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说中的江南才女形象探析

2021-08-06 20:42毛煜雯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才女女性形象

毛煜雯

内容摘要:同为清代乾隆时期的两部不朽杰作,《红楼梦》与《儒林外史》都是相对较早涉及到女性才学问题的作品,两书中的才女形象各异,承载着作者各自的创作目的,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因而本文拟将两书作为比较对象,探讨书中才女形象的深刻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清代小说 才女 女性形象

《儒林外史》作为古代讽刺小说的一座高峰,除却描摹了范进、严贡生等极具讽刺意味的男性形象外,还塑造了几位精彩的女性角色,如沈琼枝、鲁小姐这两位能诗能文的闺秀,可视作小说中才女形象的典型来加以研究,另有一位青楼女子聘娘,亦能看诗弈棋,因而本文也将其置于才女形象群体中讨论。而“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红楼梦》作为展现封建时代女性生活的传世经典,也塑造了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等一系列极富诗才文采的女性形象,两位作者有意识地将自己对于当时知识女性的印象与想象结合,从而达到他们著书的目的。

一.才女的形象特征

1.外形特征

两书对这几位女性的外形描写所采用的手法风格大不相同,《儒林外史》对沈琼枝及鲁小姐的容貌并未作详细描述,而是通过旁人提及,如第十一回中“话说蘧公孙招赘鲁府,见小姐十分美貌,已是醉心”,第四十回中“那丫鬓回去回复宋为富道:‘新娘人物倒生得标致,只是样子觉得惫赖,不是个好惹的。”可从侧面窥见沈、鲁二位才女的样貌。而《红楼梦》对大观园才女的肖像描写可谓是十分细腻,譬如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宝钗是“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作者不仅仅停留于容貌的简单刻画,更将人物个性融入其中,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两书一正面描摹,一侧面烘托,风格迥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才女们都拥有不俗的外貌,这与历史上嫫母、孟光、钟离春之类以貌丑衬才德的女性有很大区别,是作为“才貌双全”的理想形象出现的。

其实,作为小说中的正面女性人物,刻画其美貌实为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这一方面是男性作者理想意识的体现,另一方面从文学的角度看,在作品中描写青春靓丽之女子要比写相貌平常之女子更能刺激读者的感官,产生美感与艺术魅力。如果说在小说中展现女性的美貌体现出的是一种普遍的男性意识,那么明清以来对女性才学的突出强调则显示了当时文人逐渐变化的审美意识。明代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中的男主角苏友白曾道:“有才無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明清文人对于女性“才貌”的双重追求已从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谬论,对当时的女子获取接受教育、提升自我的权利有一定帮助。

2.才学体现

两书才女在才学比较上也并不一致,大观园才女的才学倾向于诗才,其才情不用于牟利,其中林黛玉才最高,反抗意识也最强,诗歌是她情感与生命的寄托,同时也是作者诗意理想的体现。曹雪芹用诗才这种高尚的能够“言志缘情”的本领来展现大观园才女的精神世界,正如香菱学诗是一种自我的精神救赎,大观园才女吟诗作对的文学活动也是女性彰显自我价值的方式。《儒林外史》中的常州才女沈琼枝流落金陵后,以卖诗为生,在公堂之上应县令的要求当即作出一首七言八句来,又快又好,足可见其才思敏捷,且胆识过人。青楼女子聘娘以替人看诗、打棋谱闻名,作者借丁言志之口道:“青楼中的人也晓得爱才,这就雅极了。”相比之下,鲁小姐是一个较为独特的才女形象,其倾力的八股写作明显超出了闺阁吟咏的范围,而足以使其才学与男子相抗衡。

曹吴二公对于她们才能的构思实是有其深意,大观园才女的诗才愈高,愈能烘托其诗才被埋没于闺阁的可惜,愈能传达出女性群体的“失声”现象;鲁小姐痴迷八股,是被科举文化腐蚀的案例,聘娘虽有才,但一心攀附权贵,是下层市民沽名钓誉的典型,极具讽刺意义,而沈琼枝的才学是为她的个性和胆识增色,是她实现独立的一个途径,她选择卖文谋生,充分地利用和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她的活动空间也因此得到扩展,与大观园“女儿国”式的封闭不同,这是吴敬梓对当代才女现实出路的纯真构想。

二.才女形象塑造的因素

曹雪芹为了塑造林黛玉这一独一无二的才女形象,花费了许多心血,除了根据作者自己的艺术构思外,其人物原型必定不止源于一个对象,朱淡文的《林黛玉形象探源》认为曹雪芹是从冯小青、朱楚生、叶小鸾等晚明才女的传记中选取素材,揉合于林黛玉形象之中。严中在《薛宝钗与柳如是》指出曹公“用意搜”到柳如是的轶事作为素材来塑造薛宝钗这位冷美人。至于《儒林外史》,学者井玉贵的《金陵惊鸿——奇女子沈琼枝形象的诞生及其文学意义》认为沈琼枝的人物原型主要是“茸城女士”沈珠树,又取松江才女张宛玉逃离盐商夫家及寄居南京的经历,锻造为沈琼枝的主体故事。另外,井玉贵先生在探究明清才女现状时就指出,明清时期的现实社会中就已然出现了一批精于举业的女子,吴敬梓好友宁楷的女弟子钟睿姑即是一位工时文的才女,鲁小姐这一形象很有可能就孕育于此。

可以看到,《儒林外史》《红楼梦》中的这几位女性角色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着江南一带才女的影子。作者在构想角色时自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却真人真事所赋予的灵感,从时代背景来讲,两书都成书于乾隆年间,是封建王朝盛极而衰的时代,但也是人文主义的思想文化初步繁荣的时代,这时的江南尚才风气极重,而才女文化也就随之兴起。今人胡文楷的《历代才女著作考》著录了近4000位女作家的著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明清两代的,明清两代中,清代女作家有3500余人,而明清两代的女作家中,有百分之八十是江南女性,足可见明清江南地带才女辈出、闺阁吟咏成风的文化现状。这种文化风气来源于时人思想上的变化,也一定程度上会给男性文人以思想观念上的影响。

能够塑造出独具个性的才女形象,尤其是不同于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中耽于情爱的闺阁小姐形象,呈现出对传统的重大突破,这与吴、曹二公身上所具有的女性意识也是分不开的。二人都有在江南地带长期居住的经历,著书地点也都是在江南,他们对于女性才学乃至独立问题的认识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与大环境有关,江南才女文化的兴盛不仅是地域繁荣的体现,更是当时反传统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这与吴曹二人著书的初衷相符,“她们”的身上被赋予了反抗封建压迫的独特意义。

三.才女形象的现实意义

正如《闺塾师》一书所说,中国妇女文化的产生,不仅源于女性的自我视角,也来自她们逐渐形成的这样一些关系,与男性世界和与布满了文学人物、历史名人和传奇英雄的想象空间之间的关系。清代小说中的才女形象虽多出于男性文人笔下,不可避免地带有男性视角的局限性,但这些角色都有着现实的影子,与男性文人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女性有很大关联,而这些女性即是妇女文化的受益者与创造者。不论是虚构的才女形象,还是真实存在的“闺中豪杰”,都直观地表明虽然中国女性在历史上曾经饱受压抑,但在历史长河中,女性也曾以自己的智慧与才干焕发出珍珠般的光彩。

并且,“她们”对于当今社会的女性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染力,现代女性虽较之旧式妇女,有着诸如人格的独立、经济的自主之类的优越条件,而且更为广泛地参与了社会政治活动和公众事务,但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强度造成的激烈竞争,现代文明所帶来的各种新矛盾仍然会使她们陷入困境之中。女性要摆脱困境,寻求在多元社会中自我的实现,谋求更好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自身素质,自重自立自强,而除了不断吸收外来的新兴文化思想,借鉴传统也是提高女性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清)吴敬梓著.儒林外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04.

[2](清)曹雪芹,高鄂著.红楼梦[M].合肥:黄山书社,1998.12.

[3](清)荑秋散人著.玉娇梨[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14.05.

[4]胡文楷编著.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07.

[5](美)高彦颐(Dorothy Ko)著;李志生译.闺塾师 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01.

[6]朱淡文.林黛玉形象探源[J].红楼梦学刊,1994(01):125-154.

[7]严中.薛宝钗与柳如是[J].红楼梦学刊,1998(04):222-223.

[8]井玉贵.金陵惊鸿——奇女子沈琼枝形象的诞生及其文学意义[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7(00):63-72.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19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9C520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才女女性形象
我们班的“四大才女”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独立独行的才女,另类美的歌颂者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我们班的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