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8-17 06:52王小丽王遂意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5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宫颈癌

王小丽,王遂意

(1.岳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湖南 岳阳 414000;2.岳阳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湖南 岳阳 414000)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根治的效果显著,治愈率较高。但手术及放疗等治疗手段对患者的盆底具有一定的损伤,破坏了盆底的血管、神经、支持结构,盆腔内的膀胱、直肠等器官由于失去了神经的支配而导致阴道痉挛、盆底纤维化,从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盆底肌锻炼是目前PFD常用的非手术疗法,锻炼周期较长,需长期坚持,早期宫颈癌术后的患者对PFD的重视程度不高,认知不足和自我效能感较低导致其无法长期坚持锻炼,康复效果不佳[2]。盆底肌锻炼常规的临床护理主要注重于传授患者锻炼方法,缺乏对患者认知和自我效能的干预。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是一种通过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康复信念来促进个体的健康行为改变的临床护理指导理论,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的患者中或许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为此,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岳阳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术后合并PFD的患者64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对照组年龄30~55岁,平均(45.26±8.5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8±3.03)kg/m2;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ⅠA期1例,ⅠB期23例,ⅡA期8例;术式:腹腔镜9例,开腹23例;文化水平:小学7例,初中和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0例。干预组年龄30~55岁,平均(44.88±8.63)岁;平均BMI(22.82±2.96)kg/m2;FIGO分期:ⅠA期1例,ⅠB期22例,ⅡA期9例;术式:腹腔镜8例,开腹24例;文化水平:小学6例,初中和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1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纳入标准 (1)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手术治疗者。(2)FIGO分期为ⅠA~ⅡA的患者。(3)符合PFD诊断标准的轻中度PFD患者。

1.1.3排除标准 (1)既往有盆腔、泌尿系统手术史者。(2)理解、书写能力较差,不能熟练使用微信等电子设备,无法配合者。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盆底肌锻炼,患者住院化疗或门诊复查时根据B超,血、尿常规,症状评估患者的盆底功能,分析与PFD有关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PFD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锻炼以凯格尔训练为主,将训练要领教给患者,叮嘱训练的注意事项,连续训练3个月,指导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体力劳动,改善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干预组使用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选择妇产科医生3名,研究生护士2名,专科护士4名,盆底康复治疗师1名成立干预小组,小组成员接受具有ITHBC护理经验的护士或医生的培训,采用理论知识与案例模拟的方法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工作。(1)评估,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关危险因素、对疾病的感知、心理状态等进行评价,通过提问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根据不同患者欠缺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讲解,帮助患者认识到PFD的危害及盆底肌锻炼的重要性,促进行为动机的改变。(2)加强信念与知识获取,通过发放健康手册、知识讲解、视频演示、现场模拟等方法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和盆底肌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邀请曾经康复或经验丰富的患者来与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展示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训练动机和康复信念。(3)盆底肌锻炼,小组成员将凯格尔训练教学内容及训练注意事项录制成视频发放给患者,帮助患者居家练习,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训练情况为患者制定目标,指导患者记录康复目标单,通过微信、电话、门诊随访等方式来监督促进患者坚持并完成制定的目标,对训练计划和目标进行调整,每周1次。对患者的盆底功能进行检查,评估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将相关数据展示给患者,增加患者的成就感,对于部分恢复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分析,对训练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4)社会促进,通过讲座、视频等方式对患者家属或陪护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在照顾患者过程中的情感支持技巧,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和鼓励,监督促进患者达到计划的训练目标,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促进盆底训练的长期坚持。

1.2.2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情况、盆底功能障碍情况、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水平。盆底肌力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使用Oxford骨盆肌力评分进行评价,分为0~5级,评级越高说明盆底肌力越强。盆底功能障碍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使用盆底功能障碍简表(PFDI-20)、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表(PFIQ-7)进行评价,PFDI-20评分、PFIQ-7评分均为0~300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功能障碍越轻。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水平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3个月后使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评价,GSES评分1~4分,SSRS评分12~66分,GSES、SSRS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2 结 果

2.12组患者盆底肌力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2组患者盆底肌力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患者盆底肌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盆底肌力情况比较级)

2.22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2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FI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分)

2.3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水平比较 干预1、3个月后,2组患者GSES、SSR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GSES、SS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GSES、SS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水平比较分)

3 讨 论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筛查的增加,早发现、早治疗使得宫颈癌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据统计,早期宫颈癌手术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高达90%[3]。PFD是宫颈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手术及化疗对盆腔的损伤而导致患者的排尿反射遭到破坏,尿失禁、尿潴留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盆底肌锻炼通过反复、持续的收缩来提高盆底肌肉的肌力,从而起到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是除手术治疗外改善PFD的最佳方法[5]。常规的盆底肌锻炼干预主要注重于锻炼方法的传授,但患者对于PFD相关知识的了解欠缺,自我效能感较低,导致患者出院后居家锻炼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了盆底功能的恢复。

ITHBC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理论,理论框架由知识-信念模式、自我调节模式、社会促进模式构成,通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来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患者达到目标的内心动力,维持患者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行为的改变,从而提高临床干预的效果,起到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作用[6-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的盆底肌力。可能原因: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通过护士对锻炼技巧与注意事项的讲解,提高患者锻炼的正确性,同时在家属及医护人员的监督下促进患者达到适宜的训练强度,通过加强院内指导与院外随访的衔接,提高患者居家锻炼的效果,在长期的坚持锻炼下逐渐恢复了盆底肌的肌力[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患者PFDI-2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PFDI-20、PFIQ-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能够改善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的盆底功能。分析原因: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通过提高患者的PFD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使患者认识到PFD的危害及锻炼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内在动力,通过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来帮助患者完成锻炼,提高锻炼信心,从而提高盆底肌锻炼的效果,起到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9]。

自我效能感是临床护理中评价患者情绪调节、心理适应等能力的重要指标,与社会支持水平有着密切联系,对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具有重要影响[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GSES、SSR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水平。分析原因: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由完整、科学的护理团队组成,提高了护士在面对癌症患者时的适应能力及应对能力,为患者提供了专业的护理技能支持,使患者直观地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重视,同时家属的参与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正性态度,激发内心的行动力,提高康复的信念,从而起到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11]。

综上所述,基于ITHBC的盆底肌锻炼能够提高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PFD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宫颈癌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