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2021-08-23 11:55蔡淑丽
考试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策略

蔡淑丽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衡量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之一。教师教学有效、学生学习有效,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从深入研究文本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把握教学切入时机、关注师生对话效果、重视合作学习效果几方面可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节好课所应该具有的一个特点。教师教学有效、学生学习有效,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在这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深入研究文本内容

新课程提倡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但无论如何开发和利用,首先应该借助的教育资源是教材。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文本内容,解读好文本,结合教学要求,明确每课的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重难点,发掘训练要素,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要求,教师更要准确研究文本,解读教材,保证每一课教得准确,学生能一课一得,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江南》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学习者是一年级学生,接着要考虑的文本中哪些要素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不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再对照单元语文要素,梳理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样,教师就会发现《江南》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识字,认识笔画和偏旁,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而不是让学生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二、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让学生有效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越高,课堂效果就越好。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语文味的,也是应该让学生充分表达思想的课堂。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一年级古诗《江南》一课时,导入环节播放充满江南诗情画意的音乐和图片,低年级学生就能愉悦地进入江南的美丽风景中,教学识字和朗读,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中高年级课堂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多多鼓励肯定他们的所思所想,学生就能愉悦地在课堂中尽情表现自己。这样的课堂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語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能让学生愿意参与学习,乐于参与学习。如笔者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时,课一开始,笔者就会对大家说:“你们猜猜,世界最开始是什么样的?天和地又是什么样的?”问题一出,学生就兴致勃勃地谈论起来,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大胆猜想,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再出示课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丝毫不减。这样的开头为这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能轻松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除了以有趣的方式导入之外,还有“谜语有趣”“悬疑有趣”“故事有趣”“小品有趣”等导入方法。正如俗话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要重视课堂开始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江南》一诗时,教师出示荷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荷叶,教师出示鱼儿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鱼儿,它们在干什么。图片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兴趣的重要形式之一,学生看到图片总会有想说的欲望和热情。接着,再播放鱼儿在荷叶间,在水里游玩的动画视频。学生的热情进一步得到激发,此时让学生看着图片,看着视频,朗读诗句。他们的朗读是愉悦的,是充满热情的。再看图片,最后让学生再看视频,试着背诵诗句,学生有了图片和视频的辅助,有着图片和视频激发的热情,背诵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背诵成了一种享受,学习热情一旦被点燃,一切学习困难都不再是困难了,学习热情一旦充分激发,一切学习都是充满乐趣的。

三、 把握教学切入时机

“如果删除复杂的东西,秋季的树就会被简化。”“真实、朴素、踏实”是新课程倡导的语文教育精神,有效的语言教学追求简单、幸福、实用。教简单幸福的语言,掌握教育的切入点是关键。

教育目标简洁具体。教育首先要确定适当的目标,目标要简洁,如果目标太多,反而心里没有目标。制定目标不能空泛,要具体。有效的课堂体现在有效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中。为了有效的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讲课的切入点,设计问题要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课文的宗旨,更好地理解课文。

抓住好教育的切入点并不容易。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细心揣摩,以慧眼发掘这个“切入点”,巧妙设置,做到以一个点而贯穿整节课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育过程要简洁自然,例如,在教学《江南》一诗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荷叶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由一片到几片,由几片到很多片,由很多片到满池的荷叶,再说到荷叶挨挨挤挤。此时,教师问“许多的荷叶可以用诗中哪个词来说呢?”“满池的荷叶可以用诗中哪个词来说呢?”“这样挨挨挤挤的荷叶可以用诗中哪个词来说呢?”三个问题都是指向诗中词“田田”,学生借助图片,借助语言的表达,很快就能理解诗中“田田”一词了。

时机把握好了,教学的难点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教学效果自然就会提高了。

四、 关注师生对话效果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的对话,这种对话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江南》一课的生字时,教师在介绍完本节课认识的笔画和偏旁后,引导学生借助刚认识的笔画和偏旁说说本节课要认识的生字。此时,学生说出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认真倾听,并及时引导学生说准确、说完整。学生说是表达自己理解的方式,教师倾听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一旦发现学生认识有误或表达不足时,教师就能及时帮助学生改正。这样的对话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互相了解教和学的状况,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策略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