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庙”里的乾坤

2021-08-13 08:45孙志刚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山神庙林冲水浒传

孙志刚

摘 要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在研读中,如果我们把前文中东京岳庙的情节与本文联系起来,就可以发现,东京岳庙与沧州山神庙是作者巧设的布局,二者遥相呼应,勾连起了林冲身份的变化、性格的变化、处境的变化,具有较为典型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水浒传》;林冲;岳庙;山神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细致刻画了林冲性格转变的过程,介绍了林冲“逼上梁山”的经过,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在文中,林冲作为中心人物,他的命运转变和性格变化,是研读关注的焦点。而在林冲的命运变迁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掉两个重要的标志物——位于东京的岳庙和沧州的山神庙。虽然它们在文中并不起眼,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是作者巧设的布局,体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具有较为典型的文化意义。

一、岳庙

在《水浒传》中,林冲无疑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而在他的悲剧命运中的第一座庙就是东京的岳庙。这座庙是林冲悲剧命运开始的见证。正是在岳庙中,林冲的妻子遇到了高衙内,从此拉开了林冲悲剧命运的大幕。在岳庙事件之前,林冲的身份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财产和社会地位。此时的他尚属“官”的序列。而在岳庙遭遇高衙内之后,开始了他的厄运,最终白虎堂被设计陷害,使他沦为了阶下之囚。可以说,岳庙是林冲由“官”到“囚”的身份转变的起点。

小说中,林冲的性格是经历了一个由“忍”到“反”的变化过程。而这种“忍”的初步展现正是在岳庙前。在《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写到“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最多也就“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林冲本是陪同妻子去岳庙还香愿,当得知妻子被调戏,怒气冲冲,正欲替妻子出头,却发现是高衙内。一个“先自软了”,与此前林冲的挥拳相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林冲内心是懦弱的。而“瞅”字是斜眼看之意,明明自己是受害一方,此时却连理直气壮地正视对方的勇气都没有了。还说“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林冲性格中极度的隐忍,在岳庙前体现得淋漓尽致。

位于东京的岳庙,作者虽没有详细描写其形制、规模、香火等,但在小说又有多处提到,如第二回王进逃离时,以去岳庙烧头柱香为借口,林冲也陪同妻子去这里还香愿。可见,这座岳庙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有较高的地位。但它所处的位置又颇令人寻味,小说第七回写到:“林冲答道:‘恰才与拙荆一同来间壁岳庙里还香愿。林冲听得使棒,看得入眼,着女使锦儿自和荆妇去庙里烧香。林冲就只此间相等。不想得遇师兄。”小说第六回写到“都寺便道:‘弟子寻思起来,只有酸枣门外退居廨宇后那片菜园,如常被营内军健们并门外那二十来个破落户,时常来侵害,纵放羊马,好生啰唣。”通过这两处的描写,可以发现岳庙的位置在“酸枣门外”,这里的“酸枣门”指的是北宋都城的外城门,“说宋朝事儿的古书里提到某某门,如果没有强调是‘内城某门,那就是指外城门了。比如鲁智深‘工作的‘酸枣门外,说的就是外酸枣门外无疑。”[1]出了外酸枣门,就是“郊区”了。与大相国寺的菜园为邻,周围有军营和贫民居所,这里虽处繁华东京,却非闹市。虽然在普通市民的心目中有较高的地位,却又享受不到大相国寺这种皇家寺院的政治待遇。岳庙所处的位置与林沖当时的处境就构成了一个和谐性空间。“由于思维方式的习惯性、持久性,故使和谐性空间在中国小说中处于独尊的地位。”[2]林冲的尴尬在于虽为禁军教头,却非高官;虽有财产,却非富翁。虽受普通人尊重,却被高衙内等人所轻视。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类似于现代城乡结合部的位置正是当时社会的阴暗角落,成为高衙内等恶徒的作恶乐园。这样一个和谐性空间的构建,也为林冲夫妇遇见高衙内提供了顺理成章的条件。

作者将岳庙布放在林冲命运变迁的开端部分,看似不经意且合情合理的安排,却构建了一个和谐性空间,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

二、山神庙

林冲命运中的另一座庙就是位于沧州的山神庙。在林冲变为“囚”发配沧州之后,高俅等人并未放弃对他的迫害。反而步步紧逼,陆谦等人更是设下了火烧草料场的毒计。林冲退无可退,在山神庙前手刃仇敌,之后便投奔了梁山,身份也由“囚”变为了“匪”。山神庙是林冲这种身份变化的重要转折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这座山神庙,只是祭祀普通山神,地位较低。坐落在沧州偏远之所,林冲遇到时,“殿上做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香火寥寥,破败不堪。“庙内的场景营造出的凄凉意境贴合林冲的现实境况,而古庙的现实状况又使林冲当下的生存境况更加清晰可感,山神庙就是林冲这个阶段失意人生的物质外化。”[3]这种景象,正是林冲当时落魄的处境的写照。

在沧州草料场,当林冲沽酒路过山神庙时还虔诚的顶礼祝祷“神明保佑,改日来烧纸钱”。他祈祷神明保佑什么呢?无非是祈祷神明保佑自己能平安度过牢狱,顺利回到京城,与妻子团聚,此时的他还是愿意“忍”的。但当他在山神庙中听到了陆谦等人的毒计时,怒不可遏。直到此时林冲才意识到,无论自己如何隐忍,如何退让,高俅等人都不会放过他。走投无路之下,他心中反抗的意识彻底觉醒,奋起杀敌。林冲在山神庙前完成了性格上的最终转变,变成了“反”。

从岳庙到山神庙,见证了林冲性格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作为两个端点,它们勾连出了林冲的性格变化曲线。

岳庙和山神庙,一南一北,一前一后,遥相呼应,清晰地刻画出了林冲“官—囚—匪”的身份变化过程。

庙宇作为宗教文化的产物,庙中供奉神明,是“万物有灵”的宗教思想的外在体现。人们通过祷告、祭祀等形式祈求神灵予以庇佑,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林冲陪同妻子去岳庙“还香愿”,正是这种美好愿望的体现。当他落难沧州,路过山神庙时,也要在山神前虔诚的祷告。这两个情节虽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但结果却是一致的,不仅愿望没有实现,还产生了悲剧:岳庙中妻子在神明前公然被调戏;山神庙前,陆谦等人在神明前肆无忌惮地边看火边得意洋洋地将自己的毒计和盘托出。这种“神庙不神”的现象,正暗喻了一种社会秩序的失范。而这种失范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在这样的社会中林冲的悲剧也就无法避免了。以这两座庙作为林冲命运的背景,更加深了其命运的悲剧意义。

宗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道德和法的规范意义,体现出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但在小说中,林冲夫妻虔诚信仰,却换来调戏;顶礼膜拜,却被迫害至走投无路。他们在这两座庙前的遭遇说明道德已经被高俅等人抛弃,法也被他们所践踏,神明也已经不可靠。林冲该如何生存?社会正义该如何维护?作者通过林冲在山神庙前的手刃仇敌来解决。可以说林冲杀的不只是迫害他的陆谦等人,更是代表上天和神明来惩罚坏人,体现出一种“替天行道”的意味。这一点又可以与后文众英雄梁山聚义,竖起杏黄大旗上的“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相一致,这也是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期望。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避免出现第二个、第三个”林冲式悲剧”的办法。今天再来审视这些文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林冲在山神庙前杀死仇人固然是一种快意恩仇,但在当今社会,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当社会的法制健全了,公民的合法权利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违法者受到法律的制裁,人们就不必将希望寄托在那些泥胎木偶之上,更不用去利用暴力来“替天行道”。

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劝人向善”向来是重要的教义,劝导人们存善心,发善愿,行善行,积善德。但在小说中,本是体现这种“行善”的意义的岳庙和山神庙前,上演的却是“恶”的行为:高衙内公然调戏良家妇女;林冲奋起杀人,血溅山神庙。“善”与“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种反差可以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把高衙内的“恶”放在岳庙前来展示,以岳庙“善”的宗教文化意义作为背景,更显其“恶”。林冲杀人虽是恶的行为,但这种“恶”是在“善”已被践踏,而被迫选择这种“恶”来维护自身的生存权利。这样“官逼民反”的意义就体现了出来。林冲山神庙杀敌时手起刀落,酣畅淋漓,勇武的形象跃然纸上。把山神庙作为林冲这种“恶”的背景,就在林冲的命运中抹上了浓浓的悲壮色彩。更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體现。从文化意义上来说,这两座庙又承载着作者对“善”与“恶”的思考及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的歌颂。

从东京到沧州,从岳庙到山神庙,作者将林冲的命运放在这两座庙之间沉浮,体现出了作者的匠心巧思。在研读中,把握住这两座庙,也就把握住了解读文本的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推开这部经典作品的大门,领略其巧妙的艺术构思。

〔本文为安徽省教科院立项课题《文化观照下的高中文学类文本教学研究》(编号JK2002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之亮.《水浒传》中的文化密码[M].成都:巴蜀书社,2016:53-54.

[2]江守义.叙事空间的主体意识[J].河北学刊,2010(6):107-111.

[3]赵建晖.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 “山神庙”[J].中学语文教学,2018(5):51-53.

[作者通联:安徽池州市池州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山神庙林冲水浒传
浅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山神庙”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战术运用描写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暴力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