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2021-08-09 23:19李鑫慧王晓辉包智慧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二聚体相关性

李鑫慧 王晓辉 包智慧

摘  要:目的  探討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收治的40例CPHD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与预后不良组(6例)。测定两组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予以对症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血浆BNP、D-二聚体水平是导致CP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PHD患者预后不良可能与其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较高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CPHD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水平以预测预后不良风险,并进行相关干预,从而改善CPHD患者预后。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血浆B型利钠肽;D-二聚体;预后;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63-02

慢性肺心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耐受力降低、心悸以及咳嗽等,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伴有缺氧症状,还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肺性脑病等一系列生理机能紊乱,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1]。CPHD具有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等特点,导致患者预后较差,故早期准确预测CPH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十分必要。血浆B型利钠肽(BNP)是一种可调节人体容量平衡的重要激素,其可特异性反映患者心室功能障碍严重度,BNP水平过高则提示患者心室负荷过高,CPHD患者由于血容量提升导致心室肥大扩张,引起血浆BNP水平升高[2]。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收治的40例CPHD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4例)与预后不良组(6例)。其中预后良好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42±7.51)岁;病程2.0~11.0年,平均病程(6.14±2.35)年;身体质量指数(BMI)16.5~27 kg/m2,平均BMI(20.64±1.58)kg/m2。预后不良组男4例,女2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0.31±7.56)岁;病程2.0~10.5年,平均病程(6.07±2.39)年;BMI17.0~26.5 kg/m2,平均BMI(20.51±1.6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3]中CPHD诊断标准;②均经X线等检查确诊;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入院前3个月曾接受抗凝治疗患者;②伴左心功能不全患者;③伴血液系统异常患者;④伴免疫功能障碍患者;⑤伴精神功能异常患者。

1.3  方法

测定所有患者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具体内容为:患者入院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 mL,并以1.09 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生产厂家:四川绵竹鸿基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70302、20180201,规格200 mL∶8 g)以9∶1作抗凝处理,采用离心机以3000 r/min速率离心5 min,将血浆分离移至无菌冻存管内,置于-80℃环境中冷冻备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BNP水平,试剂盒购自深圳微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血凝分析仪(生产厂家: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K5001)检测D-二聚体水平。予以患者CPHD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通气以及化痰等,出院后随访6个月。

1.4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其中预后良好表示患者疾病基本根治,受疾病影响较小,生活质量不受影响;预后不良表示患者可能因疾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或因疾病未彻底根治对患者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并发其他疾病。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所有计量资料作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导致CPHD患者预后较差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BNP、D-二聚体水平

预后良好组血浆BNP水平为(567.24±305.13)ng/mL,D-二聚体水平为(217.36±25.19)mg/mL;预后不良组血浆BNP水平为(982.17±346.25)ng/mL,D-二聚体水平为(392.47±28.36)mg/mL。预后良好组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014,15.430;P =0.005,0.000)。

2.2  影响CPHD患者预后不良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CPHD患者血浆BNP及D-二聚体水平分别作为协变量,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较高是导致CPH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1。

3  讨论

CPHD的发生主要与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以及肺血管疾病等有关,CPHD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缺氧以及呼吸性酸中毒状态,导致促红细胞素持续分泌,引起血细胞比容增高,增加血液黏度与血容量[4]。由于CPHD具有病情易反复的特点导致患者普遍预后较差,因此早期对于导致CPHD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进行预测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较高是导致CPH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表明CPHD患者预后不良可能与其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较高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CPHD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水平以预测预后不良风险[5-6]。D-二聚体作为交联纤维蛋白原特异性降解性产物,其水平与患者体内高凝状态纤维蛋白溶解密切相关,对于血栓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PHD患者由于肺血管重塑与收缩导致部分动脉产生血栓,引起血液呈高凝、高粘状态,进而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7-8]。而临床针对CPHD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抗感染、止咳以及通气等措施,对于血浆BNP、D-二聚体水平较高患者虽可短期内缓解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欠佳,引起患者预后较差。

综上所述,CPHD患者预后不良可能与其血浆BNP与D-二聚体水平较高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CPHD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水平以预测预后不良风险,指导风险评估与治疗干预可能对改善CPHD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普.血浆BNP水平在慢性心衰的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17,45(46):223-224.

[2]查海燕,白萍萍.血凝3项联合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研究,2017,25(11):184-186.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2):959.

[4]韦珍珍,黄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分级与HCY、NT-proBNP、Fbg、D-二聚體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0):2852-2854.

[5]余虹,刘德辉,陈英龙.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浆NT-proBNP、D-D及动脉血气指标的临床检测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1):1342-1344.

[6]王赫,张浩,顾磊.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血浆BNP与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9,25(5):33-35.

[7]董蔚蔚,李新星,王文卿,等.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关系[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8,31(3):219-221.

[8]杨雁华,汤建民,王丰云,等.血清BNP浓度、CRP、TnI联合D-二聚体在肺栓塞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8,33(5):96-97.

猜你喜欢
二聚体相关性
观察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的临床检验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解读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腹痛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房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