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8-03 10:36熊鹰潢川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潢川46515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丘脑甲苯白质

熊鹰(潢川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 潢川465150)

甲苯是一种可燃的有机溶剂,具有易燃性、高挥发性、无色透明、气味芳香的特点。甲苯用途广泛,应用于油漆制造业、涂料制造业及胶水等工业领域[1]。相关文献显示[2],甲苯具有较强的神经毒性,由于其挥发特性,可通过空气与人体皮肤表面接触或呼吸道吸入,导致人体出现急性或慢性甲苯中毒。急性甲苯中毒是指接触高浓度甲苯[3],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临床表现为全身性疾病。目前,人们对甲苯认识较浅,许多小作坊存在甲苯防护不到位,导致工人出现急性甲苯中毒。目前国内针对甲苯中毒多采用脑电图检测[4],而关于磁共振成像应用于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的相关文献报道较少。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患者20例,另对比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正常人,旨在评估磁共振成像对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患者20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8~42(27.62±5.12)岁;其中12例在皮鞋加工厂工作、8例在化工厂工作,接触甲苯作业时间2~19(8.38±5.62)年。另选入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健康人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0~48(28.93±4.54)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组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存在长期失眠;(2)反应有明显迟钝;(3)存在记忆力衰退及头痛头晕等症状。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疾病患者;(2)严重心、肝、肾等脏器衰竭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 方法 采用美国通用HDi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采用NV头颈线圈,T1FAIR:FOV 24×18,TR 1 900,TE 20/Ef,TI 720,矩阵大小320×224,层厚6mm,层间距1.2mm;FRFSE T2WI:FOV 24×18,TR 4 200,TE 107/Ef,矩阵大小320×256,层厚6mm,层间距1.2mm。T2FLAIR序列:FOV 24×24,TR 8500,TE160/Ef,TI 2 100,矩阵大小256×192,层厚6mm,层间距1.2mm;DWI(SE-EPI)序列:FOV 24×24,TR 5500,TE 87/Ef,矩阵大小160×160,层厚6mm,层间距1.2mm。PWI序列:FOV 24×24,TR 2000,TE 40,矩阵大小128×128,层厚6mm,层间距1.2mm。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4h内进行脑部MRI检查,影像均由两名资深主治医师审阅。

1.4临床观察指标(1)对比两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2)对比两组平均脑血流量(CBF)值,测量两组对象白质区、灰质区、基底区的CBF。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分析 所有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白质、外囊、苍白球、丘脑、小脑齿状核及深部白质有弥漫性、对称性T2WI高信号。双侧外囊对侧性“括弧”状高信号改变。T2 FLAIR表现为高信号,T1WI表现为低信号。

2.2 两组平均ADC对比观察组白质、外囊、苍白球、丘脑及齿状核的平均AD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ADC比较(±s,10-3mm2/s)

表1 两组平均ADC比较(±s,10-3mm2/s)

白质 外囊 苍白球 丘脑 齿状核观察组对照组n 20 20 t P 0.201±0.041 0.471±0.016 27.441 0.000 0.256±0.061 0.514±0.023 17.692 0.000 0.221±0.022 0.486±0.031 31.177 0.000 0.214±0.001 0.382±0.032 23.467 0.000 0.223±0.031 0.404±0.029 19.069 0.000

2.3 两组CBF值比较 两组白质、灰质及基底节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CBF值比较(±s,100g/min)

表2 两组CBF值比较(±s,100g/min)

n 白质 灰质 基底节观察组对照组20 20 t P 30.689±2.332 31.191±1.468 0.815 0.421 66.625±5.911 65.854±2.134 0.549 0.589 41.443±2.524 40.987±1.213 0.728 0.473

3 讨论

甲苯作为一种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族烃,被广泛用于工业有机溶剂制造,如稀释剂、胶水及油漆等,甲苯的高挥发性也是造成吸入性神经毒性的原因之一[5]。相关研究报道[6],甲苯被人体吸入后,肺部将其快速吸收,机体中的辅酶Ⅱ、辅酶Ⅰ将其降解为苯甲酸,然后甘氨酸与之结合,于肝部形成马尿酸,最后经肾脏排除。但由于其化学特性,极其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由于脑组织并不存在相应的降解酶,导致甲苯发生毒性作用,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及意识模糊等,长期吸入甲苯会引起不可逆的中枢神经损害,导致患者出现帕金森样病症、人格及精神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临床资料表明[7],中毒性脑病应具备四个特征:(1)中毒严重程度与毒素剂量、接触时间、浓度呈正相关关系;(2)病灶一般表现为非局灶性或对称性;(3)预后较差;(4)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

本次研究中,20例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均有较长时间的甲苯接触史,且均存在工作车间甲苯防护不当,均为急性发病,时间多为夏季。夏季由于温度较高,加速甲苯挥发,导致该季节易出现甲苯中毒事件。本文研究结果中,所有观察组患者均表现为白质、外囊、苍白球、丘脑、小脑齿状核及深部白质有弥漫性、对称性T2WI高信号。双侧外囊对侧性“括弧”状高信号改变。T2 FLAIR表现为高信号,T1WI表现为低信号。观察组白质、外囊、苍白球、丘脑及齿状核的平均ADC值均显著低于健康正常人(P<0.05),提示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在磁共振影像上有特异性表现。分析其原因为,甲苯的脂溶性易导致人体在吸入甲苯后易在脂质丰富的脑组织内存留聚集,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器质性病变,不仅表现为神经细胞的损伤,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患者的ADC明显低于正常人,长期接触甲苯,患者会出现弥漫性脑萎缩。而两组在白质、灰质及基底节的CBF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中毒性脑病对脑血流影响较小,相关文献显示[8],脑血管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均存在CBF低于正常健康人,说明CBF可作为急性甲苯中毒性脑病与脑血管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鉴别诊断的依据。

综上所述,本文患者磁共振均出现脑白质弥漫性、对称性T2WI高信号,且白质、外囊、苍白球、丘脑及齿状核的平均ADC均较正常人有低表现,而CBF与正常人无差异,可区分脑血管等疾病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证明磁共振成像可作为急性中毒性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丘脑甲苯白质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氨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影响的实验研究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甲苯增强高气压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高灵敏快速测量酚类化合物
芳烃精馏系统生产运行模拟研究
中年人过胖大脑年龄恐老化10岁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
背侧丘脑解剖结构及其生理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