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性对翻译的影响

2021-08-06 18:49高楠
文教资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翻译影响

高楠

摘   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多领域的合作交流逐渐增多,融合的层次日渐加深。民族间的融合,国家间的互通有无,语言翻译的桥梁作用不可或缺。不同族群的语言承载着特有的文化,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交融、彼此影响。只有对不同文化内涵重视有加,才能克服跨文化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障碍,更好地达到交流的目的。本文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就地理差异、思维差异、宗教差异和价值观差异性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展开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中西文化   翻译   交流融合   影响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的思维内容精准、完整地呈现出来的语言行为,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俄罗斯著名文化学家、塔尔图符号学派奠基人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从根本上讲,语言是文化和社会的产物,需要站在文化及社会的角度讨论它的概念。人类活动具有很强的共性,决定了各民族语言文化间同样具有很强的共性,但是不同的历史造就了差异化的文化认知,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再现原文的文字信息与文化要素。还要以语言为工具调整文化之间的差异,选择具体、有效的翻译方法,使译文不仅忠于原语,而且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实现译文与原文语言效果的守恒。下面谈谈理解文化差异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一、中西文化差异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地理环境条件、历史发展进程、人文习俗传承、宗教信仰、思维习惯、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及文化象征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这些文化因素的不同常常在语言活动中有所反映。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与翻译。人们生产、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国幅员辽阔,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海洋上的温润气流自东而西向内陆地输送降水,西部大多干燥少雨气候恶劣,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西风烈,长空雁霜晨月”这样的诗句流传至今。相比之下,欧洲大陆身处大西洋的东部,所谓的east wind就成了北欧大陆吹来的寒风,和我国的西北风极为相似。虽然东风和西风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对应表达,但意义截然不同:在中国文化中,东风象征破土而出、摧枯拉朽的新力量,西风往往是凋敝和没落的代表。但西方文化正好相反,欧洲的文人从来都是极力赞美西风、贬低东风的,因为对他们而言,西风才是温暖、美好、让万物复苏的代言人。英国著名诗人雪莱(Percy Shelley)的《西风颂》是家喻户晓的名篇美文,那句“冬天来了,西风啊,春天还会远吗?”(O West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更是传颂至今。又如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Charles Dickens)“在许多个冬日,我都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紫,站在飞雪和寒风中”。译者直接将代表萧索的east wind译为“寒风”,真正把握了东、西风在西方文化中的符号式的正确指代意义。

(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与翻译。中西方在思维习惯上的差异不可忽视。翻译家傅雷说:“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东方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周。”针对中英两种语言,意合和形合恐怕是它們在语言学里最重要的区别:中文重意合(parataxis),语法上以达意为主,结构上较松散,很少通过具体的连接词甚至不用连接词,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句法关系靠句子本身的意义来体现;而英语和绝大多数印欧语言则重形合(hypotaxis),结构严谨,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逻辑性,句子之间大多通过连接词承上启下明确关系,非常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是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的。

比如说,中国人讲“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前后两句之间无须借助连接词,就能把内在的逻辑关系表达清楚。但切换到英语时,一定要加入连接词进一步明确前后两件事的关系:Smart as a rule, but this time a fool.

再如,动画片《花木兰》的一句台词“Now all of China knows youre here”,若按原文译为“现在全中国都知道你在这里”,则语言缺少力度,与士兵果敢和坚毅相去甚远。译为“警报马上就会传遍全国”,语气坚定、冷静,简练易懂,原文的文化意境被表现得十分饱满,符合中文重逻辑连贯、重意合的特点。

此外,英语中的逆向思维表达十分常见。如,It is impossible to over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ommercial activity to a country and its people. 这是一个逆向思维的双重否定结构。若直译为“过高强调商业活动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是不可能的”,则译文与原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便背道而驰,而应译为“再怎么强调商业活动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意义都不过分”。

因此,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思维习惯上的差异,翻译过程中才能尽可能避免错译、误译。

(三)宗教信仰与翻译。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西方社会,宗教对人的影响融入社会生活、民俗传统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特定语言的形成都与它有着很深的渊源。认真研究及正确地认识中西方宗教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处理好翻译中出现的很多问题。

基督教是西方社会的主流宗教,相当一部分语言现象的形成和《圣经》的广泛传播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同时许多历史典故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比如:She is a bit of a doubting Thomas, and she will not believe youre back until she sees you. 这里的doubting Thomas意为“怀疑一切的人”。Thomas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他不相信耶稣的复活,即使耶稣在其他师徒面前现身也不信,直到他亲手抚摸了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时身上的伤口时才相信眼前不是鬼魂。上句可以理解为“她是个眼见为实的人,除非她亲眼看到你,否则她绝不会相信你已经回来了”。再比如:用Adams apple指男性特有的喉结,用scapegoat指代替罪羊,用dove & olive leaf表达和平与祥和。此外,西方人惊异时说“Jesus”,有人打喷嚏时常说“bless you”,死里逃生时会说“thank goodness”,这样的语言现象不胜枚举。同样,在历史上,佛教和道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颇深,受其影响,中国人的很多语言习惯或多或少地染上了宗教的颜色。如:常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形容一些人平时不努力,事出紧急时才慌忙应付。“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古人受佛教影响,相信灵魂不死,会在人世间转生轮回,“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就是说现在死了不要紧,转世投胎后再过十八年成人了又是一个好男儿)。还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等,都融入了浓重且中国特有的宗教色彩。但是,由于中西宗教信仰存在巨大的差异,翻译时要特别注意源文的宗教文化背景,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切忌望文生义。

(四)价值理念与翻译。价值观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和态度。作为文化构成的深层要素,价值观是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支撑,不仅是文化的重要组成,还是文化对人的思想长时间以来逐渐融入和沉积的结果,是一张体现民族性格的无形名片。集体与个人主义、伦理、宗教、道德等因素都会形成不同的中西价值观念。若无法正确认识两种特定语言之后的价值观背景,则很难克服和逾越翻译时出现的问题。

比如,其中在伦理观念上,中西方社会存在庞大的家族体系这种现象,家族内部各种亲属关系规定和称呼上,中西差异较大。中国人尊卑有度,叔叔、舅舅、姨夫、姑父划分得特别严格和复杂,但在英语文化中,只需Uncle一词便可以解决类似的所有称谓。如果父亲的兄弟不仅一人,还有二叔、三叔、老叔之分,译成英文the 2nd uncle, the 3rd uncle等更让英国人感到别扭,因为在他们的伦理观念中这种关系的划分并没有必要精细到如此程度。因此,上例的这种称谓关系在汉译英时要注重适度简化。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有不同的文化象征,引起不同的联想。

(五)特定的政治文化与翻译。政治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包括语言。举例来说,现在人们口中常说的“遭遇滑铁卢”(meet ones Waterloo)也是有渊源的。Waterloo(滑铁卢)是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城南的一个村子。1815年由英、德、荷、比等六国联军在此击败拿破仑军队,致使拿破仑受到了第二次流放。后来借此指代“惨遭失败”,在中文中渐渐直接拿来使用。

再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上一条新闻:Congress is waiting to see how the oval office will react. 译文1:国会正在观望椭圆形办公室的反应。译文2:国会正在观望总统方面的反应。诚恳地讲,译文1其实忠实地译出了原文的字面层次的意思,不过对“椭圆形办公室”这个暗含特定政治文化意义的地点名词却没有做出任何补充和解释。有些对政治信息并不十分熟悉和灵敏、对英美文化也并不了解的大众读者听到这个地名时就会似懂非懂。为了让广大读者在第一时间把握原文的真实意思,可以在译文1的基础上增补“美国总统办公室”,也可直接使用译文2的内容,使观众认识到“椭圆形办公室”所隐含的真正意思,懂得具有典型地域文化地名“oval office”的全部文化内涵。

二、翻译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中西方语言文化上的差异,选择恰当有效的翻译方法,实现译文与原文语言效果的守恒。

(一)同化法。指把源语文化中的某些成分转化为目的语读者熟悉的目的语文化的内容,以目的语文化为目标,令读者感受到不同文化语言的异曲同工的妙不可言,让译文更加贴合读者的阅读和欣赏习惯。例如:SIMMONS翻译成席梦思,不仅音与原文相似,而且席梦思让人联想到甜美的梦幻。

(二)异化法。与同化方法相反,这種方法是以原语为目标,尽可能将原语的文化内涵分毫不差地传递给读者或观众,保留并反映原作的样子及文化特点。让这种原生态的味道给读者或观众带来浓厚的异域风情。比较简单的例子,使用纯音译法,按照中文的发音翻译,主要适用于以我国地名、名胜及具有民族风情的事物命名的商品,比如:中国的茅台酒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最终选择音译为Moutai不失本色,还强化了对外国消费者的异域文化吸引。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如果对特定的社会文化模式和准则认知不清晰、了解不深刻,就没有办法从真正意义上掌握这门语言。每一种民族文化都含有“长”“短”两方面内容,译者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加强两种不同文化的优势互补,相互借鉴,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使双方文化更好交融。加强语言文化差异的学习,提高翻译水平才是缩小文化差距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2]杨自检,主编.英汉比较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翻译影响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如何克服语言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从电影《推手》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中西文化语境下月亮的“意”与“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