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西湖生态园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探析

2021-08-03 02:17林美凤
福建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生态园漳州西湖

林美凤

(福建漳州城投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漳州 363000)

0 引言

《福建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节约建筑能耗和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省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省将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题,持续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近年来漳州市立足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结合绿色建筑理念及建筑工业化发展基础和相应水平,以生态资源为出发点[1],开展了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的探索和实践。

漳州位于福建的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素有“花果之乡”“鱼米之乡”“海滨邹鲁”的美誉,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城市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2017年,漳州市“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的重点工程——西湖生态园启动。该片区建设目的,是为了缓解老城区改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压力,形成一个集文化教育、智慧商务、全域旅游、高端社区及现代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绿色城市副中心”,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

2017年~2019年,西湖生态园完成了《漳州西湖生态园城市设计》(图1~图3),以及西湖生态园产业发展规划、能源规划、低碳建设实施方案、海绵城市建设方案、绿色交通、水资源、通风廊道、绿色建筑等数十项专项规划,并于2019年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证书。

图1 总平面图

图2 鸟瞰图

图3 自然要素

1 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是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根据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要求,该项目绿色建筑专项规划针对现状条件评估、规划原则,以及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及施工与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路线、规划指标和控制要求、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

1.1 现状条件评估

西湖生态园位于漳州市中心城区-芗城区西部,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峰开发区和高校园区的衔接地带。总用地规模约为487.74 h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占83.9%,面积约为409.25 hm2,水域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约占16.1%,面积约为78.49 hm2(图4),规划人口约8万人。片区内有厦漳同城轨道R3线、北环城路、北江滨路、胜利西路和金峰大桥等城市主干道,并有慢行交通系统与漳州市中心城区绿道便捷连通。

图4 土地利用规划

片区生态资源和人文底蕴丰富,紧邻九龙江西溪、水仙花保护基地和圆山风景区,整合原有水系和地形地貌,形成长湖和蜿蜒河段,沿九龙江岸线约3.8 km,湖体总岸线达21 km。在西湖生态园片区内,共有12处文物古迹、19处宗祠和古民居得到相应的保护和活化,保留了三十多棵古树名木和生态林斑块,为塑造西湖生态园片区的生态特色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

西湖生态园规划以西湖水体为核心,围绕公共交通枢纽和站点,以 400 m~800 m为半径进行土地混合开发,配齐居住、商业、社区服务、教育、养老、休闲活动等功能,打造15分钟低碳生活圈。

根据《漳州市“十三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2020年漳州市电源装机比例为煤电72.8%,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为27.2%,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含光伏、生物质等)装机比重占12.8%。通过雨水回收和中水利用手段,片区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达8.9%[3]。

1.2 规划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和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从政府为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转变。

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根据所属目标管理分区的社会经济水平、能源供应、自然条件等因素,制定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支持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采用高星级绿建标准,以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和大型公共建筑等重点项目带动,从单体建筑绿色向区域绿色转变,从增量向存量转变,从城市向统筹城乡转变。

远近结合,有序推进。与城市的建设、环境的永续发展结合,通过规划目标的合理分解、技术手段的有力支撑、建设时序的合理安排,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与可操作性,做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实现近期可行、远期合理。

2 技术路线

2.1 节地技术路线

加快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并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地上地下功能的有机联系和互动,向地面要密度、向立体空间要高度和深度,提高土地开发强度。

在现有地形地貌及周边现状条件下,合理考虑建筑布局及场地设计,合理设置绿地和休闲健身空间,实现建筑和环境的有机平衡。

2.2 节能技术路线(图5)

图5 节能技术路线

2.3 节材技术路线

优化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土建工程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推广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鼓励集成化厨、卫空间设计。

鼓励材料使用的就近化、本地化。合理地增加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可再循环等特点的建筑材料使用比重,推广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建筑材料。

装饰装修建筑材料优先采用耐久性好和易维护的材料。

2.4 节水技术路线(图6)

图6 节水技术路线

2.5 室内环境质量路线

提高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噪声级控制,并保证其隔声性能良好。针对公共建筑中对声学有重要要求的房间,进行声学专项设计。

针对建筑内的主要功能用房,保证有良好的户外视野,采光系数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的要求。改善和优化室内天然采光效果。

结合建筑立面设计采用可调节的遮阳措施,降低夏季太阳辐射得热。

对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等着重进行优化,有利于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合理组织室内气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有条件时可设置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

2.6 施工和运营管理路线

采取措施降尘、降噪,制定并实施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节能用能、节水用水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优化方案,降低建筑材料损耗率。

加大绿色建筑的过程管理,有效控制设计文件变更,推动土建装修一体化施工进程。

3 绿色建筑规划指标

3.1 控制性指标

漳州西湖生态园片区结合绿色建筑理念,针对新建民用建筑及新建公用建筑提出控制性指标要求,具体要求如图7所示。

图7 新建民用建筑及新建公用建筑提出控制性指标要求

整个园区内星级绿色建筑分布图如图8所示。

图8 星级绿色建筑分布图

3.2 引导性指标

(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对于新建居住建筑,宜进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设计如图9所示。

图9 新建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

住宅类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量不小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综合利用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量不小于相应公共建筑规模的综合利用量最低要求值。

居住建筑有生活热水需求但太阳能热水系统存在难以实施的情况,经过充分论证后,允许使用空气能或其它热泵热水系统替代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使用。

对政府投资或者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以及总建筑面积1万m2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筑,应进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相关设计,如图10所示 。

(2)建筑工业化

建议在政府投资工程中,宜选择部分重点项目或较具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选择较为绿色环保的施工方式,例如:应用装配式等技术进行建设。

针对重点项目、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城市综合体等项目,采用BIM技术指导项目建设,部分工程的承包模式宜选择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3)高标准建筑节能

城区内位于当地有利于节能的南北朝向居住建筑面积占城区居住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85%。

城区内新建建筑的设计能耗比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值或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约束性指标低10%以上,设计能耗降低10%的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75%。

3.3 阶段性成果

漳州西湖生态园片区目前已完成园区内23条道路施工图设计并通过审查,现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瑞京路、前山北路、前山南路等相关道路目前已达到交付使用标准。西湖片区核心区景观工程已完成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湖体已基本成形,正在完善细部景观效果。西湖片区内6个安居房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部分建设,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收尾及室外景观工程施工。西湖片区内规划五所小学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工作,正在进行项目建设。

3.3.1 教育资源绿色成效

漳州西湖生态园片区内共规划有托儿所11所,小学5所,中学4所,均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标准建设。目前,已完成5所及以上小学绿色建筑设计,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成果已通过施工图审查,并正在进行施工,预计于2022年3月份交付使用。百年名校-漳州一中高中部(图11)目前已竣工移交使用,漳州一中高中部行政楼约0.98万m2已取得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约7.2万m2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

图11 漳州一中高中部(绿建三星级)

3.3.2 民生工程绿色成效

漳州西湖生态园片区内共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图12),分别为康山安居房、林内安居房、上坂安居房、渡头安居房、谢溪头安居房、前山安居房。6个安居房总建筑面积为139万m2,目前均已取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认证。6个安居房的设计秉持绿色、生态、环保等理念,坚持就地安置,保留原先地名和人文底蕴,以高标准要求,塑造高品质项目。

图12 棚户区改造项目(绿建二星级)

4 保障措施

4.1 完善建设管理流程

建立发改委、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部门的协同工作和长效推进机制,发改委在立项审批,自然资源局针对控规编制、用地规划条件、规划审查等环节进行把关;住建局及相关部门对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质量把控和考核[4];完善相应建设管理流程,落实各部门职责清单,理清办事材料内容,加快办事效率,实施“环环相控”的技术监管。

4.2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的各类数据,逐步完善建立绿色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平台[1],为后期运营维护及绿色建材和技术的使用提供依据。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面,充分考虑信息轻量化、便捷使用等因素,除PC端平台开发外,考虑移动端设备APP应用开发。结合当下云端网络发达科技,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将数据存储于云端,方便数据的使用及维护。

4.3 制定实施管理办法

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层面组织编制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实施管理办法,成立生态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明确建设单位、咨询审查单位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聘请国内外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针对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实施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研讨及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后,结合相关意见,合理修正后,进行绿色建筑试点项目实施及运营管理。编制建筑专项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开展上起相应的指导及推动作用。

4.4 加强政策激励

建议由省、市级政府统筹协调制定绿色建筑相关鼓励政策,协调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在年度资金计划中,为申报绿色建筑相关专项建立资金计划。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完善财政激励制度和容积率奖励办法。在政策制定后,及时针对政策进行反馈,检查督查落实成效,保障各项目按星级绿色建筑指标及措施落实。

5 结语

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在充分响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制定总体发展目标、技术路线,明确规划分区及指标控制要求,确保绿色建筑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效指导,推进漳州市西湖生态园绿色建筑发展,并以此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全面落实,促进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保证建筑空间舒适度,加快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助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为打造“江湖、山水、两岸、产城互动交融的生态园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样板工程奠定良好基础。

图表来源

图1~图4及图8:《漳州西湖生态园城市设计》;

图6:漳州一中高中部项目方案文本;

图7:漳州西湖生态园棚户区改造项目方案文本;

图5、图9、图10: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生态园漳州西湖
买鱼
当周生态园
潘维廉漳州行 有种“老朋友”的感觉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福建漳州面煎粿
林业生态园设计中如何融入地域性景观
漳州岱仙岩仙祖信仰初探
当西湖遇上雪
玩水上步行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