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

2021-08-06 19:48牛云卉盖志芳
文教资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学资源

牛云卉 盖志芳

摘   要: 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當前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学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当前红色文化教育以理论性教学为主,缺乏专门教材和专业师资,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通过补充妇女劳模群体在抗日根据地的表现,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抗战“全民”性的认识,纠正认知偏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历史教学中适当补充具体生动的红色史料,建立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体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三维学习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妇女劳模   红色文化   教学资源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民众的优良品格,不仅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1]。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表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旨在突出立德树人的高等教育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弘扬责无旁贷。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创造并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形态,应当成为当今大学生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山东红色文化作为具有齐鲁特色的山东优秀革命文化,为红色文化教学科研提供基本素材,为今天党的建设、群众路线建设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精神和素材支持。

一、加强红色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斗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在斗争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类型[2](136-137)。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能够引导青年学子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传承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和认同情况

通过对身边历史学专业近3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重要价值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与此相关的比如红色文化的形成历史、重要精神、影响人物等,仍存在较大的认知空白;其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不足,,缺乏进一步探索的主动性,少有人自觉运用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的丰富内容宣传红色文化。再次,尽管教学中大家系统学习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艰难的探索历程,但是对红色基因在党史、国史中的鲜明体现仍存在模糊不清的认识,部分学生表示红色文化理论多、史实少,认识过于抽象,难以与丰富生动的革命历史相结合。

可见,在大学红色文化教育中,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亟待解决。

(二)当前红色文化教育的困境

从教学主体、课程设置、教学资料等方面来看,红色文化教育刚刚起步,从思政课、历史课等诸多课程中独立出来,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当前关于红色文化的教学研究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基本以党团课程及思政课学习为主,受时间及课程内容所限,红色文化教育难以深入拓展。即便是大学生历史课与红色文化结合的效果也不乐观,体现在历史教学课时不足,无法深入讲授;历史教材编写以大时空为主,欠缺具体细节等。在课程设置中,每周历史课程的安排仅占4课时,因此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无法与红色文化深入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红色文化教学主要依托教材,对教材以外的红色文化资源扩展搜集不足。以现有的《中国近代史》通用教材为例,以研究概述宏观大事件如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为主,对战争背后的根据地经济建设、参军、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及妇女、青年、抗属等微观群体关注认知较少。以大生产运动为例,对于陕甘宁、华北、华中等地区的生产建设运动仅以一段文字概述,缺乏具体材料支撑,在使学生感到认知困惑的同时,难以引起情感共鸣,无法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预设结果[3](177-178)。

因此,从历史教学来看,纠正红色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史实,重宏观、轻微观的倾向,必须要将丰富具体的历史融入教学活动,唯有改变红色文化教育偏重理论说教、缺乏史实支撑的尴尬局面,才能将红色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将妇女劳模群体应用在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中,融入具体、鲜活的红色文化材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短板。

二、妇女劳模群体深入教学的主要途径

红色文化教学最重要的是红色资源资料的收集,这部分资料不仅包括文本资料,还应该包含图片、影视、现实人物等多维度的红色文化。田青刚曾提出,区域红色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中的五条特殊优势之一是以英雄模范为代表的榜样资源优势[4](53-57),山东妇女劳模群体是其中重要的榜样人物资源,把价值观教育与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在红色文化与历史教学中寻找结合点,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一)山东妇女劳模群体界定

山东妇女劳模群体是为了民族独立与自身解放积极生产,在纺织业、农业及其他副业中做出突出贡献并推动他人生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生产建设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的山东女性劳动英雄、模范生产者群体。该群体作为抗战时期红色人物的典型代表,是山东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妇女劳模能够有效为“山东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提供鲜活生动、内容翔实的资料库,对健全红色资源教育教学体系、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助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与历史教学的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山东妇女劳模群体这一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可以应用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如在讲述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时,可以此为史料:在男子纷纷参军、支前,农副生产的重担落在了占人口半数的妇女身上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劳模运动为根据地政府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43年10月,黎玉在分局群工会议上提及对妇救会的工作建议时提到“帮助群众归纳经验,制订计划,发动妇女互相竞赛,创造劳动英雄”[5](214)。在党和妇救会的带动下,以鲁中南地区妇女工作为例,在抗战后两年,推米磨面200多万斤,做军鞋158多万双,做军衣6万余件,涌现出无数劳动和支前模范[6](126-127)。有效调动了广大妇女的生产积极性,使其在劳模示范作用的影响下开展了生产自救运动,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发展。

在讲授党的妇女政策时,可以结合妇女劳模群体的产生背景及共产党和妇救会重视保障妇女的经济权益和保健工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条例,1941年—1945年颁布《山东省婚姻暂行条例》《山东改善雇工待遇暂行办法》《冀鲁豫区产妇婴儿保健办法》《开展妇女放足运动》等政令、法令、指示等共计11条,保障了妇女各项权益,鼓励妇女参加生产,争当劳动模范。

在讲授党的三三制原则及民主运动时,可以结合根据地妇女劳模的选举活动。妇女群体思想想觉悟的提高及生产革命热情的高涨与党的群众路线密不可分。通过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推动群众运动的发展,是中共领导和建设根据地的重要手段,为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开展和妇女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教学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红色教育理论与史实相结合。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要想使学生对历史问题真正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除了在宏观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归纳外,还应在微观方面对具体问题進行探究。在讲解敌后根据地经济建设时,对于大生产运动,不能简单地背景、成效一笔带过,而应对具体的内容、实例给予充分的讲解,可应用妇女劳模群体的具体贡献,包括数据和实例讲解抗战期间军民同心协力,使大生产运动为坚持抗战和夺取最后胜利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史料补充要“适度”。红色文化资源极丰富,由于受课时等多方面的限制,选择的史料要切实与教学重点、难点紧密关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搜集、运用好红色文化史料,不断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切忌“多多益善”。

三、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意义

通过及时更新红色资源教育内容,用最新的红色资源研究成果如妇女劳模群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改变红色文化教育偏重理论说教缺乏史实支撑的尴尬局面,将红色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一)补充相关历史知识

山东妇女劳模群体研究着眼于抗日战争时期大生产运动的背景,有效增补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关于妇女参与生产建设与经济恢复的历史知识的空白与不足。

研究山东抗日根据地妇女劳动英雄模范群体,一方面可以拓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已有的研究范围,进一步了解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发展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拓宽红色文化资源中女性劳模群体研究范围,以往的研究都是针对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的,抗日战争期间山东妇女劳模群体的关注与研究较薄弱,课堂的补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家乡,了解身边的抗战故事。

补充山东抗日根据地妇女劳动英雄群体,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进一步利用乡土资源补充妇女劳模群体的红色文化资源,使学生对这一群体有更清晰的认知,还为红色文化教育建设提供素材支持。

(二)纠正大学生的认知偏差

不可否认的是男性的确在保家卫国守疆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有部分大学生对女性在抗战中的地位认知不足。通过对山东妇女劳模群体的研究,可以有效纠正这种认知偏差,弥补红色文化教育的不足与缺陷。使大学生意识到《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中“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的真正含义。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妇女走出传统固化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积极参与“双减”和“大生产运动”,开展纺织、参加农业生产及其他副业生产,涌现出一大批以李田英、韩秀贞、董力生等杰出妇女为首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她们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推动抗战胜利和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山东抗日根据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及其他各项生产工作的开展,是与妇女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努力与贡献分不开的。妇女劳模的塑造为大生产运动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扭转了严峻的经济困难局势,达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切实证明了抗日战争是一场无分男女老幼皆有“守土之责”的伟大的反帝爱国主义战争。

(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红色文化教学有教育学生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韩秀贞为代表的女性劳模的事迹及精神,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增强社会凝聚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感、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深刻启示和引领作用。

从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现状来看,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可以较好地改变红色文化教育偏重理论说教缺乏史实支撑的尴尬局面,山东妇女劳模群体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具体生动的红色资源必将打开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热爱红色文化、自觉传承宣扬红色文化的一扇窗口。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N].光明日报,2019-09-20(5).

[2]黄跃红.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J].人民论坛,2017(16).

[3]《中国近代史》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田青刚.论红色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运用——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5(1).

[5]常连霆,主编.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山东省中共党史学会,编.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11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6]张侠,主编.鲁中南妇女运动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与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