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挫折教育的几点策略

2021-08-23 12:41
好家长 2021年5期
关键词:同伴榜样挫折

文 李 芳

“自古英雄多磨难”。挫折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早已出现。孟子曾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会一味地迁就、溺爱,使他们变得任性、脆弱、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经受不起一点挫折。

在幼儿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名幼儿走在前面,家长背着小提琴跟在后面,一直将幼儿护送至教室,帮助幼儿找到地方坐下来,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正在学习一首新歌曲时,一名幼儿跑到老师面前,一脸无助地说:“老师,我不会!”这时,家长会特意拜托老师:“我们家孩子只有听到夸奖才肯做事,请老师平时一定多夸夸他,不要批评他!”在一次接力比赛中,一名幼儿落后了许多,于是就一头扑进场外妈妈的怀中,再也不肯回到比赛中去。这些现象都是幼儿心理承受能力弱、耐挫力差的表现。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家长过度保护,使幼儿缺少各种挫折磨炼。因此,加强挫折教育既是适应时代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是幼儿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根据幼儿生活教育的实际,我总结了挫折教育的几点策略。

一、运用感知法,磨炼幼儿身心

感知是指在各种活动中,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要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幼儿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因此,引导幼儿正确认知和理解挫折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多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幼儿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如何合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感知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鲜活事例,引导幼儿通过有趣的故事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产生初步的理解。

目前,不少幼儿适应能力较差,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幼儿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参加集体劳动等活动,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劳累和艰辛,知道生活中有付出才会有所收获。只有让幼儿在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二、运用设难法,培养幼儿灵敏性和应变力

所谓设难法,就是利用现实情境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结合日常生活给幼儿设置一些“障碍”,让他们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同时,引导他们找出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学会凭自己的努力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自己穿衣、如厕、吃饭、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床铺和学具柜、打扫活动室。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非常重要的磨炼方法,幼儿在亲身操作中既能学会自理,又能增强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设置一些困难,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克服,还能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遇到挫折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能冲破阻碍,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运用榜样法,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

幼儿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他们乐于模仿大人与同伴的言行。因此,在挫折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正确引导幼儿,以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同伴关系在幼儿身心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和同伴的相处中,幼儿会产生与他人竞争及合作的欲望。他们喜欢与同伴进行比较,从而实现自我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真实的事例来教育幼儿,为他们树立榜样。例如,在体育活动“穿越侏罗纪”中,在完成 “空中绳索”“攀岩”“地道”“独木桥”时,有的幼儿很顺利就过关了,有的幼儿则在过“空中绳索”时由于绳索太勒手而掉了下来,有的幼儿在“攀岩”过程中滑了下来,有的幼儿在走“独木桥”时,不时掉下“桥”。当遇到困难,幼儿想要退缩时,我会一边以已经成功过关的幼儿为榜样来激励他们,一边指导他们摆脱困境,帮助他们胜利过关,幼儿们在榜样的带动和我的鼓励指导下,往往会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即使失败了也会再次尝试。当幼儿经历一次次失败而毫不气馁,克服困难并最终获得成功时,他们也是其他幼儿的榜样,也能给其他幼儿增添勇气,激发其战胜困难的决心。

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面对挫折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以顽强的精神走出逆境,面对挫折时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学习战胜挫折的本领,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三种方式。

(一)把握设难尺度和方式

设置的困难情景应在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范围之内。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把握好困难和问题的难度,设置的挫折要在幼儿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在实施挫折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紧密结合幼儿学习、生活的实际设置障碍,要让幼儿自然地感受到挫折的存在,尽量避免给幼儿设置一些无端的挫折,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教师要在帮助幼儿的问题上多下功夫。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正视挫折,使幼儿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并能想办法战胜挫折,最终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二)疏导与鼓励相结合

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幼儿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幼儿可以很快从挫折中挣脱出来,有的幼儿则可能长久身陷在挫折的泥潭中。此时,教师需要对幼儿及时疏导,如帮助幼儿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帮助幼儿找出失败的症结,避免幼儿情绪严重受挫。有时,幼儿的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幼儿面对挫折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并没有完全消退,若教师不及时给予鼓励和疏导,幼儿的自信心很容易受挫,也容易自卑,当再次面对挫折时会采取诸如放弃努力、将兴趣转移等逃避行为。所以,教师要鼓励幼儿勇敢面对困难,在幼儿付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更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三)家园协调互动

家庭是幼儿的第二课堂。家园能否形成教育合力,是挫折教育成败的关键。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几次努力就能见成效的,应多给幼儿一些体验挫折的机会。当幼儿自愿接受挑战而遇到挫折时,家长更多地要从方法上给予幼儿启发和指导,尽可能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此外,家长要控制好对幼儿的奖励,过多的物质奖励和过分的赞美之词,容易强化功利性,让幼儿为了物质奖励而努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教育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共同携手,加强对幼儿的挫折教育,让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猜你喜欢
同伴榜样挫折
Holism in Education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挫折
寻找失散的同伴
终身不遇
落地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