疾病检查诊断技术逐渐趋于无创检查。64 排128 层螺旋CT 诊断技术作为当下影像学发展里程碑,为心血管疾病安全无创诊断开辟了新途径。诊断中通过直接扫描获取患者病情相关数据及信息,并进行增加扫描和图像重建,可使重建数据增加一倍,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多有效数据信息,同时通过图像重建可实现对采集数据有效利用,可最大限度上取得最优化结果,提高了Z 轴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使得心率稳定性达至少92%,而且保证诊断接近100%成功率,提升了诊断效果。同时在使用64 排128 层螺旋CT 诊断技术诊断患者病情中,既提高了对患者机体扫描速度,又可保证较高图像分辨率、信噪比,利于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及血管异常变化,且通过图像可获取患者冠状动脉远端细小分支状况,利于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并为进行疾病治疗提供更加可靠参考。

在对患者疾病诊断中,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术作为疾病临床检查为金标准,诊断结果可信度高,但其属于有创性质检查,检查期间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费用昂贵患者接受度低[7-8]。与之相比,64 排128层螺旋CT 诊断方式拥有亚毫米级高空间分辨率,便于确定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位置,且可显示出患者管壁病理改变,方便判断斑块性质,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应用价值[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28-SCTA 诊断方式阳性预测值(87.50%)、阴性预测值(94.79%)、灵敏度(90.74%)和特异度(92.86%)均较高;且128-SCTA 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AG 诊断结果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此次研究结果表明,128-SCTA诊断结果与CAG 诊断结果接近,可获取较为准确患者病情信息,可见,在两种诊断方式中,采用128-SCTA 式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且该诊断方式为无创诊断,患者对该诊断方式认可度较高,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对冠状动脉患者诊断中,采用128-SCTA 诊断方式可取得与CAG 诊断相近结果,该诊断方式下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以及特异度较高,能够满足患者疾病诊断需求,具有较高可信度和患者接受度,利于医生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预测值例数阴性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科学期刊发表试验研究阴性结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