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的组方配伍规律

2021-08-02 11:04苏晓艳王金凤吕鑫顾志荣宋军谢宇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石菖蒲组方方剂

苏晓艳 王金凤 吕鑫 顾志荣 宋军 谢宇平

(1 甘肃省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兰州,730000; 2 甘肃省人民医院药剂科,兰州,730000; 3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北京,100700)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NRL)是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1]。《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三版(ICSD-3)将其分为:1型发作性睡病(NT1)和2型发作性睡病(NT2)。2种类型共同诊断包括[2]:慢性过度嗜睡持续≥3个月;平均睡眠潜伏期≤8 min,并且有两个或多个睡眠起始快速眼动期,多次睡眠中的REM期(SOREMP)潜伏期测试(MSLT)(夜间PSG在入睡的15 min内发现SOREMP取代MSLT上的一个SOREMP)。NT1诊断标准还包括出现猝倒和/或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1(Hypocretin-1,Hcrt-1)浓度降低。NT2标准包括无猝倒;脑脊液中Hcrt-1浓度正常或未测;不能用其他原因(包括药物治疗或停药的效果)来解释上述结果。NT1型多青少年起病,发病率约为0.05%[3],病理生理机制主要与遗传有关,也与脑脊液降钙素/食欲素缺乏有关[4]。NT2型脑脊液降钙素/食欲素水平处于中级水平,患病率及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治疗NRL暂无特效药,主要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对症治疗,如莫达非尼、阿莫达非尼、哌醋甲酯、安非他命,国内市场较小;较新的有羟丁酸钠和Pitolisant,目前仅在欧洲销售[2]。且西药治疗NRL疗效有限,停药后易反复、临床适用范围小,故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正在寻求新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思路。

中医认为日间嗜睡主要责之于湿、痰、瘀、虚。湿性粘腻、重浊,湿易困脾,脾阳受困,阳气虚损,中阳不振,则疲乏无力,嗜卧多眠;痰阻气机,气道不通,久病致瘀,痰瘀互结,发为昏扑。治疗以益气补虚,燥湿健脾,化痰祛瘀为主。中医药针对病机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但治疗思路及用药却是不尽相同。数据挖掘技术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2.5)构建相关数据库,全面收集中医治疗NRL的文献资料,统计文献所用药物,对药物关联规则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采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新处方,可探索中医治疗NRL的遣方用药规律。因此,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于中医治疗NRL进行研究。以期总结各家治疗NRL的用药规律,进而整理NRL的治疗思路及处方,可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4各数据库建库时间截至2020年8月31日发表的中医治疗NRL的所有文献。

1.2 文献检索与去重 限定“标题或主题词或关键词”为“发作性睡病”或“Gelineau综合征”或“NRL”,并且全文包含“中医”或“方剂”或“复方”或“汤药”或“中药”,检索得到原始文献。对检索出的所有文献采用Endnote X8.2软件去重。

1.3 处方筛选

1.3.1 纳入标准 处方来源于疗效分析或病例对照研究;限定处方治疗有效率≥70%;诊断、病历纳入与排除标准明确无误;处方完整,中药组成、剂量及用法明确无误;观察组病例数≥20例。

1.3.2 剔除标准 剔除动物实验、个案、验案、综述、理论探讨等来源的处方;剔除病例中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或并发症者所用处方;剔除重复发表、同方异名、同方重复报道处方。

1.4 数据录入 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方剂名、药物组成、剂量、用法等信息,在录入过程中参考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规范中药名称,如粉甘草、甜草、粉草、国老规范为甘草;芎规范为川芎;云苓、云茯苓规范为茯苓;山菖蒲、水剑草、香菖蒲规范为石菖蒲等。进入“平台管理系统”→“数据管理”→“方剂管理”→“经验方”项下,将纳入的所有处方以人工“双录入”(由1人录入、另1人核对)模式逐一录入,完成后进入“数据分析系统”→“方剂分析”功能模块开展用药规律挖掘。

1.5 数据挖掘 在“方剂分析”功能模块下,采用“频次统计”功能进行用药频次分析并导出结果。在“组方规律”功能模块下,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组方规律,设定支持度阈值为“≥30%”、置信度为“0.8”,分析常用药对、药物组合及用药关联规则;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以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设定相关系数为“5”、惩罚系数为“2”分析核心组合。在“新方分析”功能模块下,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采用熵层次聚类法,使用“提取组合”功能分析新组方,得到网络可视化展示。

2 结果

2.1 用药频次分析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51首,涉及中药186味,总频次2 178次,平均每个方剂使用中药8.7味。其中使用频次≥20的中药有33味,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茯苓、石菖蒲、甘草、陈皮、白术,使用频次均超过70次。见表1。依据第十版《中药学》[6]归纳药物功效可知,中医治疗NRL的方剂主要由补虚药(补气、补血)、解表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等组成,表明这几类中药在配伍应用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1 方剂中使用频次≥20的中药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支持度阈值设为≥30%,“置信度”(“A→B”表示当A药物出现时,B药物出现的概率至少为80%)设为0.8,共有41条记录,即41种药物组合,包含中药12味。根据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列出,排名前5位的组合依次是茯苓-石菖蒲、陈皮-茯苓、陈皮-石菖蒲/白术-茯苓/甘草-茯苓、陈皮-茯苓-石菖蒲、甘草-石菖蒲。见表2。共得到35条用药规则。见表3。关联规则的网络展示见图1。可知,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的方剂中,核心药对及组合之间互相关联紧密,其中石菖蒲、茯苓、陈皮、半夏等在多个药物组合中多次出现,因此是关联网络的核心。

图1 关联规则的网络展示

表2 方剂中出现频次≥30的药物组合

表3 处方中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

2.3 基于熵聚类的组方规律分析

2.3.1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依据处方数量,结合经验判断和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度为5,惩罚度为2,此时较符合临床实际。进行熵聚类分析,得到处方中药对的关联度,将关联系数≥0.03的药对列表,共有41组。见表4。

表4 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

2.3.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以药物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设定相关度与惩罚度,点击“聚类”→“提取组合”按钮,得到核心组合14个。见表5。核心组合的网络展示见图2。

图2 药物核心组合的网络展示

表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

2.3.3 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7个潜在的新处方,分别为:熟地黄-山药-菟丝子-山茱萸-牡丹皮、青黛-金银花-大青叶-辛夷-太子参、大枣-石菖蒲-生姜-郁金、附子-细辛-桂枝-淫羊藿-厚朴-干姜、佩兰-藿香-厚朴-淫羊藿-杏仁-草豆蔻、远志-合欢皮-制何首乌-焦山楂-西洋参、龙胆-大黄-天花粉-羚羊角。新处方的网络展示见图3。

图3 潜在新处方的网络展示

3 讨论

NT2属于中医学“嗜睡病”,NT1属于中医“厥证”。《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即营卫之行失其常,则昼不精夜不瞑,发为嗜睡。《灵枢·大惑论》云“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于阴而不行,故猝然多卧”,即猝然多卧为营卫失调,阳虚阴盛所致。李东垣[7]《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提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丹溪心法·中湿》指出:“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说明脾虚湿困,蒙蔽清窍,即嗜睡。赵估[8]《圣济总录》中云:“胆热多睡者,胆府清净,决断所自出。肝胆俱实,荣卫壅塞,则清净者浊而扰,故精神昏馈,常欲寝卧也。”说明肝胆湿热,蒙蔽心神,亦出现嗜睡。结合文献[9]对NRL的病机归纳,总结NRL的病因病机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致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湿淤阻,心窍失养,精神昏馈,发为嗜睡。中医治疗NRL目前尚无统一的证型分类。查阅文献,目前临床治疗NRL多分虚实[10-14],证候主要为脾虚湿盛,肝郁气滞证,痰蒙心窍证,以及气虚、阳虚、血瘀、胃热等;结合本研究对于药物及组方的分析,NRL主要病性为痰、湿、虚、瘀,主要病位在脾、肝、肾、心、脑。因此主要治疗应该疏肝理气、健脾补虚、化痰祛湿、活血化瘀、开窍醒神。

对文献251张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单味药最常使用的是依次是茯苓、石菖蒲、甘草、陈皮、白术,与之前王雪峰团队文献研究结果相近[15],这些中药均有祛痰之功。本研究得到的候选新方进一步佐证了“主要健脾温阳化湿,部分清热活血化瘀”的临床治疗思路。

猜你喜欢
石菖蒲组方方剂
自组方与穴位贴敷结合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临床分析
中药组方治疗肥胖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张仲景柴胡方方族组方规律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我向往石菖蒲 一样的人生
何谓中医“七方”
心悸喝茉莉石菖蒲茶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的七十味珍珠丸与二十五味珍珠丸的现代研究进展对比和分析
益智聪耳石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