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痛患者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及其分型的相关因素

2021-08-20 02:00张体栋李玉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度节段分型

张体栋,李玉民

下腰痛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 Modic改变是腰椎MRI中常见的影像学变化,它反映了椎体终板的微观变化,是终板变性的早期表现,不同类型的Modic改变具有不同的病理改变[1-2]。Modic改变与下腰痛和脊柱退行性改变密切相关[3-4],它在腰椎间盘退变的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9% ~ 59%[5]。目前文献探讨Modic改变分型的相关因素较少。2019年6~12月,我科手术治疗103例下腰痛患者,本研究根据其影像学结果分析Modic改变的临床分布及其分型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纳入标准:腰椎MRI T1WI和T2WI中典型的Modic改变表现,包括Ⅰ、Ⅱ、Ⅲ型。排除标准:① 新鲜腰椎压缩骨折;② 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腰椎滑脱、脊柱侧弯、严重的骨质增生等;③ 脊柱结核、肿瘤等;④ 存在许莫结节;⑤ 有腰椎手术史。本研究共纳入103例患者,男36例,女67例,年龄16~79岁,其中年轻患者(≤44岁)20例,中年患者(45~59岁)41例,老年患者(≥60岁)42例。

1.2 影像学评估在腰椎MRI和X线片中评估Modic改变分型、受累节段椎间盘退变和突出、腰椎曲度和终板凹角。由2名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临床医师独立收集数据,计量资料取两者平均值,分类资料结果不一致时,则相互交流达成一致意见。

1.3 Modic改变的评估Modic改变分为3种类型[6]:Ⅰ型为T1WI上低信号和T2WI上高信号;Ⅱ型为T1WI上高信号,T2WI上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Ⅲ型为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若同一患者存在多个节段的Modic改变,则将具有最大变化面积比(异常信号区/椎体总面积)的节段视为该患者的受累节段。

1.4 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个等级(Ⅰ~Ⅴ级)[7](见图1)。椎间盘突出分为3种类型:膨出型、突出型和脱出型。

图1 Pfirrmann分级[7] A~E依次对应PfirrmannⅠ~Ⅴ级改变 图2 X线片上腰椎曲度测量方法 A. LL; B. SS; C. L4~5节段前凸角; D. L5~S1节段前凸角 图3 MRI上终板凹角测量方法 ∠aob为L5上终板凹角

1.5 腰椎曲度和终板凹角的测量在腰椎X线片上测量患者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L4~5和L5~S1节段的前凸角(见图2);在MRI上测量L4下终板和L5上、下终板的终板凹角(见图3)。

2 结果

2.1 Modic改变分型的分布Modic改变的患者中Ⅰ型16例(15.5%),Ⅱ型83例(80.6%),Ⅲ型4例(3.9%)。共127个节段存在Modic改变:L1~2节段3个,L2~3节段8个,L3~4节段13个,L4~5节段38个,L5~S1节段65个。因Ⅲ型Modic改变的病例过少,各相关因素的分析中仅对Ⅰ型和Ⅱ型进行统计研究。

表1 Modic改变分型与年龄、性别、受累节段的关系(例)

2.3 Modic改变分型与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关系见表2。椎间盘退变Pfirrmann Ⅲ、Ⅳ、Ⅴ级间Modic改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显示,Pfirrmann Ⅲ、Ⅳ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9,P=0.009)。椎间盘突出不同分型患者Modic改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Modic改变分型与椎间盘退变、突出的关系(例)

2.4 Modic改变分型与腰椎曲度的关系见表3。LL、SS、L4~5和L5~S1前凸角的范围分别为4°~54°(36.1°±10.2°)、10°~46°(31.8 °±7.3 °)、-2°~23°(9.0 °±5.2 °)、6°~33°(18.5°±5.9°)。根据平均值将各个指标分为高、低两个部分,L4~5前凸角高、低两部分Modic改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L、SS和L5~S1前凸角高、低两部分Modic改变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Modic改变分型与腰椎曲度的关系(例)

2.5 Modic改变分型与终板凹角的关系见表4。L4下终板、L5上终板和L5下终板的终板凹角分别为146°~180°(166.6 °±6.5 °)、155°~193°(170.1°±7.4°)、131°~180°(164.0°±8.4°)。根据平均值将各指标分为高、低两个部分,L4下终板、L5上终板和L5下终板的终板凹角高、低两部分Modic改变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Modic改变分型与终板凹角的关系(例)

2.6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以上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Modic改变分型有关(P=0.001),OR值为1.103(95%CI1.040~1.170);Pfirrmann分级和L4~5前凸角与Modic改变分型无关(P>0.05)。

3 讨论

Modic改变是指在腰椎MRI中椎体终板退变引起的影像信号的改变,共分为3型。本研究中Modic改变以Ⅰ、Ⅱ型为主,分别占15.5%和80.6%,更易发生在L4~5和L5~S1中,占所有患者的81.1%。

既往的研究[4,8-9]表明 ,随年龄的增长Modic改变更易发生。Oyinloye et al[8]的一项针对下腰痛患者的研究发现,71.1%的Modic改变患者年龄≥60岁。唐少龙 等[4]对348例下腰痛患者的研究表明,50~59岁的患者中34.31%存在Modic改变。Tarukado et al[9]的一项研究表明,在60岁之前Modic改变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60岁之后Modic改变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他们推测,这可能与老年人椎板内脂肪减少、免疫能力和炎症反应能力的降低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Modic改变分型的影响因素,年龄大者更易发生Ⅱ型Modic改变。综合以往学者研究[2-6,8-9]结果以及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当年龄增长时,Modic改变不仅更易发生,而且程度也较重。我们推测这与Modic改变的病理过程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终板及椎间盘改变更加频繁,髓核中水和胶原的含量降低,吸收冲击和缓冲应力的能力减弱,这使得终板和椎间盘的退变进一步逐渐加重。可见不同的Modic改变类型可视为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过程,这也是退行性改变的自然进程。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发现,当患者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高或L4~5前凸角小时,更易存在Ⅱ型Modic改变。既往研究[10-11]同样支持这一观点,Xiao et al[10]一项包含345例患者的影像学研究表明,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呈正相关。薛鲁 等[11]的研究认为,Modic改变与腰椎间盘退变具有相关性,且与腰椎间盘脱出及许莫结节的相关系数更高。在Modic改变分型与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中,Chen et al[12]的影像学研究认为,年龄、性别、腰椎曲度、椎间盘退变和终板凹角均为Modic改变分型的相关因素,其中性别和腰椎曲度是最具相关性的因素。

综上所述,在下腰痛患者中Modic改变Ⅱ型最为常见,其次是Ⅰ型,Ⅲ型不常见;Modic改变主要发生在L4~5和L5~S1节段;年龄是Modic改变分型的影响因素。但本研究仅连续收集了我科半年内的下腰痛患者信息,研究结果有其局限性,须延长观察时间和进行多中心研究才能得出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猜你喜欢
曲度节段分型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颈椎曲度的改变对缺血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颈椎曲度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关系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RAPD基因分型及其与氨基糖苷类药敏分型对比研究
腰椎融合手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造成颈椎及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因素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