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分析

2021-08-23 12:23苏宗混
考试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苏宗混

摘 要:为了能够优化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在以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能够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更加适合学习的氛围。数学建模素养教学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建模方式解答,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在进行数学问题不断求证和抽象思维构建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形成全新的解题思路和建模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数学建模素养;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素养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它是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这种能够进行课堂创新的数学建模教学课堂,能够指引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快速构建,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并将自身的发展与数学学习的相关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思考,形成了数学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模型意识。

一、 小学数学教学

为了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学与教育改革要求相统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摒弃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将创新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全新的数学环境中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并能够探索数学学习的本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优化数学建模素养是将建模过程中的学生实际需要与课堂教学的培养目标相联系,逐渐让学生能够在建模的反复应用中,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

(一)核心素养的构成

数学学科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逐渐形成了以核心素养为根本出发点的数学教学过程。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并能够全方位思考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身心发展特点,逐渐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得到有效发展。核心素养也包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要让学生能够形成数学思维,理解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应用模型意识和形成创新思维。不断将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行有效调整,找到数学问题的实际突破口,提高自身数学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在探索实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创新模式

教师在课堂中的思维模式和实际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构建更加合理的整体知识结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找到更多的解题途径,让学生能够适应课堂创新的新模式。在不断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数学建模素养教学深入到数学课堂,并能够将这种建模方式进行有效的应用,让学生看到数学建模的实际作用,并在自主学习中进行问题的迁移和推理,形成大胆的假设和想象,逐渐改变数学创新策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需要优化数学建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思想,对学生的行为实践同样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优化数学建模过程,使学生逐渐在解题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模型来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能够实现问题解决最大化效果的建模方式,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总结和有效的分析,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进行整体概念的有效分解,并能够让数学建模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实现学生最大化的解题效率和解题思维构建。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素养的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课堂,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共同进行知识的探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将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解决数学抽象问题,在以建模方式进行数学实际问题的解答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形成数学建模素养,让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课后实践和自主学习中都能够意识到数学建模素养的重要作用。数学建模素养也将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武器,学生在不断探索数学知识本质和抽象数学理论过程中,会对此进行有效运用与解答数学难题。

(一)数学建模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关键时期构建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将数学建模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数学问题解答过程中,数学建模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对已知条件进行有效分析的过程中,逐渐能够抓住问题要点,进行抽象思维的构建,并能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形成知识的深度,构建出合理的建模前提条件。通过建模让学生对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有了重新的认识,并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全新的知识结合点,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拓宽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也是将抽象问题进行简化的过程。为了能够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数学建模教学来提高学生数学问题抽象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学生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本质性探索,并能够找到数学的本质问题和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完成了数学问题抽象化的表达和转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将这种数学问题与建模知识相联系。

(三)数学建模有利于学生掌握符号运用

数学符号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将符号作为学生逻辑思维形成的图像表达,并能通过符号进行数量关系的有机转换。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运用符号语言,对建模中的数学理论进行有效的表达,让学生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符号所代表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并能够对数学模型的合理选择做重点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建模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是考验学生知识能力的过程。为了能够为数学问题找到有效的模型進行解答,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数学逻辑思维的构建。数学建模教学通过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分析,逐渐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重要的建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建模方式的有效运用,让学生将数学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数学模型的运用也成为学生重要的逻辑思维形成过程,在反复求证过程中,学生逐渐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实现了学生运算能力提高和数学推理思维的形成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