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施层面的滨水小城镇有机更新策略研究
——以福州琯头镇为例

2021-08-03 02:17
福建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闽江滨水城市更新

陈 晨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滨水区的更新改造一直是城市更新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一方面,滨水区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这种独特的优势资源带来滨水区快速的发展,与传统城市空间相比,具有更为复杂的生态环境,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更为多元的社会活动,给滨水区的城市更新和提质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有机更新理论的提出,从全新视角丰富了创新性更新的内涵,也给滨水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可借鉴思路。

滨水小城镇是不同于城市滨水空间而独特存在的滨水区域,它既有行政空间上的独立性,又在生态、经济等多方面与城市区域紧密联系。因此,滨水小城镇的更新推进工作,既要衔接城市区域统筹发展的目标定位,又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建设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文化积淀的滨水小城镇,其未来的城镇空间转型发展方向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闽江口岸滨水小城镇——琯头镇为例,深入剖析其城镇空间更新发展面临的问题,并将有机更新的理念融入小城镇的更新策略研究当中,结合优秀案例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有机更新发展策略。

1 有机更新理论及其对滨水空间更新的启示

1.1 有机更新理论

有机更新理论是相对于大规模改造的城市更新形式提出的一种渐进式更新方式。吴良镛教授提出“城市建设应该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的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1]”。城市更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的环境、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和谐可持续发展。综上,有机更新的关键特点可以归纳为:一是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维持城市整体肌理的完整性;二是要有适当、合理的规模和尺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三是对不符合城市整体发展规律的地区做出调整;四是其最终目的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再繁荣。

1.2 对滨水空间更新的启示

滨水区拥有良好的生态基础、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历史积淀,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经济和文化核心区域。因此,滨水空间的城市更新更应强调对原有文化、生态要素的延续,是在满足滨水空间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以实现滨水空间的复兴。滨水空间的城市更新,无论在理论基础、推进原则、更新模式上,都应与有机更新实现良好的契合。国内外诸多研究和案例实践证明,以有机更新理论指导滨水空间的更新提质,效果显著。

2 闽江流域小城镇推进更新的必要性

闽江发源于闽赣交界处,是福建省流域范围最大的河流,其流域总面积的98%均位于福建省境内[2]。闽江口区域是以福州市为依托,以闽江流域和闽东北地区为腹地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圈。闽江口区域是福建省沿海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之一。历经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该区域的城镇建设取得了诸多成就,使小城镇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城镇化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地位。随着区域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建设进入了存量化发展时代,对小城镇空间发展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于长期的规划引导缺失、管控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闽江沿线的小城镇在城市空间建设遗留了许多历史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城镇的品质化发展进程。目前,福州市正大力开展闽江沿线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滨江小城镇的城镇空间整治工作迫在眉睫。为了深入挖掘闽江沿线小城镇发展存在的瓶颈问题,福州市规划院成立了专家调研小组,对闽江沿线小城镇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摸底调查,并选取了闽江口北岸的琯头镇作为标杆示范镇,进行了小城镇有机更新策略的探索研究。

琯头镇位于闽江入口处,是福州市闽江沿线整治提升的重点区域,对整个闽江沿线滨水景观廊道的打造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同时,琯头镇位于连江县南北发展轴上,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重要节点。随着区域交通环境的改善,该片区未来将成为福州市疏解人口与服务的重点区域。目前,琯头镇面临的建筑杂乱、配套缺乏、风貌欠佳等城镇发展建设问题,是闽江区域小城镇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城市更新策略,推进城镇空间改造提升,以达到改善片区的整体空间环境的目的。综上所述,琯头镇城镇空间的更新改造工作的探索性研究,在整个区域层面具有重要的标杆引导作用,也能够为该区域小城镇的城市更新推进工作开拓更多思路。

3 琯头镇概况及发展瓶颈

3.1 现状及发展优势

琯头镇地处福州闽江口北岸,毗邻福州马尾区亭江镇和琅岐国际旅游岛,是福州闽江口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琯头镇是国务院批准的省级对台贸易点和中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景观是琯头镇发展的最主要优势资源。

(1)交通区位优势

琯头镇与福州、连江城区主要节点(中心商业区、机场等)的通勤距离在30 min以内。高速G15、G104、S201通过琯头镇镇区,经上述道路可到达连江县城区、福州市马尾区、福州市中心城区、长乐国际机场等,交通条件优越。

(2)生态景观优势

琯头镇有丰富的矿产、港口和水产资源,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山、海、岛等资源兼具,拥有两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芝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粗芦岛、壶江岛等各有特色的海岛,具备多样化的特色旅游资源。

(3)文化资源优势

琯头镇是福建省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达三万余人,分布在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归侨、侨眷占琯头镇人口80%以上,侨乡文化十分繁荣。位于该镇的省级文保单位长门炮台,始建于明崇祯五年,清代重建,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大的炮台。除此之外,琯头镇的船舶码头也享有名气,是连江县有名的造船基地,发展前景良好。

3.2 瓶颈问题

由于建设年代较久,城镇发展建设速度快,规划建设管控力度不足等多方面原因,琯头镇现状城市空间发展存在诸多矛盾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现状照片

(1)发展空间不足,用地不集约,人地矛盾突出

城镇空间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制约,城镇西北部空间用地局促。同时,高速公路进一步影响空间向北发展。现状工业区土地使用不集约,建筑密度较低,土地产出率低。旧镇区内存在着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的现象,对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大。

(2)公共服务设施滞后,道路交通体系不健全

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不足,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滞后,面积偏小,镇区的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现状道路未成体系,建设标准低,路况质量差,居民交通出行不便。公共停车场、公交场站等交通设施缺乏,交通发展水平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和城镇发展的需要。

(3)景观建设无序,开敞空间不足

琯头镇北靠青芝山森林公园,南滨闽江,因建筑高度控制不足,山-城-江贯通的空间关系被完全破坏。“见缝插针”式的改造,使得沿江旧城由低层高密度向高层高密度转变,堵塞了山水廊道。沿江滨水空间缺乏整体景观塑造,硬质岸线使得堤内外分割严重,镇区滨江绿化空间被完全挤占,成为城市发展的消极空间。

(4)建筑质量较差,存在安全隐患

近70%的居住用地为三类居住用地,主要为镇区内村民私人或集体建设的住宅。由于监管缺失,日照间距、消防间距存在不达标情况。同时,临海小镇经常遭受台风灾害影响,整个小镇建筑质量为差的比例达到40%,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 有机更新策略探讨

4.1 技术框架构建

滨水小城镇的城市更新,是需要长期经营的复杂的过程。在满足新的区域发展需求的前提下,要尊重原有的城市发展肌理和文脉,以问题矛盾为切入点,基于不同层面进行统筹引导。为此,城市有机更新理念为滨水区小城镇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3]。

此次研究针对琯头镇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将有机更新理念和方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城市空间重塑过程中,结合优秀案例的研究,提取可借鉴的设计要点,并融入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手法,提出了面向实施层面的规划支撑策略,如图2所示。

图2 有机更新研究框架

4.2 规划策略提出

《福州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规划(2017—2049)》提出,琯头及其周边区域,将建设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乡镇群落;琯头片区将打造集生态居住、滨水休闲、文化旅游、配套完善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力镇区。上位规划明确了琯头镇将以生态环境改造、空间品质提升为重点的工作推进方向。

结合片区发展特色和定位要求,研究分析了清远燕湖新城滨水区、无锡市蠡湖湾滨水核心区、荆溪镇老镇区等滨水区更新范例。以上范例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改造区域景观、打造标志性节点等手段,实现了滨水片区的有机更新,再造了空间活力,复活区域经济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本研究结合琯头镇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提出从如下几个方面推进城镇空间的有机更新:

(1)明晰城镇发展主导功能

在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琯头镇实际发展情况,综合研判其发展优劣势,借鉴国内外成熟经验,确定以“综合居住”为核心,以“商务办公”为补充、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主导功能,如图3所示。

图3 城镇主导功能推演

(2)调整用地布局,优化空间结构

以用地集中布置为原则,全面梳理居住、工业用地,改变用地混杂无序发展的局面,将工业用地集中到镇区的东、西两侧,在镇区中心置换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沿中央大道两侧布置服务设施用地,形成城市综合发展轴线。在山-城-水的轴线方向,打通两条景观轴线,梳理滨江沿线用地,置换出公共绿地空间,强化滨水休闲带打造,如图4~图5所示。

图4 用地布局调整

图5 空间结构调整

(3)规划实施支撑策略

①策略一:优化景观视廊,实现山城互动

以建设与自然环境融合的高品质生活环境为有机更新的基本原则,优化高度分区,控制景观视廊。根据与青芝山的距离,形成高、中、低3个高度控制区,打造三层次山景天际线,实现山跟城的视线互动如图6所示。青芝大道打造中心轴线,控制轴线两侧建筑高度,形成观山视线通廊。在重要节点设置观山、望城的景观视点,控制视点的空间景观效果,保障山与城的空间关系,如图7所示。

图6 高度控制与分区

图7 景观视廊控制

②策略二:缝补生态绿网,复活蓝绿空间

以延续保护原有的生态基底为基本原则,保护水体、青芝山、岸线等生态资源,不侵占水系蓝线。构建多级绿地系统,开放滨水空间。以城市绿化带,串珠式连接绿地公园与节点绿地,突出塑造滨江绿化休闲带,打造富有活力的蓝绿空间体系,如图8所示。

图8 绿网体系构建

③策略三:营造亮点空间,共享城市功能

亮点的塑造重点考虑城市原有的建筑风貌、天际轮廓线、沿街界面、空间开敞度、韵律与秩序感等形态要素,延续当地空间特色与文化形态,并将其融入到设计中。设立重要节点,营造景观地标。根据规划范围内的景点分布、商业中心的位置充分考虑绿地河流的分布情况,在规划范围内重点建设江滨公园、蓉山公园、侨乡公园、商务核心公园、青芝山入口广场、宗祠以及酒店广场等7个节点。节点空间分布较平均,各个节点联系较为紧密,基地各个范围都能得到节点的覆盖。在老城综合发展区与南部生态居住扩展区的中心打造两大地标建筑群,实现生态与发展两大主题核心间的功能共享。

④策略四:品读历史文化,创建旅游名片

凸显特色历史文化,加强主题旅游策划。联动区域旅游资源,重点打造青芝山公园与长门炮台两张名片,策划自然生态旅游、人文主题旅游、综合休闲旅游等旅游项目。旅游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应循序渐进的推进。设计指引的内容应便于满足连续设计的要求,提炼出清晰明确的量化指标与空间线型范围,并以图则的形式加以固定,确保可实施。

5 结语

滨水小城镇的城市更新,是一个需要动态推进的长期、复杂的过程,是实现城镇环境、社会、经济、生活、文化保护等多元目标的综合效益集约化发展过程[4]。其有机更新策略,一方面应是基于对城镇原有空间肌理、历史文脉的尊重和延续;另一方面应是基于对城镇未来发展诉求的充分考量,以解决当下矛盾问题为切入点的综合性发展策略。它既涉及对城镇原有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主导功能等城镇总体层面的统筹梳理和调整,又包含对城镇重要景观轴线、功能节点、开敞空间等局部要素的设计和营造。

猜你喜欢
闽江滨水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闽江雨情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对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借鉴意义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浅析滨水景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