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案例分析

2021-08-04 01:55刘艳丰李子明张玉峰
关键词:主体参与中学物理案例分析

刘艳丰 李子明 张玉峰

摘   要: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过不朽的贡献,但其“一言堂”的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满堂灌”的做法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标准化”的答案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之对立的以“学”为主的“高效课堂”,却又依赖于学案的习题导学,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放任了过多的活动展示,这两种模式都流于片面与极端。通过研究发现,只有采用教师主导下的对话式的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克其所短用其所长。通过对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线上和线下双向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做粗浅的分析,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中学物理;主体参与;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7-0035-05

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以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归宿,通过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参与,采用沟通、对话、互动等民主形式,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教学模式,笔者申请了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高初中线上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ZD019),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当今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一、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全面操控着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这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态度消极、被动接受。而所谓的“高效课堂”,表面上学生全面参与,但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会导致“放羊式”的参与,效果也不尽人意。

在主体参与教学中应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由知识灌输型课堂教学转变为学生主体参与的思维型课堂教学,其影响因素不外乎问题导向、思维习惯、平等对话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等,我们可以从以上影响因素入手对其进行研究。

(一)创设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

情境创设要体现“新”与“奇”,同时还要具有构建问题的意识。情境是问题的载体,情境创设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突出启发、驱动和导向作用,要着眼于以下五个维度: ①宽度——思考的范围,问题的陈述要清晰、具体、完整;②深度——思考的层次,问题的深度要符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③角度——思考的广度,问题要具有发散性、启发性;④精度——问题的设置“少而精”,即表述要精确、明晰、严谨;⑤难度——问题的难度适中,要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先学后教、以学促教”是发现问题的手段,主体参与的自主学习是发现问题的源泉。问题是思维的载体,思维的转变和培养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由此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可着力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形成善于质疑的思维习惯;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由此可强力打造学生的科研能力,形成逻辑性思维习惯;要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由此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独创性思维习惯。一言以蔽之,在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由此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创建平等对话的场景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中心,因此要全面提升学生主体参与的效度。对此教师可通过平等对话来创建尊重、信任、合作的人际关系;通过共同发展、共同感受来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交互完成、教学相长来提供思考、创造、表现、成功的机会。

在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帮助的话语,如“刚才的观点是什么”“谁有补充”“谁能纠正”“谁发现了问题”“谁有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方法吗”“你的理由是什么”“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答案的”等等,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层层推进课堂教学。如此有助于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和提供平等的体验机会,进而可促进学生思维的外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平等的话语权,聚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优化主体参与的模式

缺乏教学艺术——以“教”为主的满堂灌和缺乏教学技术——以“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是两种彼此对立的教学模式,它们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但因其各有缺陷,导致其难以适应现代的课堂教学并肩负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责任,所以两种教学模式都遭到教育专家的质疑,都被一线教师摒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倡导多元化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义务教育物理课程课标(2011年版)》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兩者虽然淡化了教学模式但并非不需要教学模式,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研究、论证、寻找并推广适宜的教学模式,才能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融为一体,才能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有机融合,使其相辅相成,才能满足新时代的课堂教学、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现代教学论认为多元化混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共存是教学改革的趋势,由此应运而生的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凸显了认知过程,也突出了思维活动。在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学习的参与者、困难的帮助者,同时学生的角色亦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体参与。

二、线上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线上教学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其最大的优点是不受空间、天气以及疫情的影响,缺陷是屏幕里的教师和屏幕外的学生各自为政,即教师“唱独角戏”,屏蔽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如此会导致监控不够、教学效果较差。

以微视频为载体的主体参与学习模式,通过问题导学的 “设疑—生疑—质疑—释疑”过程,凸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达到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迁移问题”的目的。

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导学学习模式:

【案例1】磁生电

新课引入:(视频播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动机的原理,知道了电流产生的磁场跟永磁体磁场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相对运动(或转动),那么如果让一段导线在永磁体周围运动,导线中会产生电流吗?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活动一】利用桌上的导线、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表、小灯泡等,证明电流的存在。

【问题一】(视频播放)磁如何才能产生电呢?

教师:想必这个实验大家进行得都不是很顺利,没有人看到灯泡发光或者电流表指针出现偏转,这说明什么呢?是实验设计出现问题,还是磁根本生不出电呢?当年的科学家们可没有这么容易放弃,他们认为无法证明电流存在不代表电流不存在,有可能是电流表的灵敏度太低、电流太小等导致的。对此科学家尝试改变实验装置,把单根导线改为多匝线圈,并使用磁性更强的永磁体、制造更精确的微安表。相信聪明的你们也已经有了新的实验方案,你们可以使用桌上的线圈、标着μA字样的微安表以及强磁铁,并将它们串联起来,再次发起挑战。闭合开关后微安表的指针偏转明显,这说明大家成功地用磁生出了电,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想当年这可是困扰了物理学家十多年的难题。一些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们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的结果,都是偶然中的必然,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之旅。

【问题二】(视频播放)为什么电磁感应现象迟迟未被发现,要满足哪些条件导线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

(视频播放)电能生磁,那么磁能不能生电呢?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能生磁。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进行了大量艰苦的探索,由于科拉顿没有将电流表和实验装置放在一起,所以当磁铁插入螺旋线圈的瞬间,他得跑到另外一个房间观察,这时电流表的指针早已停止摆动,最终他“由于跑得太慢错失良机”而失败。1831年8月,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分析、总结了前人失败的原因,终于发现了磁能生电(电磁感应)现象。而科拉顿只能因细节问题而错失良机,留下终身遗憾。

【活动二】探究断开的电路中会不会出现感应电流?

【活动三】探究当开关闭合时,导体如何运动才能产生感应电流?

【问题三】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问题1:通过研究磁生电,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问题2:想一想:(视频展示)用25米長的导线切割地磁场实验——两根线同时抡起,微安表指针不偏转,一根放在地上,抡起另一根,微安表指针偏转,为什么?

【评价】新时代的优质课堂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项指标:①学习动机(求知欲、价值观、成功体验);②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③达成度(借助真实、多元化的维度评价鉴定)。本案例凸显了线上学生的主体学习,应用翻转课堂即“微视频导学模式”,按照“激趣设疑——生疑质疑——探究解疑——延伸激疑”的过程,较好地解决了线上学习有效性的问题。同时主体参与的学习模式还凸显了教师帮助、支持、促进等主导作用和学生动脑、动手等主体参与作用,既避免了线上教学呆板的“一言堂”、枯燥的“满堂灌”现象,又解决了流于形式的“放羊式”问题,较好体现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情景设置、问题导向、思维驱动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习得了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了“表达力”“判断力”“思考力”等综合能力,同时还形成了“向学的秉性”与“完美的人格”。

三、线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混合式的改革方向,力避单一教学模式之短,博采多种教学模式之长。它立足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思维的转变,定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践行于课堂教学,同时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融合在教学模式之中,从而在线下教学中得到完美发挥。

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提出的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混合式教学模式

模式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馈—应用迁移。

模式二:情境1—问题1—探究1—交流1—情境2—问题2—探究2—交流2—反思—迁移。

模式三: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馈—应用迁移。

模式四:

情境问题1→探究1→交流1

问题2→探究2→交流2 反思—迁移

【案例2】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问题一:如何改装能使灯泡亮度发生变化。

解决问题:

1.改变电阻。

2.改变电压。

探究问题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三者的关系是什么?请小组设计实验方案,绘制电路图,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探究问题1:设计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1:图1、图2

【质疑1】图1、图2是通过改变电压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这样的设计方案可行吗?

【解疑】实验方案存在弊端,灯泡温度的变化会引发灯泡电阻的变化。

改进:将小灯泡换成定值电阻如图3、图4所示。

【质疑2】如果图3是一节干电池,图4是两节干电池,这样得到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是1.5V和3V吗?

【解疑】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池电压,得到电池电压并不是准确等于1.5V和3V,因此必须加装电压表来准确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改进:图5、图6

【质疑3】图5的方案可行吗?图6的方案好不好?

【解疑】以上两种方案设计可行,其中图5的方案最科学,理由是操作简单。图6的操作复杂,但也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质疑4】图6方案可行性分析

【解疑】可行,……

【质疑5】图7方案可行性分析

【解疑】可行,……

【质疑6】你觉得方案5、6、7中最优的电路图是哪个?

【解疑】图7通过改变电阻达到改变电压的目的。但是方案7存在不足之处,即更换电池或电阻繁琐,且更换电池后电压高了容易损坏电路元件,所以采用图5的方式方便操作且数据具有连续性。

问题二:思考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探究问题2: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方法一:利用比值恒定得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分析数据方法二:利用图像法处理自己的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质疑7】图像虽然都是直线,但是倾斜程度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解疑】是因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同。

探究问题3: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略。

思考1:分析各种变压器在生活中的作用。

思考2:灯泡的灯丝熔断后,再搭上接入电路,灯的亮度会如何变化呢?

【评价】案例围绕胡卫平教授的“混合教学模式一”和“问题驱动”(设疑—质疑—释疑)设计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動,较好地体现了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有效整合。

案例二将“满堂灌”和“满堂动”对立的观念,转变为学生主体参与的思维教学,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型,从“个人学习”到“协同学习”的转型,力求创建真情境、解决真问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各学科都需要优化教学过程,遴选和应用适合本学科和学生的有效教学模式,并最终将其落实到本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如此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0,(1).

[2]黄玉瑞.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6,(13).

[3]王   升.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分层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4]巴彦久.主体教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4,(9).

猜你喜欢
主体参与中学物理案例分析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探讨如何激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浅谈高中物理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