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新型敷料治疗术后延期愈合伤口的疗效*

2021-08-17 06:52杨秀秀郝改琳刘琼花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5期
关键词:湿性酸盐渗液

杨秀秀,郝改琳,王 朋,刘琼花,赵 艳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500)

术后延期愈合伤口是指术后伤口2周以上未能达到临床愈合或愈合处有炎性反应,如红肿、血肿积液,甚至切口化脓,即术后手术热峰过后又出现发热,表现为皮下或肌层的脓肿发生者[1]。外科手术后切口延期愈合是术后恢复过程中常见并发症[2]。传统治疗延期愈合伤口多采用清创、换药、局部引流的方法,其治疗时间长,感染难以控制,换药次数较多,换药导致的疼痛及经济负担加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3]。对于术后延期愈合伤口常规方法为频繁换药,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近年来,新型敷料在慢性伤口处理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大大缩短了伤口愈合的时间,提高了疗效。负压封闭引流(VAC)技术能充分引流、有效去除细菌生物膜、控制感染、促进伤口血管形成及组织增生,系统评价显示,负压伤口疗法能提高伤口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4]。目前,有探讨新型敷料联合改良VAC方法、单纯新型敷料法、改良VAC法治疗慢性伤口、肿瘤伤口疗效的对比研究,但鲜见在术后延期伤口治疗方面的比较,因此,作者设计了此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术后延期愈合伤口患者192例,其中男112例,女80例;平均年龄(55.08±8.89)岁。胃肠道术后患者78例,骨科术后患者50例,妇科术后患者36例,胸外科术后患者18例,其他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62例)、观察2组(66例)、观察3组(64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1.2纳入标准 (1)凝血机制正常,无活动性出血,未患出血性疾病;(2)术后伤口愈合时间超过2周;(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1.3排除标准 (1)糖尿病引起的伤口不愈;(2)有明显的湿性坏疽改变的伤口;(3)长期服用皮质激素者的伤口。

1.4伤口敷料 (1)伤口内层敷料:藻酸盐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纳米银离子敷料、优拓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聚氨酯泡沫敷料等;(2)伤口外层敷料:透明贴、溃疡贴、泡沫敷料、银离子泡沫敷料、无菌医用薄膜等。

1.5仪器 (1)16G胃管(河南省恒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墙式中心负压吸引(烟台冰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3)DYX-2A型便携式电动吸引器(上海宝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1.2.1.1观察1组 常规消毒完皮肤后,擦干创面周围皮肤,由国际造口治疗师根据伤口分期及湿性平衡原则选择使用新型敷料,包括藻酸盐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美盐敷料、纳米银离子敷料、泡沫敷料、溃疡贴、透明贴等。少量渗液时可使用水胶体敷料或其他非吸附性敷料;中等量渗液可选择聚氨酯泡沫、亲水性纤维、具有超强吸水性的有机硅黏合剂;大量渗液时可选用吸收渗液强并保持伤口环境湿润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泡沫敷料、纱布等[5]。

1.2.1.2观察2组 国际造口治疗师消毒完皮肤后选用改良VAC,根据伤口形状剪裁聚氨酯泡沫敷料、引流管、冲洗管等,将根据创面大小剪裁的聚氨酯泡沫敷料覆盖在创面上,胃管选用14G~16G(感染期伤口用16G胃管,肉芽生长期用14G),每隔1 cm裁剪椭圆形的孔径,相邻2个孔径的方向不一致,14G胃管孔径长径为4 mm,短径为2 mm,16G胃管孔径长径为5 mm,短径为3 mm。引流管从薄膜下面穿出引流创面,再次消毒敷料边缘皮肤,用生物薄膜覆盖且超出敷料边缘5 cm,保证管周无漏气。引流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如果敷料塌陷、引流管内液体流动通畅、医用薄膜周围无液体渗出,即达到负压吸引疗效。依据患者年龄、创面面积、组织坏死程度及凝血功能调整负压大小,伤口面积较大者负压应设置较高,凝血功能较差者负压应设置较低,以防出现出血等并发症。一般将负压值设置为150~200 mm Hg(1 mm Hg=0.133 kPa),感染期负压值设置为250~300 mm Hg,肉芽生长期负压值设置为150 mm Hg,并给予生理盐水50 mL间断冲洗,3次/天。根据伤口渗液情况每48~72小时更换敷料1次。

1.2.1.3观察3组 采用改良VAC技术联合新型敷料处理伤口创面,消毒完皮肤后清创坏死组织,新型敷料紧贴伤口基底部,包括藻酸盐敷料、藻酸盐银离子敷料、纳米银离子敷料等,由国际造口治疗师根据患者伤口情况选择相应敷料放置于伤口基底部,抗感染用含银离子敷料,肉芽生长期用藻酸盐敷料,改善伤口周边糜烂使用造口护肤粉和皮肤保护膜,敷料上放置负压装置,负压吸引装置放置方法及负压值均与观察2组一致。根据伤口渗液情况每48~72小时更换敷料1次。

1.2.2资料收集 3组患者伤口均由本院5名国际造口治疗师处理,按照标准收集伤口愈合资料,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并且遵循伦理学原则。

1.2.3观察指标 (1)伤口面积缩小率:治疗前后用伤口尺测量伤口长、宽,数码照相机拍照并计算面积及其缩小率。伤口面积缩小率=(治疗前面积-当前面积) /治疗前面积×100%。本研究使用治疗3周后的伤口面积缩小率。(2)伤口愈合费用:仅用于治疗伤口的费用。(3)肉芽组织76%~100%覆盖伤口床时间:新生肉芽组织新鲜红润,表面呈颗粒状,新生血管丰富,触摸肉芽组织表面易出血,肉芽与皮缘平齐为肉芽覆盖。(4)换药次数。(5)疼痛得分:每次换药时使用疼痛数字评估法评分并记录。

1.2.4质量控制 本研究人员为本院经过考核取得国际造口治疗师资质证书的5名伤口专职护士,伤口测量统一使用康乐保的长×宽纸质版伤口尺,研究进行前由组长统一培训伤口测量方法、伤口不同时期敷料选择及负压压力选择等,确保统一测量及治疗标准。

2 结 果

2.13组患者伤口愈合相关数据比较 3组患者治疗3周面积缩小率、肉芽组织76%~100%覆盖伤口床时间、换药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伤口愈合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伤口愈合相关数据比较

2.23组患者疼痛得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1、7 d后疼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14、21 d后疼痛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疼痛得分比较分)

3 讨 论

负压伤口疗法能优化伤口微环境,强化除菌抑菌的作用,并使组织发生宏观形变,有效改善伤口血流动力学,提高组织灌注水平,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与肉芽组织生长[6]。基于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发展而来的水胶体、藻酸盐等新型敷料能有效促进伤口愈合,但新型敷料的价格相对较贵,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3组患者治疗3周后伤口愈合时间、肉芽组织76%~100%覆盖伤口床时间、换药次数均显著少于其他2组(P<0.01),但3组伤口愈合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1、7 d后疼痛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14 d后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后疼痛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观察3组虽然单次换药费用高于其他2组,但换药次数少,愈合时间短,最终总费用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程海涛等[8]通过meta分析指出,在慢性伤口治疗中改良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湿性愈合敷料相较于传统湿性愈合敷料,愈合率更高,愈合时间更短,伤口渗液pH值更小,总费用更低,换药次数更少(P<0.05)。李海珍等[9]研究结果显示,藻酸盐类敷料结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能提高慢性伤口患者治愈率,减少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时间。刘粉玲等[10]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伤口面积缩小率及肉芽组织覆盖伤口床大于或等于75%的时间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愈合率优于湿性疗法组(P<0.05),与负压引流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任继魁等[11]研究表明,治疗感染创面使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可短时间内缓解疼痛,控制创周红肿炎性反应及创面感染。赵建梅等[12]研究表明,对于外科伤口延迟愈合患者给予自制负压吸引装置与湿性换药比较,能有效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降低细菌感染率;一方面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恢复,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多次反复换药对新生肉芽组织造成的损伤,对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以上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改良VAC联合新型敷料在不同类型伤口治疗方面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刘凤等[13]研究表明,VAC治疗压力性溃疡创面应用-195 mm Hg压力效果较佳,可在减轻患者疼痛及减少堵管发生率的同时促进创面引流、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谢振兴等[14]通过建立猪背创面模型表明,VSD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通过对比不同负压的疗效,最理想的负压吸引值是-250 mm Hg,在该负压值吸引下,创面血流量最多,创面愈合速度最快,同时创面细菌数量最少,为创面愈合提供了良好条件。本研究根据伤口处于不同时期动态采取不同负压值,一般将负压值设置为150~200 mm Hg,感染期负压值设置为250~300 mm Hg,肉芽生长期负压值设置为150 mm Hg,感染期负压值设置高可有效促进引流,肉芽生长期负压值设置低,以免损伤肉芽组织。

综上所述,改良VAC技术联合新型敷料适用于术后延期愈合伤口的治疗,可将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制作成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为其在临床其他种类伤口治疗中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湿性酸盐渗液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硫代硫酸钠置换滴定法测定高铁酸盐的纯度
双膦酸盐在骨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
防漏膏在PICC置管术渗液中的应用
复合诱变选育耐高温高产葡萄糖酸盐的黑曲霉菌株
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