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UI设计”教学设计

2021-08-10 22:49毛醒航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思政传统课程

毛醒航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中职学校应将学生的思政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常态化,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任何专业课程教学都应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应围绕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各环节,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发挥好每门专业课程铸魂育人、润物无声的功能,着力将德育在教育教学过程常态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和素质涵养。从而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思政格局,引领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

长期以来,大部分中职学校存在专业教师只讲专业课,思政教师只讲思政课,专业课程与德育课程各自为营;或是“课程思政”内容上缺乏亲和力,生硬地将思政元素植入专业课中,如此一来,根本无法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如何打破专业课与思政教育课在立德树人方面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解决中职学校思政教育存在“孤岛”的困境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以我校平面设计专业“中国传统文化UI设计”示范课为例,以理实创育四维一体教学理念,对该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案例设计。这一教学案例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育元素与专业内容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次课内容节选自《Photoshop APP UI设计从入门到精通》第十三章综合案例,2课时。本课程内容选取基于岗位要求,注重学生内涵修养及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UI面界设计是APP UI设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之一,是UI设计师岗位的必备能力。

教学对象为平面设计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有好奇心,学习积极性高,已经学习了手机APP UI设计理论与设计技巧等基础知识,掌握了UI设计的基本技法,但文化基础薄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对传统文化寓意更是不甚理解。在UI界面设计上,更多趋向于复制模仿西方的设计风格,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且存在思想政治关注度较低、社会责任感不强、综合素养培育不全面等问题。

(2)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学情分析,依据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调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专业思政教育要求,实现润物无声立德育人。围绕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重构建教学体系,制定以认知、技能与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制定教学重点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蕴意,难点为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UI设计作品。

二、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秉承理实创育四维一体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育元素与专业内容相融合,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UI界面设计和制作实践中,植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情趣并内化为个人修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事和物,培育敢于技艺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教学过程

教學过程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辅以调研实践和“头脑风暴”式讨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课程主要分为课前调查、课中导学、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及要求,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合进教学内容中。

(1)课前调查

借助超星泛雅智慧教学平台布置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法律法规、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调查等任务。上传“一分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片”等视频,方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资料并调研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UI面界设计的应用情况,制作成调查报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调研的能力。最后,教师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认识程度的问卷了解学生涉猎的情况。此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运用,帮助学生开拓UI设计思维,提高中国风UI作品的设计创新意识及能力。

(2)课中导学

首先由各小组代表依次分享课前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调查报告,为了确保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师生共同对报告进行点评并计入平时成绩。

通过多媒体短视频及图片,请学生简要地介绍国内现阶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就以及国内针对传统文化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如《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通过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使学生牢记保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

接下来播放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UI界面设计作品,简要说明UI界面设计的规范及要求,重点介绍智能手机整体界面的制作常用方法与风格,并论述UI界面中的版式设计原理。举例说明中国书法、青花瓷、剪纸、京戏、吉祥图案等传统文化元素在UI界面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此外,以广州增城榄雕传承人黄学文的感人故事作为典型案例,提升学生对广州增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学生的艺术修养,培育学生敢于技艺创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集思广益、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技能训练,团队协作设计一款中国风的UI作品。完成作品后举行UI产品发布会,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展示设计好的UI作品,并介绍作品中传统文化蕴意及设计理念,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并通过投票的形式选出最佳作品,部分学生作品如图1所示。期间“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抒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文化自信中激发爱国热情。在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UI作品设计中,引导学生树立传统文化自觉和传统文化自信。通过展示环节提升了学生对UI职业的认同感、设计的责任感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最后,师生共同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次示范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及时归纳总结,重述中国传统元素的人事物。旨在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及职业道德素养。

(3)课后拓展

通过教学平台布置课外拓展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录制个性化微视频,以“增城非遗传承”为主题,通过主人翁的身份发掘和分享身边的非遗故事,唤醒广大市民和游客对增城非遗文化的认识,宣传增城非遗之美,并将视频上传平台,获取积分,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现差异化学习。

四、教学效果

通过课前“探究”,课中“学练创”,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层层递进,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学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利用学习通互动教学平台,视频、绘图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及时直观有效地传递知识,展示技能,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突破重难点。借助中国传统文化UI设计项目,引入企业标准,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为了衡量示范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利用问卷星平台,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生对引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表示支持。与未融合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相比较,89%的学生认为该课程有趣、有味;87%的学生表示该对人文素养提升效果明显或有所提升;85%的学生表示,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能认清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更能明确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上数据说明了本次示范课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学效果优良。

五、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推行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这一工作中,以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APP UI设计课程教学中,设计了“中国传统文化UI设计”示范课教学案例。与此同时,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该教学案例巧妙生动地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点燃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这一工作对中职学校教师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有着一定的借鉴及推广价值。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猜你喜欢
思政传统课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少年力斗传统
自行车的发明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