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8-23 17:52郝玉凤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道德与法治

郝玉凤

摘 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性格修养,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导学生应该拥有正确的法律意识、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文章中就经济、人文、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阐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有效性教育理念,对于小学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文章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实现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影响的是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时期,小学生正是培养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于他们的情感教育,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自我能力的培养。就像罗杰斯认为的那样,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教师应该专注于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 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推进法治化建设已经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作为小学生,本就处在活泼好动、易激易躁的年龄阶段,他们也正是祖国发展建设的后备动力,只有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好了,才能够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久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善于探讨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也是迫在眉睫,根据小学生的人群特点,制订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见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二)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是必然的,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较,创新性地融入了情感教育的教学自然会有着不同寻常的特点和优势,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加形象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加牢固,面对生活又能够联想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临危不惧”。不得不说,情感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 情感教育对于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生而为人,人人都有情感,但是情感却要跟情绪区分开。情绪是我们人类天生就存在的,就像我们的喜怒哀乐,而所谓情感是后天人们经过各种各样的经历获得的一种感受。情感直接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世界价值观。所以在新课改中提出,要重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为了走上一个新的高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以及一些優秀的榜样。目的在于让教师站在一种情感的高度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小学生拥有更好的世界价值观,可见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

三、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情感教育的渗透还不算完备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教师教不会,学生不理解的问题。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无聊,甚至不想继续学习这门课,部分学生是因为需要获得学分而学习这门课,并不是因为喜欢这门课。从教育理念说起,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程,那么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注重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学。在课堂中,教师容易重视知识点的认识而忽略了对情感的教育,此科目的教学目的是完善中学生的人格修养,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讲解课本知识就会形成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同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热情也会降低。所以需要要求教师追求先进的教育理念,摒弃老旧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不能只追求书面上的知识理解,更重要的是应当顺应国家对小学生的要求。通过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完善小学生的人格修养和品质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形成良好的思想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精神的培养。

(二)重视格式化的讲解忽视了情感的表达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容易进行机械化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感觉十分枯燥,将会对道德与法治变得抵触,不愿意学习。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感情的表达,生动地告诉学生这个素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位英雄人物,做了哪些事情,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学会了什么等。教师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表达,站在英雄的角度,及站在道德大义的角度去感受这个时间。这样,教学活动的内容就不会显得如此枯燥。根据调查,多数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枯燥无聊,完全没有必要上这门课,教师上课也只是枯燥的格式化的讲解并没有情感的表达。

四、 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性教学的方法分析

(一)导课教学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建设

想要好的教学活动氛围,就需要在导课时,将学生引入课堂情感,使学生进入状态。例如在导课期间,进行全体大合唱,将授课内容与导课紧紧结合,发挥教材材料的主观性,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材料的情感。这样做不仅能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还能够使学生对此次课堂有着深刻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导课期间,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予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举手发言,讨论的越积极,就代表导课做的越好。

(二)生活化教学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建设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机械化的讲解。要将情感与课本知识,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来使同学们理解课本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做到“情”与“学”的结合。教师要把握好生活化教学的阶段性原则。对于一个学生,其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和内容最具有奠定性的一个时期,初步步入小学阶段,接触相对体系化的学习内容,会直接影响一个学生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他们的三观也会随着自己的看法而转变,同时在小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样会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这就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要有层次化和阶段化,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遵循阶段性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此来进行具体的课堂内容,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负责引导,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灵活地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选择能够被更多年龄段的学生所接受的实际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中,实现全身心发展,提高道德与法治素质。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语文复习课有效性教学初探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性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