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设计探析

2021-08-03 02:17邱毅梅
福建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活动室照料视线

邱毅梅

(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9)

0 引言

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是社区养老服务的必要配套工程。2017年2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倡导“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部分国外经验提倡“原居安老(Aging in place)”的理念,泛指老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养老,无论身心健康还是衰弱[1]。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正是帮助老年人实现原地养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GB50180-2018)表B.0.2中,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纳入“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规定”的应配建项目。本文重点探讨如何在社区内设计出流线合理、使用安全、受老人欢迎的小型日间照料设施。

1 制约条件

1.1 面积小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GB50180-2018)续表C.0.2中,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单项规模为350 m2~750 m2,可联合建设。即使在极限的下限值范围内,仍需要安排起居活动、生活配套、辅助服务等多种空间。

1.2 结构构件多

基于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现实情况以及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中住宅的结构形式选择高层甚至超高层成为一种必然。高层住宅带来的承重结构构件数量多,形体不规则,排列无序化,使首层平面的空间通透感较差。而恰恰是这些首层平面,被视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首选位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GB50016-2014)的2018年版修订条文增加的第5.4.4A条“老年人照料设施宜独立设置。当老年人照料设施与其他建筑上、下组合时,老年人照料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的下部。”条文中所提及的老年人照料设施于第5.1.1条的条文说明中,明确注明包括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

1.3 平面不规则

住宅设计,特别是南方住宅,源于舒适度的考虑,明厨明卫是基本要求。为了争取更多的采光面,住宅通常会采用采光天井、内凹槽等措施造成体形不规则。在建筑底部的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必将呈现出异形平面。即使是外扩部分面积,也很有可能为了迁就道路、红线、绿地等因素,平面无法规整,如图3所示。

1.4 视线难通达

由于平面异形,结构构件多且有大体量的剪力墙,空间通透性差,视线遮挡严重,若未精细化设计,将会导致护理人员很难观察到老人的活动情况,不仅无法保证老人的安全,还会给护理人员徒增很多工作量,额外增加人力成本,加重运营压力。

2 共享空间

小型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的功能分为:起居空间、公共空间和辅助服务空间。起居空间为老年人活动、休息的场所;公共空间为老年人生活的配套房间;辅助服务空间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场所,通常老年人不会到达。本文提倡将可开敞的使用功能空间合并,实现小而全的共享空间。

2.1 条件所限

由于小型日间照料设施通常面积很小,如果按功能划分为不同的空间,不仅被分隔墙挤占了有限的使用面积,而且每个空间都很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2.2 促进交流

社区所配置的小型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收纳的老人多为本社区住户的长辈,皆为邻里关系,人员稳定,彼此熟悉。老人们的日常活动在同一个开敞大空间内,彼此之间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和协作,可以增进相互沟通。同时,也便于护理人员看护,节省人力成本。

台北徕工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手绘平面图如图1所示。该中心面积小,功能全,日间的活动场地除了少部分房间,如卫生间、回想室、欢唱屋因隐私性和干扰性需要独立分隔外,其余功能融合在一个开敞的大空间内。每天有十几位老人早上到来,晚上回家。他们白天的时间都在这个空间内其乐融融地活动、就餐、午休、娱乐。

图1 台北徕工厂日间照料设施手绘平面图

2.3 集约功能

开敞的大空间可以采用起居就餐混合式布置。由于该设施仅服务于本社区或周边五分钟生活圈内的邻里社区,人际关系熟络且稳定,活动室中间放置可灵活拼接的多功能桌,同时满足老年人就餐、桌游、阅读、书画的需求。午间作为餐厅,非用餐时段,是老年人娱乐休闲的主要空间,如图2所示。

图2 某照料设施开敞活动室的多功能桌

2.4 便于照护

护理人员在完成手头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同步关注老人们的状态,以便发生紧急事件能及时救助。因此,视线不能受到阻隔。开敞的空间无疑为照护视线的通达提供了便利,可以满足每个工位有多方位观察的条件。

3 照护视线

照护视线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随时可以观察到老人状况的视线范围。如果该范围越大,表明大多数老人的动态都处于日常的照护之下,老人的安全越可以得到保证。反之,由于老人的身体机能在逐渐弱化,若出现紧急情况不能得到及时救助,发生危险的几率会增加。

下文以一个案例平面图修改前后的对比,说明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扩展照护视线。

图3为某社区的小型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建筑面积为352 m2,位于高层住宅的首层及其外扩部分,功能简单,流线也不复杂。但是,设计的优劣对照护视线的覆盖面影响是巨大的。该设施的出入口在北侧,功能包括:

图3 日间照料设施修改前的平面图

(1)起居空间:活动室、午间休息室;

(2)公共空间:无障碍卫生间、医务室;

(3)辅助服务空间:工作人员卫生间、洗衣房、值班室、家政服务用房和储藏间。

原始设计中,老人的活动室虽为开敞空间,但形状极度不规则,照护视线严重受限;能观察到午间休息室门口的照护视线范围只有窄小的三角形地带,图3中的阴影部分;无障碍卫生间则是完全处于隐蔽空间,在护理人员常规工作的区域,如活动室、医务室和值班室的门口都无法观察到卫生间门外的情况。

修改后的平面(图4),使用功能得到很大的优化。具体要点如下:

(1)空间形态:将部分走道划入午间休息室,使得老人日间活动室成为方正的开敞空间;有完整的墙面可以布置家具;通过活动室门扇上的观察窗,可以轻松观察到午间休息室内的全貌。

(2)照护视线:扩大照护视线范围,详见图4阴影部分。在活动室的大部分范围,以及医务室和值班室的门口就可以有效观察到午间休息室和无障碍卫生间门口的情况,观察范围不小于1/2门宽;家政服务用房朝老人活动室区域开门,其照护视线可以覆盖老人活动室区域的全部范围。

图4 日间照料设施修改后的平面图

(3)流线功能:家政服务用房与老人活动室区域的联系更直接,缩短管理半径;储藏间的门开向公共走廊,避免经由午间休息室,干扰老人休息,且保证了休息室墙面的完整性,有利于家具布置;加大储藏间面积,增强收纳功能。

(4)交通安全:消灭急拐弯走道,避免老人在急拐弯处发生碰撞。而且老年人设施对走道的要求较为宽大,减少走道长度可以有效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走道宽度建议参照《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4]JGJ450-2018第5.6.3条的要求,“老年人使用的走廊,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80 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1.40 m;当走廊的通行净宽大于1.40 m且小于1.80 m时,走廊中应设置通行宽度不小于1.80 m的轮椅错车空间,错车空间的间距不宜大于15.00 m。”同时,沿墙面设置靠墙扶手,后续可以根据设施内的具体使用情况,增减固定扶手或者可移动扶手。

(5)室内环境:无障碍卫生间靠外墙,可以直接采光通风,提升老人如厕的舒适度。

4 老人视线设计

4.1 重要性

人类对外界信息的接收80%以上都是通过视觉。视觉设计对于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尤为重要。“好的视觉可达性意味着环境向老人敞开了各种参与机会,并给了他们探索环境的自信。”[5]在老年人视线可触及到的范围内,老年人对该环境的安全性相对明确,会更有信心参与其中。

4.2 环境营造

图5为波士顿附近一家老年人协助设施的平面图,经调查,最受欢迎的座位是10号桌子周围。这张桌子与周边公共空间和建筑内外环境有9条视线通廊,即所有箭头标记处。它们包括室外的社区入口、停车场及门廊;室内的活动室、公共厨房、邮件收发处、图书室、接待处和餐厅。由于视线通达,这些座位的使用率特别高,被称为“100%角落”[6],即指建筑中最活跃的社交场所。“一个成功的100%角落通常需要一系列的功能布置,使其具有吸引力和参与感。”[6]

图5 波士顿某老年人协助设施的平面图

4.3 判断标准

如何能提升社交场所的活跃度,以下几个标准有助于在设计阶段准确判断出哪一些场所可以创造出“100%角落”。

(1)能看到室外空间,例如:室外的道路、花园、景观中庭等;

(2)能看到室内相邻的活动空间,越多越好;

(3)能看到交通频繁的节点,例如:电梯口、楼梯口、入口登记处、邮件(快递、包裹)收发处、配餐处等;

(4)能看到工作人员的活动;

(5)邻近主要通道;

(6)附近设有书报取用点或者零食取用点;

(7)可便捷到达公共卫生间。

4.4 构造措施

老年人由于下肢功能的逐渐弱化,站立时间不宜过长,部分老年人还需要借助轮椅通行。因此,坐姿视点高度成为老年人白天的常用高度。降低窗台高度,正是将坐姿视点作为设计出发点,满足老人多数时间的需求。

自然环境有利于老年人改善睡眠障碍,减轻精神压力,维持身体的各项机能。通过降低窗台高度和采用开敞的大玻璃窗、转角窗,可以帮助老年人在视觉上更贴近室外,将室外环境引入室内。“我们越了解自然所拥有的治愈、保护和镇静等力量,就越将其作为设计中美学方面和行为需求方面重要的组成部分。”[6]

开敞的玻璃窗使视野更加开阔,提高视觉可达性,便于老年人观察周边环境,接收外部环境的良性刺激,这无疑是向日渐趋于保守的老年人,释放了一个鼓励的信号,激发他们参与室内外活动的热情。

5 促进老年人与社区的连接

社区附设的小型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使用者多为本社区的邻里,与社区人员关系熟悉。因此参与社区内的活动,并没有什么情感障碍。鼓励老年人与社区发生联系,可以让老年人对社区产生认同感,不会与周边环境疏离,对日复一日枯燥平静的生活重新激发新鲜感。有期盼值的生活,才能鼓励老年人克服身体的不适,更好地调适心情,调动积极热忱的生活态度。同时,适度的户外运动对身体机能是一种保持,让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同步达到健康的状态。

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小剧场、医疗配套等专业性强、管理复杂、面积较大的场所。“对于建设在社区中的养老设施,由于建设场地或用房有限,可以考虑利用周边既有的服务资源,而无需再在设施内重复设置。”[7]同时也缓解了设施内由于面积过小,无法安排多样活动的困境。

5.1 连接路径的设置(风雨连廊)

“良好的空间导向和安全的行走环境可以通过一条界定清晰、无障碍物、拥有多样节点的路径来实现。这条路径给老人提供参与活动或进行社交的机会;应该连接室内外,为老人提供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走到室外的机会。”[5]

图6是上海亲和源迎丰老人公寓的室外步行道。用护栏和绿植划定步行道的边界,路面平整防滑,设有顶棚遮挡雨水及过于炽热的阳光,有舒适的座椅。这些都给老年人创造了适宜的户外体验条件,鼓励他们参加户外活动。

图6 老人公寓室外步行道

5.2 室外活动场地

小型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并不一定需要专属的室外活动场地。在符合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社区内的硬铺地、绿地达到日间户外活动的需求。通常在非法定节假日,社区里户外活动的主力军——学生和上班族都忙着上学工作,公共活动场地的空置时间段可以提供给老人们活动。这些活动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避免与车辆交通空间交叉;

(2)1/2以上的面积在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3)避风处,特别避开冬季风向;

(4)通道地面应坚硬、平整、防滑,有良好的排水措施,坡度不大于2.5%;

(5)休憩的场地应提供适宜的座位、防蚊虫、防眩光。

5.3 室外场地如厕的便利性

随着年龄增大,老人往往会引起脏器虚弱,功能减退等现象,导致多数老年人有频繁如厕的需求。这不仅是生理现象,还关系到老年人的自尊心和尊严的问题。如果室外环境不能提供如厕的便利,老年人会降低外出活动的意愿,失去锻炼机会,导致身体机能进一步衰退。

在室外场地附近应设无障碍卫生间,或者有坐便器的厕位;卫生间内光线充足;地面防滑;墙面太长应在适当位置设有靠墙扶手,方便老年人抓握。

6 细节处理

6.1 地面

老年人照料设施应选择中高级防滑等级的地面装饰材料,干态地面静摩擦系数COF不应低于0.60。本文前面提到,社区的小型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多数会设置在首层,气候原因易导致地面潮湿,需适度提高防滑等级。建议采用有弹性的防滑地面。

6.2 扶手

扶手能为老年人自由走动提供安全有效的支撑。扶手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者长方形,圆形的扶手更容易抓扶,可以有效避免意外发生。

在老年人行进动作发生变化的地方设置扶手,可以避免老年人由于身体倾斜发生摔倒等危险。例如,坡道、楼梯踏步、走道拐弯处、门扇开启处、卫生间内各种洁具旁边、卧床旁边等。高度在老人的胯骨位置更为合适,一般为距地800 mm~900 mm。

扶手的材质推荐使用热传导率小的材质,例如木质扶手、ABS塑料扶手等。固定扶手和可移动扶手均适用。

6.3 适宜的照度

“骊住(LIXIL)公司的研究成果认为:让老人感觉舒适的室内整体照度大概为50~250勒克斯(lx),约为年轻人的1.5倍,老人在阅读时的照度约为600~1500勒克斯(lx),约为年轻人的2倍。”[8]从相关资料中可以了解到,老年人视力在逐步衰退,辨色辨物的能力也在减弱,光线昏暗的情况下尤为严重。照料设施内应有充足的照明,建议照度为1000lx以上,需特别关注有高差变化的建筑入口处和人流较多的走廊位置的照明措施。地面、墙面的材质应避免被灯光照射后产生眩光。

7 结语

社区及其周边的老年人共用的小型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因人员稳定且相互熟悉,基于面积小、平面异形、照护视线易被遮挡等制约条件,可以将日常活动空间设计为开敞的共享空间,增进老人之间的交流。照护视线的合理设计是确保老人安全和提高照护质量的前提要素,需努力扩展护理人员的照护视线范围。采用“100%角落”的理念对老年人的视线进行深度的规划和设计,以提高老人的安全感和舒适度,推动他们加入社交活动。借助社区的设施,可以弥补日间照料设施功能的不足,也进一步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以维持其身心健康。注重地面、扶手及照度等细节的处理,是将安全落实到位的根本保证。

猜你喜欢
活动室照料视线
基于ShuffleNet V2算法的三维视线估计
要去就去视线尽头的山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离退休活动室旧貌换新颜
学中文
家庭照料强度与中年劳动人口非农就业的关系研究
澳大利亚照料者暂歇计划
心灵鸡汤活动室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
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