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2021-08-10 10:05陈伽淇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济法专业课思政

陈伽淇

一、课程思政改革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加剧。为了国家社会的和谐统一与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刻不容缓。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课程育人、课程思政的理念后,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从思政课的“单枪匹马”转向了思政课与专业课“齐头并进”。如何在各高职院校中有效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理念,如何在高职院校中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作为典范推广课程思政改革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如何在专业课中提取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而不会突兀不会引起学生反感,从而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些都是课程思政育人改革中需要思考的课题。

二、经济法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高职专业课思政课程改革中,管理财经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1.由课程自身的性质与内容决定

财管专业的经济法是一门综合性很强、涉及的部门法较多的课程,是一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与法相结合的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期望、政策、情怀等元素。这门课容易找到一些正面案例以及负面案例来引起学生的讨论和反思,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所以相对于财管类的其他专业课,经济法是相对容易融入思政元素,且教育效果相对明显的一门课程。

笔者在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对经管学生随机抽样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回收了12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20份,了解到99%的学生认为在这门课学习到了法律知识,超过60%的学生获得做人的道理,超过60%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职业能力,以及超过70%的学生获得了考证知识,超过60%的学生了解了新闻热点等内容,可以看到这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比较明显,大部分学生都获得了专业知识以外的收获。而且通过调查问卷发现,5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获得一些法律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75%的学生希望通过该门课获得考证知识,56%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该门课获得做人的道理,62%的学生希望获得国家形势新闻热点等方面的知识。

2.课程的受众范围广

经济法是高职院校法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也是大部分财管类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会接触到的课程。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这门课程不但可以提高财管类学生对我国现行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的理解,增强法律观念,同时,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还可以提升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能力,反思社会现象,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因此,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相对其他专业课程,经济法这门课程在思政教育范围以及教育深度方面是有优势的。

三、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途径思考

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笔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上经济法课程的教师,发现他们都有意识地要在每节课的课堂上向学生传授思政教育的内容,以求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例如有的教师在上课前看了有教育意义的社会热点,就把相关的新闻内容展示到课堂上;有的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如果知识点相对容易切入相关思政元素,就融入有关案例,如果知识点的内容不容易挖掘思政元素,那该知识点就不进行思政渗透。每个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以及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随意性,没有规划好整门课程的主要思政教育观念以及具体模块的思政元素与教育目的,导致不同教师虽教授同一门课程,但育人内容与育人效果千差万别,这与思政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育人要求是有一定距离的。笔者认为,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思政目标

笔者认为,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想要在专业课中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中明确基本的思政理念与思政教学目标。《经济法》教材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在思政育人基本目标中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教育。然后再根据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确定具体的育人内容,挖掘具体的思政元素,灵活选取教学方法,开展思政与专业相融合的教学。

(2)思政育人应突出专业特色

经济法课程的学生受众范围广,涉及专业多,在设计思政元素时应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例如财会类的专业主要培养会计、税务、审计等岗位的专门人才,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在会计法、票据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模块,融入具体岗位须具备的与职业相关的基础法律知识。在课程思政育人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诚信、爱国、敬业”等教育目标,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强调会计工作人员一旦违反了会计法以及银行结算制度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加深学生印象,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操守。而高职管理类专业,比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应侧重合同法、公司法、破产法、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模块,在这些模块中思政育人内容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自由、平等”等教育目标。例如在学习《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时候可以切入当今社区团购乱象的案例——一些巨头企业为了抢夺社区消费的蛋糕,不惜以低价倾销为代价,挤压市场空间,严重损害了小商贩的利益,国家为了规范社区市场,两部委出台了“九不得”来约束平台恶性竞争。嵌入当今热点案例让学生讨论,可反思“公平”“平等”“自由”的意义。又如讲授《破产法》的时候,可以切入濒临破产企业起死回生的案例,让学生结合国家形势进行思考。

2.突出学生在经济法课程思政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上课的熱情,让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思考、消化。首先,让学生参与到经济法课程思政的改革中,教师在课前做好调查,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性,了解学生希望通过课程获得哪些知识,了解学生在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倾向采取哪些教学方法等。其次,结合课程模块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提供课程思政的素材。学生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离不开经济法中法条的规范,例如在“邀约”与“承诺”知识点的学习中,可以请学生用身边的经历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合同法》的学习中,可以用大三学生实习所遇到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消费经历与体会进行分享,再引导他们总结自己在今后的消费过程中应享受的权利,以及总结哪些行为容易被商家所侵犯,等等。通过自身的经历加深对法条的理解,学生深感法治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知法、守法、懂法。同时,还可以巧妙地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平等,自由”进行思政教育。

3.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课上课下相结合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超过60%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视频教学、实地调研等多种教学手段,而且超过70%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与查询资料是持积极态度的。在对教师的访谈中发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大多是运用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对知识点进行讲解,而且很少课前布置预习内容,可以看出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给予是不相匹配的,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目的,应该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尝试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这样比简单的知识灌输更加深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例如在《合同法》的学习中,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学习合同的基本条款,采访已毕业的学生了解找工作时与用人单位签合同或协议时的困惑,把采访内容做成视频在课堂上展示,这样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意识到《合同法》的重要性,实现教学育人的效果。

4.教师团队的建设

开展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以及对国家文件精神的研读能力与社会热点的洞察力,还要掌握年轻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性格特点。想要顺利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单靠每个专任教师、每个学院的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必须集合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业务部门的骨干,共同形成育人的力量。例如,制定经济法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和挖掘思政元素时,为了更好地把握育人的效果,可以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与学校资深辅导员,以及行业兼职教师组成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团队,思政教师掌舵整体课程的思政培养目标,以及把握每个模块的思政培养目标,行业兼职教师可以帮助教学团队带来现实中丰富而深刻的法制案例,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资深辅导员在了解学生心理动态的基础上开展各种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根据学生特点提供更多灵活的教学方法。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每个学校由于制度、领导、教师、学生等各类因素的不同,都会影响思政育人的效果,但是专业课思政育人大方向应是一致的。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所以专业课的育人目标应跟随国家的主流方向,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梁伟玲.浅议“课程思政”如何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融合的探讨[J].职业,2020(02).

[2]王开宇 .财经高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5).

[3]邵將,伍婵提.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经济法》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32).

[4]宗楠.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反思[J].林区教育,202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校级“创新强效工程”项目(NY-2019CQJGYB-20)。]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经济法专业课思政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英语笔记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