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启示

2021-08-24 15:49林春华刘贻新
高教探索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启示

林春华 刘贻新

摘 要:美术学专业是高校培养美术理论人才的重要专业,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人文艺术学科建设的核心体现。当前,我国高校美术学专业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通过优化其课程体系来推动人文艺术学科发展。基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背景,文章结合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的相关调研资料及案例数据,从课程目标、内容特点和实施过程等维度剖析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并针对该校美术学专业的发展优势,从满足时代需求、重视人才培育、注重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意识与加强方法论认识等方面提炼其成功做法,以期为我国高校美术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罗格斯大学;经验启示

近年来,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目的在于引领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美术学专业作为培养美术史论、美术评论与编辑、美术教学与科研、艺术管理等美术理论人才的依托,是建设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的关键。然而,當前我国美术学专业的建设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高校的领先水平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总结提炼国外先进的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美术学专业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有效举措,进而提升我国美术学专业的建设质量,对积极推进国家“双万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美术学专业,在欧美国家普遍被称为“Art History(美术史)”专业。在美国,该专业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相关艺术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包括顶尖的常春藤联盟高校如哈佛、普林斯顿、哥伦比亚、耶鲁、斯坦福大学等均有开设,其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为推动美术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美国各高校一直致力于优化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提升教研水平。作为美国顶尖公立研究性大学,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Rutgers,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的美术学专业具有建设规格高、机构结构完整和课程体系完善等典型特点。根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评价系统排名显示,该校美术学专业的整体教研水平在全美100多所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中排名17,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享有盛誉。基于此,本文将以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相关调研资料及案例数据为基础,从课程目标、内容特点和实施过程等维度剖析其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期为我国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一、专业设置及课程目标

(一)美术学专业设置情况

罗格斯大学一直以来坚持推行“综合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主张将国际化、跨文化、全球性的思想融入到高等教育全过程中,曾获得美国年度参议院保罗西蒙国际化奖等。该校由三个校区组成,主校区位于新泽西州纽布斯维克(New Brunswick),分校区位于纽瓦克(Newark)和肯顿(Camden)。罗格斯大学非常重视美术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三大校区各自拥有独立的美术学系或专业机构,其中主校区纽布斯维克拥有独立的美术学学院,并设置了本科生部和研究生部,具有完整的美术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其美术史专业包括艺术美学、文化遗产保护、建筑设计学专业方向;纽瓦克分校的文理学院下设艺术文化与媒体部,设置了艺术学方向,可授予美术学专业辅修学位;肯顿分校下设了艺术系美术学专业部,设置艺术美学与博物馆学方向,可授予美术学专业学士学位。

美国高等教育将美术学作为认识人类和探索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列为重要的人文学科专业之一。哈佛大学美术史教授查尔斯·诺顿指出,美术史是最为神圣的文化传统,通过研究艺术,人们可以发现自身潜在的精神追求和美的理想,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文明。罗格斯大学的三大校区都开设了美术学专业机构与方向,体现的正是与该专业相关的办学理念。与我国美术学院一般只开设在专科美术院校有所不同的是,在美国除了专科美术学院之外,美术学专业还普遍在综合性大学开设,这反映了美国高校的美术学专业更强调艺术史学的人文学科基础,其中罗格斯大学的美术学学院还开设了艺术史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学等专业方向,目的就在于要达到美国综合性大学对于文化学、人类学、考古学等方面综合人文方向研究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美术学专业的课程目标

同一学科,由于不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存在极大差异。成熟的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自身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这种理念,罗格斯大学在明确其美术学专业具体方向的基础上,对每个专业方向的核心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高度的凝练,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罗格斯大学的美术学专业既秉承西方艺术史教育传统,又具有一定的“当代精神”。一方面,西方艺术史学是在“18世纪考古学、博物馆学和人类学兴起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将艺术史学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的分支,注重艺术史与历史、宗教、哲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学专业素养,包括挖掘艺术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辨能力,以及撰写美术学专业论文的能力,逐渐形成艺术史研究方面的科学精神和文化理念。[2]另一方面,培养目标也表明罗格斯大学注重在当代语境下对学生艺术问题解读能力的培养。教育者和研究者都注意到,学生仅仅掌握传统的美术学研究方法,显然难以应付当下快速变化、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美术学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美术学的教育更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艺术现象的新变化、新趋势,提升当代语境下解读艺术现象的能力,是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改革导向。

二、课程体系构建、内容设置及特征分析

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明确专业方向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构建了清晰的课程模块,并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群嵌入在不同的课程模块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灵活细化、结构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

(一)本科专业课程模块与选课机制

美国高等院校的课程体系普遍将课程群模块化,以罗格斯大学肯顿校区美术学专业方向为例,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 for Art History)、专业辅修课程(Additional Art History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专业选修课程(Art History Electives)及专业高级课程(Departmental Honors Program in Art History)等模块。前两年的综合教育以广度为主,学生可以广泛修课以便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后两年则纵深发展。专业课程要求学生修够39个学分,包括艺术史核心课程板块中的6门课程,每门课3个学分,共18个学分。美术学专业辅修课程15个学分,专业选修课程6个学分。

核心课程的每个目标都代表着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特定类型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和建立好奇心,强调基于辩论和学术探讨的查询过程和知识创造。[3]专业核心课程即学生就读专业的主干科目,属于有限制性的必修科目,是为完成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而设计的。罗格斯大学肯顿校区美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史导论I、艺术史导论Ⅱ、艺术史独立研究、博物馆研究导论、艺术史方法论等。其他专业必修课程是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所增设的具有选课机制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包含七个课程区块:古代艺术史、中世纪艺术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巴洛克时期艺术史、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的艺术史、现当代艺术史和非西方艺术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计划选择其中五个区块中的一门课程,修满15个学分为下限。艺术史荣誉课程,或称为高级课程,是罗格斯大学乃至美国高等教育中十分体现前瞻意识的专业课程模块。荣誉课程多是小班授课,以研讨式授课方式为主,选修的通常为大三以上成绩优秀的学生,上课的节奏比一般的课程更加紧凑,专业性更强,难度更高。学生通过此类课程与教授有更多的互动,获得更多有针对性的指导,甚至能接触到教授的研究项目,得到的锻炼和就业实习的机会更多。可以说,荣誉课程为有计划继续深造或者有明确职业规划的优秀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学院对专业的所有课程都有难度标识,这是在国内的美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尚未建立的。在所有课程的选课页面上,课程后面都会标注一串数字,如艺术史概述课程编号为“50:082:101”,前中后三个数字分别表示“学院/学科/课程难度”,“艺术史概述”为通识类平台课程,提供全校学生选课,课程难度为101,难度较低。而高级课程中的“博物馆学个人研究”课程显示为“50:690:401”,难度为401,则为难度最高的课程。学生按照该专业的选课要求,则可以在完成学分的基础上,自主根据个人的学习情况与专业发展计划进行课程的选择,在一个清晰的指引与框架下,充分体现了美国教育对于学生自由选择意愿的尊重,同时也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专业课程内容设置

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非常丰富,除了核心课程板块中的专业必修课以外,还提供非常多的辅修与选修专业课程给学生选择。以罗格斯大学肯顿校区的美术学专业为例,开设的专业课程近50门,课程架构具有完整合理、全面系统的明显特征,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课程及其分类,可以总结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丰富而细化的课程内容

由表2可知,丰富的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分布在系统的课程分类架构中,涵盖了美术学专业学生在本科过程中所应掌握的丰富知识。从纵向的角度,从古代到现当代艺术,开出了丰富的断代史课程。例如美国艺术,开设了现代美国艺术、当代美国艺术等。从横向的角度,其门类艺术部分,分别单独开出的课程有雕塑史、动画史、摄影史等。相较而言,国内的美术学专业开出的课程更综合,如欧洲艺术史或世界艺术史,则为通史性课程开在同一门课程中。有细化的分类,才有可能对某一时期或某一领域的美术史有更为详细的叙述和更为深入的阐释。

2.具有深度和问题性的专题课程

罗格斯大学开设了不少切入点小,但研究性与探讨性很强的课程。跳出大史论的框架,上升到有深度的文化探讨与研究,甚至开设一些具有问题争议性的艺术研究课程,如现代艺术与种族、LGBT课程。这类争议性课题在国内的高校中,学生在专业领域中会有所接触,但不会作为单独课程开设,可见美国高校的开放度之大。这类课程切入点小而研究问题大,甚至达到了国内的艺术史论硕博课程的深度,真正体现了本科阶段的教育宗旨,是打开专业学生的思维、眼界和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尖锐的批判意识。[4]

3.课程设置体现全球性和国际视野

全球性是美国的美术史学科课程设置的突出特点。美国作为一个年轻国家,其文化是在移植欧洲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和演变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其社会结构的種族多样性也是凸显的,全球性和国际视野是美国高等教育文化的突出特征,文化的差异性使美国的大学教学有其特色。罗格斯大学美术史学专业课程内容横跨北美洲、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除了占主体的欧美艺术史外,还分别开设了独立的中国艺术史、日本艺术史、古代近东艺术史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国别艺术史,这充分体现了美术史学科的国际化视野及其立足点的高度。

4.课程设置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与资讯的爆炸性增长,尤其是科技的发展对当代艺术的介入,艺术界必须面对各种“新常态”。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指向当今互联网与科技信息时代与艺术的关系及关注当代艺术新现象的课程占了相当比例,如当代艺术、现代艺术、20世纪美国艺术、机械化和电子媒体时代的艺术等。学院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定位是要求学生了解自己身处的当代语境,主动面对与了解当代艺术的新态势,认识到科技发展对艺术的必然影响,掌握解读当代艺术的方法,并具有面向未来的眼光。

三、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课程体系立体多样,注重学生对专业方法论的学习运用

“艺术史方法论”是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六门限制性必修课程之一,属于核心课程模块,这说明该校教育工作者认为方法论是专业学生不可跳过的课程,必须在本科阶段就开始进入系统的学习。相比之下,国内的美术学专业课程极少开设专门的方法论课程。[5]事实上,对于专业学生,掌握方法论尤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方法和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应让学生在本科阶段重点关注学术前沿,学会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整理文献资料、正确立论、运用本学术领域的方法引证并推出结论等。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艺术研究方法论,是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乃至美国高等教育美术学专业授课的重要特色之一。以该校东亚艺术史专家吴景欣教授的“Introduction Art of Asia(亚洲艺术史)”课程为例,在讲到欧洲印象主义艺术与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问题时,教师选取十九世纪印象派代表画家德加的《浴缸中的女人》与十九世纪日本浮世绘画家鸟居清长的《浴中妇人》,以及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大宫女》三者同时进行横向比较,包含了古典到现代的转变,以及西方与东方的潜在关系,指出三者之间视觉渊源与差异,并运用现代西方理论加以诠释与贯通。同时,授课过程中还通过与学生开展讨论式的互动,揭示出安格尔与德加两位画家的异同,进而得出印象派成为西方现代艺术里程碑的原因所在。此外,通过同时期东西方绘画的比较,还进一步阐明东西方艺术的文化隔阂,从而引导学生如何在现代绘画进程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图式。

(二)教学方式丰富多样,重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研创能力

美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专业问题意识。讨论式教学是罗格斯大学美术史课程中教师常用的方式,也是美国高校课堂总体比较活跃的根本原因。教师常常会把自己的学术研究问题引入课堂,提出一些更具思考性,甚至尖锐的问题。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会多次停下来询问学生,学生也可随时在课堂上举手提问甚至质疑,以此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提出想法,使其专业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其次,丰富多元的教学形式不限于教师的宣讲,还有学生的辩论,请行业资深专家来到课堂和学生进行交流,如作业点评、论题讨论等。课程开展期间,教师会布置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议题,给学生在课下自主调研。定期安排一次集中讨论,把学生的调研成果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专业问题的挖掘与思考。学生在参与度高和灵活性强的课程教学中,更快更好地进入专业研究的角色之中。

(三)理论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认知

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的教育导向,非常鼓励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园,到画廊、美术馆、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实地考察。罗格斯大学的艺术学院拥有独立的画廊,美术学专业的学生会在就读期间参与学院画廊的一些策展工作。罗格斯大学的主校区和纽瓦克校区靠近纽约,而肯顿校区靠近费城,两大都市博物馆林立,收藏极为丰富,世界众多顶尖的美术馆、博物馆都在这两地,如费城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等,一般对学生都有优惠政策,为其提供了參观实物的良好条件。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以和博物馆的实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态系统。笔者采访过该校就读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会在本科期间,到画廊、培训中心进行实习。因此,很多学生尚未毕业就明确了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学习,也提前为就业积累社会经验。

四、对我国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其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围绕其专业课程目标有机地开展与运行,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对我国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启示,如图1所示。

(一)以时代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全球正处于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从美术文化的角度看,表现为各类艺术展、艺术活动频繁,美术馆、博物馆、画廊、艺术主题的商城数量越来越多,都需要具有美术理论的专业人士参与组织、策划、管理和运作,因此对于艺术理论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然是不断提升的,而且对于人才培养方向的分化将越来越细。2015年我国艺术学上升为一级门类学科,美术学由原来的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这是我国美术学学科建设向前迈进的一大步,但从国内各高校美术学专业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6]从规模来看,我国的美术学专业基本集中开设在专业院校中,综合性大学极少,比起美国的美术学专业在高校的开设规模相差甚远,开出的专业方向则更少。教育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美术学学科的发展,同时各高校的美术有关专业机构应根据教育部关于建设一流课程体系的精神以及21世纪高素质、厚基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要求,通过建设更高水平的课程体系来达到专业教育质量的提升。针对现时美术理论专业方向的细化,尤其是一些新的专业方向,如艺术管理学、艺术策展学、艺术市场学、艺术传播学等,更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统筹安排,进行整体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各个高校美术学专业根据自身的资源与特点,做好课程开设前的充分调研,将课程的开设计划、课程模块的构成、课程内容与数量等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二)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模块,凸显专业针对性

我国现行的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课程模块,大多数是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为范式而建设的,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几大教学模块,各高校美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同质化严重、自身特色不足等问题。从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的课程模块建设经验可知,课程模块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对所有课程的一个分组,它主要基于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内容、主题、研究方向等拆分模块,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授课的内容不同制定课程,避免因为师资、教材等方面的滞后,而开设与专业方向契合度不高的课程门类或课程内容[7],例如艺术管理与策划方向,其专业必修课板块,即对应美国的核心课程板块,其主干课程可为艺术管理学、艺术市场学、艺术传播学等与专业方向对口的课程,而非普通美术学专业的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及其他美术断代史等,这类课程可设在该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群部分。强调注重突出主干课的专业性和主导性,建设一批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专业必修课群。再次,就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定而言,应考虑是否有利于课程理念的实现。总的来说,选修模块课程开设是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模块的有效与有益补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能够充分激发其学习热情。就目前高校美术史论的选修课程模块来说,提供给学生选择的专业选修课程数量较少。当然,这与我国美术史论教育的整体现状有关,但这必定会有所改善。

(三)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体现教学内容“高、广、深、精”

课程体系是学科、专业建设和特色的直观体现。参考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优点,我国美术学专业课程可从“高、广、深、精”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开课计划。

1.拔高度

在开课计划安排中,应该尤其重视所开设的核心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以相关的理论课程作为纽带,通过一门或多门课程交叉开设而达到目的。目前,国内各高校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趋同,专业优势或特色不明显。为破解此难题,各高校应设定不同侧重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各自重点或特色优势,建立自身专业的目的性。譬如博物馆学方向的学生,其核心课程还可以增设美术策划、博物馆学、美术遗产与保护等课程。针对专业方向,开设更为有效的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的课程,从而提升美术学专业的课程高度。

2.增广度

在全球化时代,艺术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其自身的内涵也应不断地拓展。美术史学科应更具有国际视野,有意识地开设更多介绍国外艺术,不仅仅是西方,还包括东亚、西亚、中东、非洲等地域的美术史课程。[8]同时,学生需要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诸如多角度思考、关联等能力,把美术史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层面上,及其与文学、音乐、哲学等其他人文学科的关系中进行理解。因此,要开设跨专业的比较类课程,从而增加美术学的课程体系广度,如可考虑增设中外美术交流史、中日韩美术比较、美术与心理学等课程。

3.挖深度

从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开设可知,美国的高等美术史教育是将美术史作为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来看待的。美术史研究不仅是为了研究美术本身,更重要的是探讨形式背后的哲学、宗教、历史、社会意识形态等更深入的问题,开设一些针对“问题研究性”的专题课程,引导学生跳出某些既定框架和定义去看待问题,更深刻地理解艺术现象,挖掘图像背后的历史、社会及文化的关联性,对艺术现象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提升其对该学科的研究深度。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考虑增加美术批评、文人画与道家精神、宫廷画与文人画等课程。

4.提精度

有目的地建设美术学专业精品课程,打造一批美术学专业的“金课”,提高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的精度。美术学专业教学单位,可根据自身教学特色,着重建设突出专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特色领域的课程,适当增加新的美术学专题课程,将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其中,有针对性地打造有时代价值的专业精品课程。同时,教育机构及相关高校,应鼓励美术学专业精品课程的建设,在教学改革项目的立项中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从而促进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四)以前沿课程为抓手,推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教育

从学科前沿角度来看,当下人类身处高科技、全球化的大变革时代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已呈现出不容忽视的发展态势,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科技创新与艺术的跨界整合已在日程之中,譬如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在视觉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文本处理等多个领域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事实上,近年来美国高校已不断增设研究人工智能与艺术交互的课程。目前,我国高校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结构偏笼统、内容相对陈旧等问题。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总是需要面向未来的。因此,我国的美术学专业也有必要拓展诸如数字艺术研究、生物科技与艺术研究等新兴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把握新科技下艺术正在进行颠覆性蜕变方面的知识。

(五)以课堂教学为关键,重视教学创新与方法论的综合运用

综观现在国内大部分的美术学专业教学,其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导致课堂灵活度不高,且方法论类的课程设置得非常少,教师也很少将美术研究的方法论传授给学生。有学者指出,就我国目前的主要教学模式来看,基本教学方式都属于传统教学范围,即以赫尔巴特为主要奠基人物,由凯洛夫等人进一步完善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即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美术史课程的教学方法亦是如此。[9]建议借鉴美国罗格斯大学关于美术学专业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融合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地运用多媒体线上教学与线下互动,拓展“讨论式”教学方式,运用如问题探究式、兼容式、环境创设式等讨论教学法,建立起引导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提高学术研究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再者,研究美术史同样需要严谨科学的方法,建议把“美术史方法论”作为美术學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师也在美术史论的各类课程教学中,将方法论融汇到课堂中传授给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是理论工作的深厚土壤,学生只有接受了严格的专业素养训练,才能更好地在专业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专业上的创新。

五、结语

通过分析罗格斯大学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反观我国的美术学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应该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文化心态,在借鉴国外高校课程建设的先进经验的同时,努力探寻属于自己的特色革新之路。我国美术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落实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具体环节中。打破艺术史学科设置的局限性,合理进行课程设计,优化高等美术教育课程结构,加强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构合理性,从而立足推动世界文化格局、艺术格局重组的更高目标,切实推动美术史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丕宇.对国外重点高校艺术史专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齐鲁艺苑,2008(6):14-18.

[2]陈光.艺术设计类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0(20):63-66.

[3]尚红娟.美国罗格斯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之研究[J].高教探索,2018(5):75-85.

[4]卢育娟.艺术管理学科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5]舒艳红.高校美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之构想: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4):72-73.

[6]曹贵.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

[7]翁震宇,刘洋.美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与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9(3):37-39.

[8]李丕宇.论“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属性与专业建设[J].艺术百家,2015,31(5):83-88.

[9]杨新林.“美术史”教学模式转换探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25-128.

(责任编辑 黄铭钊)

收稿日期:2020-10-21

作者简介:林春华,暨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刘贻新,通讯作者,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广州/510510)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8JDGC011)、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18XSLT-02)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启示
延安时期的《边区群众报》与现实启示的研究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财经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税务代理制度的美日经验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兰州市成功治理大气污染经验研究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