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研究

2021-07-30 06:31叶晨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河南省一带一带一路

叶晨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5)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1],为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沟通构建了广阔的平台. 河南省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省份,是倡议构建和推广的核心区域. 在此背景下,把体育旅游融入到河南省“一带一路”建设,既符合国家的顶层设计,又能扩大对外交流,对促进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契合体育事业改革,带动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实现河南省体育旅游跨越式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 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概况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新业态,近年来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 以体育旅游中的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例,河南省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体育竞赛表演活动2016—2018年的产出总量分别为8.03亿元、17.84亿元和21.54亿元,体育健身休闲活动2016—2018年的产出总量分别是26.57亿元、64.81亿元和79.53亿元,每年增幅均超过20%,发展势头强劲.

河南省体育旅游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主要包含体育自然旅游资源、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和体育事件旅游资源三类. 近年来,河南省利用黄河、淮河、丹江口、南湾湖、红旗渠等水系资源和太行山系、大别山系等山体资源,开展登山、拓展、攀岩、漂流、滑雪、滑草、垂钓等项目. 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四类: 一是赛龙舟、踩高跷、舞龙舞狮、濮阳杂技等民俗节庆表演类; 二是跳绳、射箭、蹴鞠、角抵、叨鸡、象棋、投壶等竞技游戏类项目; 三是太极拳、少林武术、苌家拳、心意六合拳等武术养生健体类项目; 四是新乡花挑、商丘火龙舞、三门峡和尚顶灯舞等表演类项目. 河南体育文化旅游项目根植于中原文化的肥沃土壤,沉淀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赋予地域、稀缺、不可替代等属性[2],成为河南省体育文化旅游项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建要素. 体育事件旅游资源主要是以举办的体育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这种体育活动往往是通过多次举办形成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成为承办地的标签和塑造形象的窗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体育旅游项目既有传统,又有创新. 古代的体育项目如蹴鞠、投壶、射箭、御车在个别景区可觅踪影,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如登山、滑雪、漂流、摩托艇等由于具有参与性、娱乐性、刺激性等特点,开发此类项目的景区越来越多,竞争激烈. 总体而言, 作为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迅速,既满足了游客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丰富了旅游市场供给,又保护传承了中原文化,成为促进河南省体育旅游架构体系变革升级的重要推手.

2 “一带一路”倡议下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2.1 “一带一路”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一带一路”重点加强我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五个方面相互影响,关系紧密,耦合性强,体育旅游的发展和这五个方面密切相关,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关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这几个方面的重视和努力必将带来体育旅游发展的春天. 《“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中也明确指出,在沿线地区广泛开展太极拳等民族体育旅游活动,这为河南省优势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极大地增强了我省和沿线国家合作开展体育赛事旅游的积极主动性. 除了“一带一路”,近年来,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的文件表述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旅游),中央有关部委及河南省发布的涉及体育旅游发展的文件达10多个,在政策上抑或资金上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户外等专项运动出台了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这些都成为体育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后盾.

2.2 客源市场的扩大

客源的扩大体现了市场对体育旅游的拉动作用. 随着人均收入的逐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接踵而至,需求互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转移.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体育旅游属于高阶段的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来看,虽然我国从2000年开始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但2000—2016年一直保持在30%—40%,2017年和2018年降到了30%以下,分别为29.33%和28.4%. 所以从整体来看我国居民的日常消费仍以基本的生理需求为主. 河南省的体育旅游客源仍以省内游客为主,河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全国排名靠后,并且存在区域差别和城乡差别. 而体育旅游相对于一般意义的旅游来讲,消费较高,像探险、户外运动、峡谷漂流、乘热气球或滑翔伞、通用航空旅游等相对于大众旅游来讲还是一个小众市场,消费需求不旺.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河南省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扩大. 河南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协同发力,促进了河南经济的升级转型. “一带一路”沿线包含了很多国家和地区,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十三五”期间,将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8500万人次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3]. 河南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单位5项24处(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安阳殷墟景区、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中国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对世界游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借助于政策支持和市场营销,促进潜在游客向现实游客的转化,为河南带来大量的客源.

2.3 合作交流的广泛深入

截至2019年10月底,世界上共有137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河南省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涉及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科技交通、能源农业、信息物流、人文教育、民生发展、旅游合作、园区建设等领域,开放载体日益增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的桥梁,也是文化的纽带,河南省多次举办全球推介活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与沿线国家联合举办丝绸之路艺术节、河南文化年等,依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4]. 合作交流的持续深入密切了河南与国际的交往,提升了知名度,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力,“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社会了解河南、走进河南的机会和窗口,这必将推动河南省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为体育旅游发展相关要素(资源、市场、人才、科技、创新等)的供给升级奠定基础,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遇.

3 “一带一路”倡议下河南省体育旅游面临的挑战

3.1 对“一带一路”促进体育旅游发展的价值内涵认识不够深入

首先,“一带一路”为我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政策、客源、合作等方面的利好,但是由于河南省地处内陆,各有关利益方对“大体育、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存在认识偏差,把政策和产业间的发展割裂起来,还没有形成融合的发展观,对于体育旅游在提升国家形象,树立文化自信,促进民心相通,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我省体育旅游发展缓慢.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虽然部分体育旅游产品已经到了结构调整的阶段,但相关部门从地方财政税务收入、GDP增长等因素出发不愿承担结构调整带来的风险,仅仅满足于目前的利益状况,忽视“一带一路”为体育旅游带来的巨大市场. 其次,有一些景点不考虑自身的资源禀赋,盲目乐观于“一带一路”效应,盲目跟随市场热点,不进行市场调研,不切实际地投资体育旅游项目. 再次,目前河南省很多地区往往是采取体育+旅游的简单模式进行体育旅游开发,市场受众群体有限,“一带一路”建设未形成良性互动,无法推动体育旅游业态裂变.

3.2 “一带一路”涵盖地域广,区域制度掣肘依然存在

“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合作意愿强烈,但制度或管理体制的差异会成为体育旅游开发的障碍因素. 由于体育旅游涵盖项目众多,涉及面较广,多部门参与其中势在必行. 但河南省和我国其他省份或地区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体育旅游产业的管理体制是在纵向上必须遵循具有管辖权的上级部门的管制,在横向关系上和其他项目共同构成体育旅游商品的不同模块,很难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 制度的羁绊导致体育旅游发展中的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此消彼长,产业管制的高度集中导致了市场分割和封闭运营,由此形成的制度藩篱给体育旅游的区域渗透、产业链条延伸带来极大的阻力,同时也增加了体育旅游发展的“边际成本”.

3.3 市场竞争激烈,认知度、 美誉度双高的体育旅游产品较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虽然侧重于经贸合作[5],但由于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国内其他省份和地区的体育旅游硕果累累,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都非常激烈. 河南的体育旅游项目也不少,但是缺乏国际性的、精品级的活动,河南的体育旅游市场还没有经过细分定位,举办的项目类型也是五花八门,根本没有形成像“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那达慕大会”、鸟巢、水立方等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项目和精品景区. 另外,像徒步、垂钓、攀岩、漂流、山地车、滑雪、骑马、滑草等项目与周边省份或地区的相似度太高,开发层次低,特色不明显,同质化严重. 河南省存在产品相似、缺乏创新、认知度和美誉度双高产品匮乏、开发利用不足、市场辐射范围有限等诸多问题. 2020年8月份的搜索引擎百度的检索表明,与国内“一带一路”重点省份和节点城市的体育旅游项目相比,绝大部分检索数目均差距较大,这从网络传播视角反映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见表1).

表1 河南省体育旅游项目和国内其他地区体育旅游项目百度检索网页数目比较一览表

3.4 体育旅游人才储备不足,存在量的短缺、 质的匮乏

体育旅游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其对人才的需求既专业又复合,标准较高,特别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省的体育旅游要想走出去,更需要吸纳大量的人才服务这个行业. 体育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行业规划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基础服务人才,其中,前三类人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处于明显不足的状态. 体育旅游实际上是体育行业和旅游行业融合的一个新业态,需要对两方面都熟稔的人才. 目前对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高校,我国体育旅游专业的开设大多是在体育院校或者体育系部,旅游管理学院开设体育旅游方向的比较少,综合性大学中设置体育旅游学院的暂告阙如. 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和侧重点,可能会存在专业性有余、复合性不足的问题. 河南全省有20多个高校设置旅游管理专业,但是专业中都未设置体育旅游方向或者开设相关课程,只有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招收体育旅游专业. 我省目前体育旅游从业者多为旅游管理专业,缺乏体育产业方面的系统性教育和指导已是不争的事实. 同时根据调查发现体育旅游产品的创意策划也往往是旅游领域的专家,熟悉两大产业的管理、创意、营销等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瓶颈.

4 “一带一路”倡议下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

结合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现状,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可以分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是向着夯实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基础的目标前行,后期主要是朝着河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方向发展. 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的构建,需要以谋求区域内地区和国家间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指归,并完善理念认知、政策制度、人才支撑、产品营销、品牌塑造、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内容,为河南省体育旅游在“一带一路”契机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路径

4.1 前期路径: 以夯实支撑为方向

4.1.1 强化理念认知,推动“一带一路”与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互动共赢

强化理念认知,首先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助力体育旅游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既不能把“一带一路”及相关政策和体育旅游的产业发展万口和附,并为一谈,也不能把两方面完全割裂,要吃透政策找准切入口. “一带一路”和体育旅游不是政策+产业的简单拼凑、叠加,要想产生1+1>2的效果,必须对“一带一路”区域内的政策、产业、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对体育旅游产业的诸多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重构和再造,对其发展机理、模式、规律、问题等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控制能力. 其次是抓住区域内体育旅游资源共享的机遇,发挥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凝聚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思想共识. 再次要转换思想,改变观念,寻找“一带一路”与河南省体育旅游发展的同频共振点,对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效益进行评估追踪,调整协调,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和体育旅游产业互动共赢的进程.

4.1.2 构筑人才支撑,推动以服务人才为中心的培养、引进、留用机制变革

人才是实现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的基础. 河南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高校做好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结合市场需求和学校优势设置相关专业(如体育旅游、休闲与运动研究、休闲运动与旅游等),开设体育旅游、运动休闲、攀岩登山、体育政策与规划、体育运动金融管理、体育运动市场营销等课程,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全面,层次丰富,为体育旅游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定位,注重专业的实践性. 第二,积极开展在职人员的系统培训,通过岗位锻炼、脱产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三,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组建体育旅游专家人才库,建立良性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6]. 为引进高水平的人才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尤其是要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工作环境、发展空间、培养使用等方面出台优越的政策来吸引人才,强化体育旅游的智力支撑[7].

4.1.3 完善政策制度,加强“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协同治理

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支持和参与,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作为保障,所以,河南省体育旅游需要做好对外和对内两方面的工作. 在对外交往中,需要河南省政府或者国家体育总局与文化和旅游部共同牵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打造良好的体育旅游合作平台,构建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建立体育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 在内部发展中,我省产业管理内外部改革依然存在滞后性和不彻底性,严重阻碍了体育旅游市场的流通及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交叉、渗透和重组的机会与程度,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做好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完善,放宽行业限制,破除行业壁垒,为体育旅游发展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促进配套支撑政策如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建设政策等进一步完善、落地. 具体来说,一是建立跨界协调机制,成立“一带一路”体育旅游领导机构,打破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为政的局面,意在解决各主体成员之间由于资源配置、利益相悖或不均而产生的矛盾,做好行业管理、政策制定、发展协调、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二是做好体育旅游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引导体育旅游的生产经营活动,鼓励更多的人才、资金、基础性研究等相关需求要素流入这个行业. 培育一批大型体育旅游企业集团,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实现协同效应,发挥示范效应.

4.2 后期路径: 以优化提升为目标

4.2.1 创新产品营销,推动河南省体育旅游营销体系的转变

提高河南省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要树立体育旅游发展的区域联盟战略,构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 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考虑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凸显地方特色和产品特色,增强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 体育旅游产品进入市场后,由于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被消费者熟悉、认可是面临的首要问题,考虑到体育旅游产品的特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通过政策营销加强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供给,推动群众性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体育旅游产业,培育更多的体育旅游产业消费热点. 第二,培育体育旅游消费需求,进行多渠道全方位营销. 通过媒体营销发挥体育旅游的图式启动效应,采用滚动式、不间断的投放使消费者形成一种肯定的态度定势. 第三,体育旅游企业可以利用“明星效应”或“从众效应”进行营销,促进新型体育旅游产品的成长和市场份额的提高.

4.2.2 重视品牌培育,打造河南省特色体育旅游项目

从产品竞争到品牌竞争是产业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虽然河南省体育旅游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体育旅游项目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亟待提高. 第一,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文化,重视品牌培育,增强消费者情感上的价值认同,对促进河南省体育旅游的发展意义重大. 河南省要依托特色体育旅游资源,把精品项目做大做强. 第二,建立体育旅游基地. 比如洛阳是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有四个5A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多处寺庙、石窟、文物,其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通过开发洛阳体育旅游资源,进一步打造体育旅游品牌. 第三,提高品牌体育旅游赛事的影响力. 河南省可积极利用“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郑开国际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把它们进一步做大做强,吸引省内外、海内外体育旅游消费者的目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凸显中原文化、新颖独特的体育旅游赛事的开发力度,不断培植创新,扩展体育旅游消费.

4.2.3 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与其他产业间的深度融合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体育旅游的大力发展,需要更多的产业关注参与这个行业,多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体育、旅游、文化、科技、医疗、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河南省产业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要素间的交叉渗透程度比较浅,产业组成要素的结构性变动、产业重组创新仍有很多薄弱环节. 比如,很多地区的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就是在景区内简单设置体育项目或体育民俗项目,像舞龙舞狮、健身秧歌、象棋、空竹、毽球、风筝等. 这类项目融合程度浅,产业链条短,市场受众群体有限,业态裂变不易进行. 所以,大力推进河南省体育、旅游及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从产品、企业、市场等方面多处发力. 首先是推动产品融合. 产品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标志,是产业融合的初级阶段,推动形成有吸引力的融合产品,迎合市场需求,提升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其次是鼓励企业融合. 依托资源、技术、市场、产业影响力等优势,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乃至融合,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力,带来共同发展. 再次是促进市场融合. 产业间的融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市场融合后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间融合在空间范围上向纵深处发展. 市场融合带来了市场共享,促进了市场扩容.

猜你喜欢
河南省一带一带一路
送伞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