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与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8-19 08:48张俊波张深山黄国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芦丁达拉叶酸

张俊波 张深山 黄国武

(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综合二科 潮州521000)

急性脑梗死(ACI)不但发病率较高,致残率也较高,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神经及凝血功能[1]。 该病以老年人为主,且近年来患病人数逐年递增。 大部分学者认为脑梗死发病以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为主要原因[2]。 有研究表明,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以及聚集过程中,炎症反应参与其中,也是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原因[3]。 现阶段临床对此类患者通常采取抗凝、扩张血管以及溶栓治疗,但是上述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神经功能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4]。 本研究探讨依达拉奉与曲克芦丁对ACI 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收治的ACI 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曲克芦丁组和联合组。 依达拉奉组 30 例,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50~69 岁,平均年龄(60.87±5.46)岁。 曲克芦丁组 30 例,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 51~70 岁,平均年龄(61.75±4.37)岁。 联合组 30 例,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52~68岁,平均年龄(60.93±3.87)岁。 三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符合ACI 相关诊断标准,经CT、MRI 等检查确诊者;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首次发病者;积极配合研究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者。 排除标准:依从性不佳者;存在脑出血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伴严重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10007)30 mg 与0.9%氯化钠溶液100 ml 混合,静脉滴注,2 次 /d。 曲克芦丁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国药准字H22026573)10 ml混合 0.9%氯化钠溶液 250 ml,静脉滴注,1 次 d。 联合组:依达拉奉+曲克芦丁,用药方法同依达拉奉组和曲克芦丁组。 三组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 于治疗前后取外周静脉血2 ml, 利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降钙素原(PCT);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 ml 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叶酸。(2)记录血小板计数(PLT)、纤维原蛋白(FIB)、D-二聚体(DD)等指标。(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评估时间分别为治疗前和治疗后1、3、5、7 d。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三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PLT、FIB、DD 水平均低于依达拉奉组和曲克芦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三组凝血功能比较()

表1 三组凝血功能比较()

组别 n FIB(g/L)治疗前 治疗后DD(mg/L)治疗前 治疗后PLT(×109/L)治疗前 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曲克芦丁组联合组30 30 30 3.50±0.85 3.52±0.79 3.53±0.81 3.47±0.67 3.45±0.68 3.12±0.51 0.43±0.09 0.42±0.08 0.40±0.07 0.34±0.07 0.32±0.05 0.17±0.01 246.12±16.12 246.19±16.36 245.97±16.26 228.53±12.83 229.06±12.79 197.44±8.66

2.2 三组血清PCT 和叶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三组PCT、叶酸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叶酸高于曲克芦丁组和依达拉奉组,PCT 水平低于依达拉奉组和曲克芦丁组(P<0.05)。 见表2。

表2 三组血清PCT 和叶酸水平比较()

表2 三组血清PCT 和叶酸水平比较()

组别 n 叶酸(nmol/L)治疗前 治疗后PCT(ng/L)治疗前 治疗后依达拉奉组曲克芦丁组联合组30 30 30 18.02±3.52 18.03±3.49 18.04±3.50 18.14±3.49 18.25±3.28 20.80±3.52 0.081±0.018 0.082±0.016 0.079±0.019 0.078±0.014 0.076±0.013 0.053±0.013

2.3 三组NIH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三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 1、3、5、7 d,联合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曲克芦丁组和依达拉奉组(P<0.05)。 见表 3。

表3 三组 NIHS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三组 NIHS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1 d治疗后3 d治疗后5 d治疗后7 d依达拉奉组曲克芦丁组联合组30 30 30 12.32±3.84 12.29±3.76 12.30±3.80 6.95±1.49 6.89±1.38 4.32±0.84 6.38±1.25 6.42±1.23 3.76±0.43 5.25±1.00 5.22±1.01 3.26±0.39 4.23±0.66 4.30±0.59 2.69±0.24

3 讨论

脑梗死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性的脑缺氧、脑组织变性坏死类脑部病变,发病后1~2 h 疾病发展至高峰状态[5]。 脑梗死病理过程较为复杂,多数学者表示脑梗死以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为主要的发病原因[6]。 有研究指出,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介质发挥主要作用[7]。 PCT 为一种前体糖蛋白,为降钙素的前体,甲状腺C 细胞是产生此物质的重要细胞,在机体出现炎症后,早期PCT 水平异常升高。 发生ACI 时会激活G 蛋白,聚集血小板,进而出现血栓。 叶酸为B 族维生素,存在一定的水溶性,为辅酶同型半胱氨酸(HCA)合成蛋氨酸的酶。 既往研究指出,叶酸水平同脑血管疾病发生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本研究结果说明,ACI 患者存在较低的叶酸水平。 叶酸在人体内水平较低时会对HCA 的代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血浆中HCA 升高会出现氧自由基,进而对血管内皮产生伤害,对凝血因子产生不利影响,促使血小板黏附性增加,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有报道表明,曲克芦丁可将氧自由基有效清除, 对氧化应激而导致的细胞死亡产生保护作用;脑蛋白水解物内存在很多种类的核算、活性多肽以及氨基酸等,存在生长因子促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神经功能以及神经组织恢复的作用[8~10]。 所以,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可实现保护血管以及神经细胞的效果。依达拉奉为一种强效抗氧化剂,也是自由基的清除剂,可将自由基有效清除,阻碍脑细胞发生过氧化的过程,阻碍脑损伤进程等效果。依达拉奉与曲克芦丁能够显著提高ACI 的临床疗效,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促进其良好预后,这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升高血清叶酸水平有关,可进一步探讨治疗机制,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ACI 患者经依达拉奉与曲克芦丁联合治疗后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保护神经功能的同时提高叶酸水平,降低PCT 水平,改善PLT、FIB、DD 水平,保护神经功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炎症水平。

猜你喜欢
芦丁达拉叶酸
芦丁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富叶酸鸡蛋质控技术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中老年人补叶酸可防卒中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荞麦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芦丁对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