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质感的教育,成为更好的老师

2021-08-23 02:19李香玉
教育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躺平王维教育

李香玉

成为教师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不会因为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你就成了真正的教师,也不会因为已经站在了教师岗位上,你就成了真正的教师。一个人寻得了一份教师的工作,只是教师职业的开始,而要成为真正的教师,需要一辈子的努力和坚持。如果教师精神空虚,知识贫瘠,缺少教育认同,那么他所从事的教育必然是缺乏生命力的,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更没有幸福可言。

《成为更好的老师》一书聚焦教师的心理状况和精神状态,作者王维审援引自身经历和大量教育案例为教师破解职业成长困惑,希望帮助教师从琐碎与平庸中挣脱,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有质感的教育成长之路。

做一个愿意成长的教师

《教育家》:《成为更好的老师》是“觉者为师”系列丛书之一,希望带给教师群体哪些启发?

王维审:“觉者为师”系列丛书共包含四本书,分别是《寻找不一样的教育》《做一个不再困惑的老师》《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成为更好的老师》。四本书均采用基于真实实践的“田野”表达,从活的现实中去求证“觉者为师”成长理念,倡导教师启动必要的自我成长、自主成长和自觉成长。

自我成长。人们对于真相的认知需要时间,比如对教学的认识,从“重教”到“重学”的理念转变依然任重道远,教师的成长亦是如此。在过分推崇外部诱导、管理施压或政策推动的教师培养理念下,我们似乎更多地在做“摁着牛头吃草”之类的傻事,很少想到要去唤醒教师的自我意识,从而导致当下的教师培训出现“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其实,教师的成长首先是自我意识被唤醒,当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自我认知和精准的自我评价,才会产生自我提升的激情和信念。此时,那些外部的成长力量才有可能“趁机而入”,成长也才有可能真实地发生。

自主成长。当下,很多教师喜欢把个人成长不到位的责任推卸给环境、体制和他人,比如学校工作太烦琐没有时间学习,评选和评价的机制不合理、不公平等。在这种意识之下,教师就有可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自己的平庸与平凡,从而放弃自主成长的可能。其实,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自己培养自己”,也就是能够自主规划成长、自主开展成长行动、自主实施成长评价,建构起一种以“有序而理性的思考—积极而浪漫的行动—恒久而有力的坚持”为路径的自主成长范式。主动而有规划的成长,才具有不竭的力量。

自觉成长。如果说,自我成长明确了成长的主体——成长是自己的事情,自主成长明确了成长的方式——自己培养自己,那么自觉成长解决的就是成长的动力问题。成长的动力从哪里来?当然是教师的觉醒与觉悟。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建筑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高地,让那些略显自负的清高、不被人理解的梦想、不肯向世俗妥协的骄矜,为自己的人生带来平静和快乐、眼界和笃定。这些东西驻扎在心里,有可能会生长出独自成长的勇气、被现实倾轧时的支撑,推动教育实践的主动沉淀、教育思想的积极建构和教育理想的自我实现。

《教育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更加多元,家长对教育的期待也与之前不尽相同。对此,教师要做出哪些调整?

王维审:一是教育认知的变革。在人人可谈教育的新时期,教师必须改变“分数至上”的唯分数论,将“五育并举”“核心素养培育”的全人教育理念渗透到自己的精神骨髓里,成为自己对教育的关键认知,从而指导、改善、提升自己的教育行动。

二是知识结构的优化。传统教师的教育认知,大都局限于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技能,着重于课堂教学能力的完善与提高。新时期教师的教育阵地绝对不能仅限于课堂,而应该拓展到课堂外、校园外。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扩充心理学、管理学、家庭教育学等非课堂知识,成为一个能够从容面对课堂教学、教育管理、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教育行动的“多面手”。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一个可以多维输出、多层次输出的教师。

《教育家》:教师如何利用假期助力自我成长,您有什么建议?

王维审:假期是“加油站”,是教师调整身心、补充知识的关键时间节点。一要有规划。放假不放纵,有计划地安排好假期生活。一份有益的假期规划要尽量丰富而完整,要有休闲娱乐的安排,也要有健身养心的行动,更要有学习成长的内容。二要能补短。这个“短”可以是成长的短板,如个人比较欠缺写作能力,就可以在假期中多在写作上下功夫;也可以是未尽的事宜,如耽搁许久还未写完的论文、读一半就放下了的名著,甚至是那些未来得及归拢的教学经验,等等。

别丢了做教育的初心

《教育家》:很多教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觉得最为遗憾的是——做老师久了,就把自己的理想给弄丢了。在您看来,怎样才能守住教育的初心?

王维审: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教育初心,只不过,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曾经许下的诺言、立下的志向。其实,守初心的“秘籍”无外乎两个。

一是目光放远,脚步迈实。目光放远是说不能被脚下的琐碎牵绊,不要被世俗的熙熙攘攘遮挡,而是要把目光投向最远处的理想。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才不会斤斤计较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才有可能为了理想而放弃暂时的利益,才有可能紧紧盯住未来不放。这样的目光高远并不是好高骛远,它需要坚实的行动作为支撑,也就是“脚步迈实”。这个世界不缺理想家,也不缺只知道低头拉车的实干派,缺的是既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行动者。

二是禁得住诱惑,耐得了寂寞。行走在教育路上,诱惑在所难免,它往往出现在意志即将被攻破、底线即将被突破的关键时刻,此时稍一放松就有可能功亏一篑。20多年前,我曾为自己定下每天1000字的写作计划。在坚持的过程中,我有过无数次被诱惑着放弃的可能——生病了,就想着是不是不用写了;有十分紧要的工作任务了,就盘算着免自己一次作业。但每当有了这样的念头,我都会不停地告诫自己——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然后咬咬牙也就坚持了下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每天1000字”也许算不上什么初心,但它像“做為了学生的教育”“当学生喜欢的老师”之类的初心一样,都需要在果断阻挡住诱惑之后,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在寂寞中行走。

猜你喜欢
躺平王维教育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走哪条路好
躺平 花香自来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