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探微

2021-08-23 08:55张霆
关键词:数字时代市民

摘 要:智慧城市建设高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媒介,因而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必须深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市民转化为智慧城市“达标”主体的重要支点,是智慧城市开辟新型就业岗位的依托,是智慧城市引领普惠幸福生活的基石,亦是智慧城市建设诉诸人本价值的保障。数字时代,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作为,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数字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市民;媒介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21)03-0074-06

收稿日期:2020-06-03

基金项目: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2018年媒介素养研究重点项目:城市居民媒介信息素养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研究(2018ZGL001);2019年度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903010);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新闻传播类课程教学可行路径研究(CQGJ19B36)

作者简介:张霆(1973-),男,湖北荆州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闻理论、传媒实务和高等教育研究。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by the Enhancement of Citizens' Media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

ZHANG T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is highly dependent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digital media. Therefore, improving citizens' media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hat must be further promoted in the process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citizens' 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fulcrum for citizens to become the "standard" subjects of smart cities, the support for smart cities to create new jobs, the cornerstone for smart cities to lead a universal and happy life, and the guarantee for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to resort to the value of humanism. In the digital age, improving citizens media information literacy requires active actions by all relevant parties in society to produce good synergy.

Key words:digital ag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citizen; media information literacy

智慧城市的愿景,自2008年正式提出以后,短短的10多年間,已经被纳入了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设实践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有1 000多个,中国在建的达500余个。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赋予城市中的物以“智慧”,也要注意提升城市中人的素养,使城市居民得以顺应智慧城市的生存与发展要求。智慧城市建设,高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媒介,这使得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必须深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所谓媒介信息素养,即“能使用各种工具来获取、检索、理解、评估、使用、创造和共享所有载体形式的信息和媒介内容,以批判性的、合乎道德的、有效的方式,参与个人、职业和社会行动的能力。”[1]在当今数字时代,媒介信息素养可以理解为人们利用各种数字化媒介和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意识、素质和能力,涉及对各种数字媒介、数字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估、传播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利用数字媒介及信息实现自我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的意识和能力。数字时代,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能够有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一、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智慧城市“达标”主体形成的重要支点

从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大体情况来看,智慧城市通常建立在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政务、智慧经济、智慧环境和智慧民生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架构之上。而智慧城市的系统架构之各组成要素的形成、发展及其日常运维,显然是离不开人的介入——需要依托城市人智慧化的表达手段和行动方式来予以实现。这就要求城市中的市民群体必须适时地转化为智慧城市“达标”主体——能够有效利用各类智慧城市设施、资源及服务让自己正常工作、学习、生活下去的居民群体。要完成这种转化,显然需要通过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来实现。“根据智慧人群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功能分析,判断一个城市的人群是否智慧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城市居民的素养和专业化人才的水平。”[2]98其中,专业化人才的水平,人各殊异,而作为生活于智慧城市中的普通市民所应具备的素养,却应该共同满足基本的底线标准。这其中,具备运用智慧城市所提供的一整套智慧设施和服务系统的媒介信息素养,进而在确保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得以正常进行的同时,还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保障他们能够在智慧城市中顺利生活下去之所必需。普通市民若要适应智慧城市的生存要求,就必须懂得利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媒介获取所需知识、信息、数据,不断增进社会见识、文化素养和生活技能,进而助力自己的事业发展。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为民众提供更有质量的就业和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城市市民。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必然要求市民具有较高的使用数字媒介、数字信息的知识、技能、素养,并且能够感知、体验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城市生活幸福感。“‘人是智慧城市的建设者、参与者、享用者,只有‘人的参与及‘人的素养提高才能体现和分享智慧城市的智慧性。”[2]105在智慧城市中,市民许多日常活动都要以验证(身份证、护照等)、刷卡、生物特征识别(面部、指纹、虹膜等)、输入相关操作指令等方式,以数字信息的形式经由各种数字化媒介平台、智慧服务系统来办理或完成。因此,市民具备相应的媒介信息素养,在接触和使用各种数字媒介和城市公共智慧服务设施时,才能顺利进行操作且拥有基本的终端安全意识,懂得维护自身的人身、财产、隐私安全和发展利益,避免不当留痕、不合规范地将个人私密信息提供给他人或暴露在网络空间、公共服务平台。

其次,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促使他们能够在智慧城市中发挥个人专长、贡献个人智慧和力量之所必需。智慧城市需要通过建设泛在的移动通讯系统、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数字化媒介平台,整合、利用城市信息资源,发展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医疗等智慧应用系统,逐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高度信息化、数字化。同时,智慧城市需要积极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全面感知、分析和整合城市运行系统的各项重要信息、数据,从而对包括城市政务、民生、环保、公共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可见,智慧城市是高度依赖数字信息技术、数字媒介的。“智慧城市发展要有具有创造力的城市公民,信息素养水平是激发公民创新能力的保证”[3],这就必然涉及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问题。系统地看,智慧城市以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智慧环境为核心圈,囊括了智慧通讯设施、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工商、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能家居、智慧安防等诸多领域。可以预见,处身于智慧城市中的普通市民不管在其中哪个领域工作或服务,都需要借由“智慧(信息)设施(或平台)+本人专长(技能)”的形式为城市建设贡献个人价值,从而得以安身立命。对智慧(信息)设施(或平台)的熟稔使用,将成为智慧城市中普通市民的一项举足轻重的核心素质。“提高城市市民的素质,造就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人才是‘智慧城市的灵魂。”[4]显然,媒介信息素养是其中最需要适时提高的市民素质。2020年年初,广东佛山等地的公安部门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推出的无人机上街巡逻,就是以工作人员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媒介信息素养为前提而实现的。所以,建设智慧城市,必然要求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稳步提升市民的媒介信息素养,以便让他们有效发挥个人专长、技能,从而助推智慧城市建設不断向前推进。

二、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智慧城市开辟新型就业岗位的依托

智慧城市必然会催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能制造、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新的经济形态和行业业态,创造许多新型的职业类型和工作岗位,带来城市居民生活与工作形态的诸多新变化。不过,这一切都需要以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为依托,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辅相成关系。

首先,智慧城市新行业新业态的促成、产生,通常都是以“智慧+”的形式出现的。比如,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慧安保、智慧养老、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新行业新业态的生成,都是依托城市智慧化的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系统、以工作人员(市民的一份子)具备“专业技能+媒介信息素养”的素质为基点的。这其中,许多新行业新业态是传统行业或领域中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依靠相应的媒介信息素养借助一系列智慧应用系统开发、催生出来的。而市民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媒介信息素养,才能对这些新行业新业态做出智能响应,进而为它们的正常运行以及构建从资源投入到价值回馈的合理闭环系统提供相应的要素支持。近年来,重庆、成都等地的相关部门已在市民中推广使用智慧停车系统,其所衍生出的产业链、所构建的全新价值链,显然都必须依托市民具备相应的媒介信息素养来确保正常运作、运转。

其次,市民在城市日益增多的各类智慧型新行业新业态中求职、就业,必须以具备一定的媒介信息素养为前提。如前所述,智慧型新行业新业态都是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催生、形成的,市民除了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媒介信息素养,才能够胜任其间的工作。“在商店里卖东西的技能和维护线上零售网站的技能有很大的差别。”[5]经智慧型信息技术赋能后的行业、产业,必然在从业技能上提出新的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使用智慧型信息技术系统或平台的能力和素养。2020年2月,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广东、浙江等地一些日杂店铺、食品店尝试用无人机给消费者送商品,以避开人际间的直接接触。这本是特定情境下的一种特定做法,但却向人们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关注的一种维度——应大幅度提升利用城市智慧化的信息系统为居民提供非接触式服务的能力和效率。显然,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市民具备良好的媒介信息素养。时下,在国内不少城市,人们使用手机APP、微信平台进行完税、缴费、工作事务的反馈等已经逐渐成为新常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将会有更多的行业、部门、工作类型卷入对信息传播技术的深度利用。因此,倘若市民不具备相应的媒介信息素养,则必须想办法进行培育和提升,否则,必然会遭遇许多工作、生活上的障碍、困难。倘使这样,那么即便智慧城市开辟出再多的就业岗位,也不能保障市民有效就业。所以,智慧城市虽然可以为市民创造一系列全新的就业领域和更加多样的职业选择,但这必须以同步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为依托。

三、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智慧城市引领普惠幸福生活的基石

毫无疑问,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旨在为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及诸多行业产业植入现代信息技术元素(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最大程度地解决或缓解各类城市发展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恶化、资源消耗大、生产生活效率低下等,消弭各种“城市病”,让居民在城市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从智慧城市规划的视角来看待城市并非是要建造或是扩张现实中的城市,而是要通过技术与创新的渗透,使得现有的城市更加高效、更具竞争力、更节约、更安全。”[6]显然,智慧城市建设所要实现的“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应是普惠性的,即是面向城市各个阶层、群体的。不过,智慧城市引领普惠幸福生活前景的实现,必须以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为前提。

首先,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才能让他们充分享用到智慧城市所提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智慧城市依靠其核心法则“智慧+”,构建城市智慧型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使城市经济社会领域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管理等诸环节都变得异常高效和便捷,这其中所产生的社會福利按理说应该是普惠性的,即惠及城市各个阶层和群体。但是,市民必须提升媒介信息素养才能充分享用到这些普惠性公共服务、福利。当前,城市中部分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市民,需要在家人、亲友或相关专业人士的陪护帮助下才能使用城市智慧政务、智慧医保等智慧服务系统,不然无法顺利完成相应操作,难以享受到相关便利服务。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媒介信息素养达不到相应要求所致。

其次,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才能让他们有效利用智慧城市相关设施与资源,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事宜。智慧城市涉及智慧办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慧环保、智慧物流等诸多方面,具体囊括了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居民康养、家庭理财等众多事务。在智慧城市中,基于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大量城市资源,包括政务服务、公共资讯、水、电、油、气、交通、食品供应、文娱设施等,都是经由各种程控指令与操作符码连接进泛在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和服务平台,服务于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并使其工作、生活变得极其便捷化的。“城市应该是人的城市,而且城市中的人要有尊严地享受自己的幸福生活。”[7]今后,泛在的信息连接与服务共享平台,把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入全城信息系统,必将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普遍趋势。市民凭借城市一卡通、身份证、手机等,就可以享受到各种泛在化的智慧型城市公共服务,“智能化”地支配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衣食住用行等。不过,这一切都要求市民具有良好的媒介信息素养。

最后,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才能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利、舒适、高效,更有获得感。对于身处于智慧型城市的市民个体而言,只有具备了能够利用媒介信息技术、通过城市相关智慧设施和智慧服务系统服务平台有效获取各种基本生活资料、物品、公共服务、有价商品等的能力和素养,才能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利、舒适、高效,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要懂得如何使用手机、电脑进入各种智慧查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数据,要具备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下单”、办业务的基本技能,要懂得如何利用数字媒介、信息技术维持与他人及外部社会的联系和沟通等。这对于数字原住民(即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身处于数字环境、网络环境进而熟悉数字媒介技术、网络媒介技术的社会群体)来说,相对容易学习和掌握,但对于数字移民(因出生年代较早起初并不熟悉数字科技、数字传播媒介而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适应后来的数字化生活的社会群体)而言,则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尤其是那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年龄较大的市民,就更是如此。这也提醒人们,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这部分城市人群的媒介信息素养,是顺利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智慧城市建设诉诸人本价值的保障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场关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深层次变革,其立足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高效与高密度智慧连接的城市环境空间重构进程,必将对市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不过,不论智慧城市最终将以何种完成形态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实现“城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市民生活得更舒适更美好,都是其最根本的价值诉求。而这一愿景的达成,亦离不开市民媒介信息素养的提升。

首先,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可以增进市民的“城市主人”意识,释放其主观能动性,进而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视为城市人自我发展的意识自觉。当前,许多市民对智慧城市了解不多,对自己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该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何种责任也缺乏相应的认知和了解,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这种局面加重了智慧城市建设所要承受的社会压力。大体而言,普通市民介入智慧城市建设,会有两种情境状态:一种是主动参与,一种是被动卷入。两种不同状态,对智慧城市建设进程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市民媒介信息素养较高,选择智慧生活方式的意愿强,主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就越高;相反,市民媒介信息素养偏低,融入智慧城市新生活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就较多,意愿就会较弱,一般只能以较被动的方式“卷入”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其主体自觉意识不强,贡献自己智慧和力量的积极性也不高。近年来,在上海等多地,城市垃圾分类智慧处理系统的推广使用受到了来自普通市民方面的较大阻力,就跟这种情形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智慧城市建设既要处理好城市中“物”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城市中“人”方面的问题。否则,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必将遭遇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所以,必须依靠适时提升市民的媒介信息素养来有效推进这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够充分唤起市民介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识,增进他们的意愿,有效释放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使人的根本需要始终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尺度。

其次,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弥合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价值分歧,整合城市各方力量,从而共商、共建、共享智慧、开放、和谐、绿色、美丽而宜居宜业的人本城市。“智慧城市是一个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集成共享是城市智慧化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价值所在。”[8]然而,遗憾的是,在庞大的市民群体中,信息鸿沟、数字鸿沟、利益分化、价值分歧的广泛存在,往往妨碍着人们对智慧城市“建什么”“如何建”的认知和接受,阻碍着共识的达成和受益的普泛。城市终究是人的城市,是服务于人的。如果智慧城市相关智慧设施、服务系统的建设、使用之普及与推广,不能以惠及全体市民为价值归宿,不能令绝大多数市民切实感受到便利、舒适、拥有更多获得感,而只让少数人从中获益,那么即使城市设施“智慧”含量再高,也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智慧城市。所以,有必要打破城市信息系统条块分割和部门分治的局面,通过连点成面的方式对市政、公安、教育、医疗、金融、环保、交通、企业、社区等部门或系统的数据资料库进行标准化整合,促进信息集成共享与互联互通;同时,采取适当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市民的媒介信息素养,确保生活于城市中的每一位普通市民都能公平地、不受歧视地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并享用到城市各类智慧设施、智能服务系统与服务平台提供的便利服务。实践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为政府各部门、城市居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拓展了新的渠道和提供了新的手段,有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9]。这显然有助于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智慧、开放、和谐、绿色、美丽而又宜居宜业的人本城市的发展愿景早日化为现实。

五、数字时代适应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的可行方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96亿,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40.2%;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是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10]。显而易见,现阶段在我国城市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市民处于媒介信息素养相对缺乏的状态,这势必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对此,社会各有关方面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采取有效举措,加以改变。

首先,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做好统筹规划和创造基本条件。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可以根据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要指标体系,以便为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可以依照属类原则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并辅之以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进而推动社会各有关方面为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创造条件。比如,涉及智慧政务方面的,交由政务服务机构负责对市民提供专门的指导或培训;涉及智慧医疗的,交由卫生保健部门负责为市民提供专门的指导或培训;涉及智慧环保的,则交由环保部门负责,等等。2014 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信息经济智慧应用“一号工程”,经过数年努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杭州转型创新发展的主动力与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此成绩的取得,就离不开政府部门同步推出的“党政干部数字经济发展能力培训”与“全民数字再教育计划”[11]。当然,各地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指向都是多维度的,且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着力点、侧重点上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城市相对侧重发展智慧交通、智慧产业、智慧商务,有的更注重智慧政务建设和相关的民生保障,有的更重视节能、环保项目的运作。因此,不同城市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结合所在地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具体进程、侧重点,有针对性地扶持相关指导或培训活动,使市民媒介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更加贴合本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实际要求。

其次,相关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等要积极提供便利,帮助市民提升媒介信息素养。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正常运行,需要在智慧产品(服务)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之间形成可循环的价值闭环,否则将会由于价值耗竭而难以为继。因此,为保障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持续运行,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等也要积极帮助市民提升媒介信息素养,以便他们能够成为智慧城市中各类公共服务产品、有价商品的使用者和消费者,从而维护供需之间的平衡流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可以通过与属地街道、社区合作的方式,依托一系列智慧便民、惠民活动,为片区居民提供有关智慧产品、智慧服务平台使用的咨询、指导服务。在此过程中,相关企事业单位、公益组织固然会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但客观上也在市民中有效地宣传了自身形象及相关产品和服务,能够获得相应的价值回馈,因而,必然有意愿做好相关事务。

最后,市民个人要主动适应、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媒介信息素养。作为普通市民,主动学习、积极适应,利用身边便利条件,不断“自我培训”,实现媒介信息素养的自主提升,进而跟上智慧城市生活节拍,十分关键。当然,这种自主提升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通过自行阅读文字、视音频材料获得,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对相关数字媒介的操作与对数字信息的处理过程获得,亦可以通过向家人、亲友寻求具体指导和帮助获得。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数字媒介改善城市管理和运行效率,提高城市发展活力,打造智慧型城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人地失调、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失业增多、生态恶化、资源供应紧张、能源获取不足、文化遗存损毁严重等一系列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无疑是人类城市发展的美好前景。不过,这一美好前景的实现,必须以大力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为基础。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可以有效调动和激活市民介入智慧城市建设的意愿,释放他们使用各种数字化、智能化服务设施与服务系统的活力,推动他们利用自己的才能、力量,采取切实行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并在此过程中有效享用智慧城市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从而拥有满满的获得感。简言之,在数字时代,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内在的耦合关系。这既是值得人们重视的,也是人们可以善加利用的。为此,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剁成过程中,应当利用自身优势,结合自身属域,推出相应举措,为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积极作为,以期发挥良好的协同效应,助力城市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1] 吴淑娟.媒介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途径——联合国“媒介媒介信息素养”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3):69-75.

[2]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课题组.走向智慧城市[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 张素娟,张睿,苏学平,等.智慧城市视阈下公民信息素养研究——以“智慧大庆”建设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8):5-7.

[4] 朱桂龍,樊霞.智慧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5.

[5] 杰瑞·卡普兰.人工智能时代[M].李盼,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137.

[6] 尼克斯·可姆尼诺斯.智慧城市:智能环境与全方位创新策略[M].夏天,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7.

[7] 李新社.整体性:一种看待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视角[J].智慧中国,2015(4):68-72.

[8] 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74-80.

[9] 叶银忠.长三角城市发展报告: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建设、管理与服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0-04-28)[2020-06-09].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11] 佚名.智慧杭州的“道”与“术”[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5):26-31.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数字时代市民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数字时代新闻类高校学生创业指导探讨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重庆市首届市民健康知识有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