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课优化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1-08-23 11:26王美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3期
关键词:预习理解效率

王美娜

【摘要】課前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微课在预习中能担当“师傅领入门”的角色,它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前针对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等进行创设并向学生展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认知,改善学生预习的“生态”,优化了预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自主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预习;效率;理解;创设

课前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年龄小,自主性、自觉性、自律性及学习探究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往往会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同时,他们的专注力较弱,容易分散注意力,容易导致预习方向偏差,达不到预习效果。微课在预习中能担当“师傅领入门”的角色。其看似“微”,却五脏俱全,具有新颖性、生动性、趣味性、循环性。在整体效果上既凸显“新、精、准”,又呈现其“独立和美”,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前针对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尤其是课文中分散的知识点、时代久远的描述等进行创设微课,提前发至家长群(或上节课后展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认知,改善学生预习的“生态”,预习时就不会云里雾里,做到胸有成竹,优化了预习思路;能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自主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微课优化字词句段理解运用

作为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自学能力较为薄弱,他们的知识面、学习经验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前预习时的字词往往会成为他们的“拦路虎”。字词的预习主要由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获取字词释义,较为精准、全面。由于电脑、平板、手机的普及,有的学生喜欢从这些通讯终端获取字词释义。但是,这些来自网络的释义,鱼目混杂,会让他们觉得“雾里看花”,要么不得要领,要么对词义理解失误,难于理解字词的真正含义。对字词的“认识”不够深刻,理解课文就会带来一定的障碍。微课主要采用音频、视频、文字、动漫等技术交互,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观,特别是学生喜欢的动漫、卡通语音等素材的采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观看兴趣和学习兴趣,能顺利地促成预习任务的完成。

微课展示目标课文中生字词的笔画、读音、组词、造句,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字词的读音及释义、运用、字词的拓展、形近字、多音字归纳、易混淆的部分等,学生们就能突破阅读的障碍,有效地领略课文的内涵。《花的学校》(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落、荒、笛、舞、狂、罚”等字词的学习,如“荒”字,现在的学生大都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对此“字义”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我利用短视频导入“逃荒、荒地、荒芜、荒凉”等场景,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把旧社会灾难发生时出现的“逃荒”情景,用三维动漫形式进行分解,对应讲解释义、讲解,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字词的意义。接下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二、运用微课创设情景感受语境音韵

中低年级学生从生理年龄来看,心理发育尚处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课堂中表现往往比较“活跃”,注意力也容易飘忽不定。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文章,能通过朗读、朗诵,感受其语言、文章的价值。微课在创设、再现课文情景语境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能将课文描述到的语境进行复原、内化,并通过背景音乐、旁白等,能有效地强化、活化、优化学生朗读课文的体验。通过微课引领朗读,能让学生感受到特定语境下描写的语境音韵,更好地品味文章。这对学生感知课文、品味语言、领略作者意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运用创设的微课,在适当时刻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对《火烧云》(三年级)课程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将火烧云的形态、颜色,利用图片、视频、讲解等结合起来,让学生观看后,闭着眼睛进行想象,在学生进行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火烧云的变换形式,以及为什么会出现火烧云的现象等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加深了对该文章的记忆力,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运用微课简明扼要理清写作背景

文章都是作者在特殊条件下有感而发的产物,读者如果不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往往就不能较好地理解、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优美自然景色、义愤填膺的时代感慨、朴实而感悟真挚的亲情等,都是构成作者写作背景的要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从简明扼要的写作背景中感知、知悉课文作者的内心感受,是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意境的有效办法。通过微课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写作时的具体环境,同时还能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达到事事半功倍的预习效果。

如《赵州桥》这篇说明文,无论是“桥”建设的年代,还是设计思路,抑或是“桥”的“样子”,都与学生时空相隔久远,感性认知无从下手。作者如何让读者更好地认清“赵州桥”,确实是比较有讲究的。教师在课前根据课文介绍的地点、建造时间、设计人物、主体结构等,以及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用图文、音视频、讲解等创设融为一体的微课,小学生能从视频里包涵的大量信息找到与他们似曾相识的片言只字、三言两语,就能大大缩小理解、认识的差距,学习就会更加投入。如此有效地理解作者由衷的赞美、领悟,更好地理解文章是如何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对引领学生理解作者写作思路,掌握文章主旨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运用微课紧扣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微课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优势。在课文预习前,把教学目标体现在其中,既能有效地吸引住学生注意力,又能使教学目标贯穿其中,就能更有效地达到预习效果。课标中“有效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念都是一致的。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科学合理、灵活运用素材元素,动画、声音、视频、图片等直观性的感观材料,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结合而讲。

微课制作时把教学过程会出现的情况进行预设,比如,微课表述讲解到需要互动时,进行“停顿”提示。这样,学生在预习时,能从在这些关键节点的提示中,停下“脚步”,根据提示,对应搜索文中相关部分内容,进行“生本”互动,找到问题信息。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对话等。这种由微课引领、优化过的“微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达到预习目的。此外,教师对学生在预习时反馈的问题要给予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调整、完善、优化,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微课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优化教学过程。

微课的运用为小学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它突破了传统的听讲模式,使教师的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重点、难点知识,可以反复观看,有利于家长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辅导,学生可多角度、多维度地摄取知识信息。观看几分钟的微课,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为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导向下,顺利地运用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前预习,改善“预习生态”,有效地提高了预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彭兴德.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说课稿[J].新课程·上旬,2015(10).

[2]彭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预习理解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