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2021-08-24 15:49刘第红廖宇红
高教探索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教育陈独秀教育改革

刘第红 廖宇红

摘 要:陈独秀在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期间,大刀阔斧实施教育改革,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上都做了大胆的探索。在教育思想方面,他倡导新教育,提倡学习科学,主张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宣扬社会主义。在教育实践方面,他制定教育制度,极力创办学校教育,实行男女同校,积极谋求社会教育。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改革,冲击了当时广东保守、沉闷的教育体制,对整个中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教育改革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陈独秀;广东;教育改革;新教育;启示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教育改革家。他在创办《新青年》之后,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成为政治界、思想界、文化界、教育界一颗熠熠闪烁的明星。1920年,广东省省长陈炯明多次电邀陈独秀赴粤,主持教育工作。在陈炯明答应“以全省岁入十分之一以上为教育经费”[1]后,陈独秀于是接受邀请,在1920年12月抵达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为了改革和发展广东的教育事业,陈独秀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上都做了大胆的探索。他在广东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文章,发表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演讲,积极宣扬社会主义。本文着重探讨陈独秀在广东实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以及他的教育改革留给我们的启示。

一、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改革

陈独秀抵达广东后,大刀阔斧实施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一)陈独秀在教育思想方面的改革

1.倡导新教育

1921年1月2日,陈独秀在广州高等师范学校发表《新教育是什么》的演说,谈到新教育和旧教育的区别。有人认为“新教育是学校,旧教育是科举”,也有人认为“旧教育是习经、史、子、集;新教育是习科学”的观点[2],在陈独秀看来,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分别,“科举和学校只是形式的不同,经、史、子、集和科学只是教材种类不同”[3]。陈独秀认为,旧教育是主观的,教育主义是个人的,教授方法是教训的;新教育是客观的,教育主义是社会的,教授方法是启发的。[4]

具体来说,从教育主义来看,“旧教育的主义是要受教育依照教育者的理想,做成伟大的个人,为圣贤,为仙佛,为豪杰,为大学者”;新教育是注重“改良社会,不专在造成个人的伟大”[5]。从教授方法来看,旧教育的教授方法通常是教训式的,往往是“教学生应当如何如何,不应当如何如何,完全是教训的意味”[6],是“先生教学生”的方法,因此,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旧教育,提倡新教育。新教育的教授方法是启发式的,需要“研究学生何以如何如何,何以不如何如何,怎样才能够使学生如何如何,怎样才能够使学生不如何如何”[7],带有启发的意味,同时需要去研究儿童心理,注重受教育者的反应。[8]陈独秀倡导的新教育,强调启发式教学,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成长规律。

2.提倡学习科学

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教育上,他提倡学习科学,减少清谈,希望改变广东重文史、轻科学的局面。他认为中国人的脑子被几千年的文学、哲学禁锢了,对科学没有头脑和兴趣,甚至觉得当前中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不要空谈哲学。[9]他反对中国与印度那些大冥想家,甚至认为他们是在造谣和说梦话,他们跟近百余年的科学家来比完全不值一提[10],因此,他呼吁人们“快醒了”。在陈独秀看来,多研究物质的文明和自然科学的思想,尽量减少复古的清谈,是有必要的。[11]

在广东设编译局时,陈独秀指出要注重科学书,并对如何造成科学的风尚,提了四点建议:“一是在出版界鼓吹科学思想;二是在普通学校里强迫矫正重文史、轻理科底习惯;三是在高级学校里设立较高深的研究科学底机关;四是设立贩卖极普通的科学药品及工具,使人人得有研究科学之机会。这四件都是我们在广东正在要做的事。”[12]

3.主张教育与社会相结合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之前就思考过。五四运动之后,他用马克思主义考察二者的关系,在思想认识上有了飞跃,提出了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

陈独秀指出,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其效力方可宏博。旧教育与社会脱离,新教育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而不是只要学生关起门来读书,做“伟人”或者“顺民”。学生品行的培养与训练,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也要与社会结合起来。旧教育与社会脱节,“农学生只知道读讲义,未曾种一亩地给农民看;工学生只知道在讲堂上画图,未曾在机械上、应用化学上供给实业界的需要,学矿物的只记了许多外国名词,但见了本地的动植物却茫然不解;學经济学的懂得一些理论,抄了一些外国的经济统计,但对于本地的经济状况却毫无所知”[13]。针对此种弊病,他提供的良方是“使教育与社会密接”。

要做到教育与社会相结合,陈独秀提出了以下两点措施。

第一,教育“建设在社会底需要上面”。要“使社会明瞭教育内容”,“深信教育在社会上之受益”[14]。教育的布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办农业学校,宜在乡间,办工业学校,宜在省城”。“广州以丝业著名,应办蚕业学校。潮州富于水产,应办水产学校。北江多森林,应办农业学校。”[15]如果不从当时的实际、当地的需求出发,在潮州办农校,在北江办蚕业学校,在广州办水产学校,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能适应所在地社会的要求,人们也就没法相信教育能使人在社会上受益。

第二,反对“闭关主义”教育,主张“开放主义”教育。他认为古代的个人主义的教育,不但是贵族的,而且是神秘的。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与社会分离,教育对于社会,亦取闭关主义”,甚至学校门口还挂有“学校重地,闲人免进”等牌[16]。他主张打破教育的阶级界限,反对贵族式教育。他认为学校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不仅仅是为少数有钱人子弟设立的。“自大学以至幼稚园,凡属图书馆、试验场、博物馆,都应该公开,使社会上人人都能享用”[17],这样才能够让教育与社会相结合,才能够造成社会化的学校、学校化的社会。

4.宣扬社会主义

陈独秀在赴任前,特意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在回信中说:“领导广东教育工作,有两个重要作用:(1)可以将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潮广泛的带到广东去。(2)可以在那里发动共产主义者组织。”[18]

到广东后,陈独秀积极宣扬社会主义。他认为,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却带来了很多弊端,尤其是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之产物,同时,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人人平等的,工人要受雇于资本家,工人便变成了资本家的奴隶,如果女子受雇于资本家,那么女子也就成了资本家的奴隶。然而,在社会主义之下,工人和资本家都要作工,工人和资本家就没有了分别。因此,他在广东女界联合会发表的《女子问题与社会主义》演辞中,认为妇女问题虽多,就是经济不独立,如果女子经济独立,就不必受父、夫的压迫。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让女子独立。“在社会主义之下,男女都要力作。未成年时候,受社会公共教育,成年以后,在社会公共劳动,在家庭不至受家庭压迫,结婚后不会受男子压迫,因社会主义认男女皆有人格。”[19]他还说,“不论男女,都要研究社会主义”,“希望男女要全部努力于社会主义,男女实行联合弱者以抗强者”[20]。

1921年1月19日,陈独秀在广东公立法政学校发表关于《社会主义批评》的演说。[21]在演说中,他主要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的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2)为什么能讲社会主义。(3)应该讲何种社会主义。”[22]

(二)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实践

陈独秀到任后,意气风发,决定大显身手。他除了进行教育思想的宣传,还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具体包括:制定教育制度;极力创办学校教育,包括积极筹办广东大学,拟设专门艺术学校,推进义务教育;实行男女同校;积极谋求社会教育。

1.制定教育制度

1921年1月,陈独秀为加强广东教育改革,在全省颁布《广东全省教育委员会组织法》,具体内容如下。

“(1)本委员会为全省教育行政最高机关。其主要职权为:①编定全省教育制度;②检查全省教育成绩及监督进行;③掌管教育经费及办理预算决算;④任免省立教育机关之人员。(2)本委员会由政务委员、事务委员组织之。(3)由全会委员互选委员长一人,总揽全会事务。(4)委员及委员长均任期一年,但得连任。(5)委员长必兼大学校长。(6)事务委员,分专门教育、普通教育(视学员在此内)、社会教育……”[23]

同时,陈独秀还设计了广东全省学校系统图,对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学制进行了设定,具体规定为:大学教育科——师范学校三年;大学五年——中学四年——小学五年——幼稚园;大学选科——专门学校三年,职业学校二年。[24]

1921年1月,陈独秀对教育经费进行预算,预算每年教育总费用为357万元(见表1)。[25]

值得说明的是,因陈炯明一再延拨教育经费,教育概算表的费用并没有按实际到位,导致很多改革措施没有如期实施。

2.极力创办学校教育

(1)积极筹备广东大学

广东省教育委员会成立后,锐意改革,对于筹办大学之事,尤为积极。陈独秀认为:“据云刷新教育,必先搜罗人才。大学所在,即人才所在。故须先行建设大学,将来全省教育事务,统由大学委员会会办理。”“照现在情形,能办理大学两所更佳。不能,先设一所亦可。”“至大学地点,当然设欲广州,经费既由广东支出,当名为广东大学。”[26]1921年1月5日《民国日报》报道:“择士敏士厂侧之空扩田地百余亩,为建筑广东大学校址之用,现已在计划中,一俟征求各方同意,及政府有款拨出,即可举办云。”[27]广东大学筹办工作持续推进。1921年5月3日《民国日报》记载,“广东大学先设文理科,经常费每年一百万元”,“预科决在暑假中招考学生,九月初间开学”[28]。由于当时北京教育“破产”,莘莘学子,苦无求学之所,“筹办大学,尤为刻不容缓之举”。“开办经费、预算亦已由省长核准,指拨经常费百万,则由盐税附加专拨,亦有把握……以筹备大学规模宏大,事务纷繁,尤非有德高望重学问湛深之士主持其事,不足以利进行。”[29]当时的广东,欲借广东大学的筹办,招收莘莘学子,让海内积学之士,翩翩来粤,使广东成为人才荟萃之地,一跃而成为全国文化之中心。可以说,当时的广东雄心勃勃。

(2)拟设专门艺术学校

陈独秀在积极筹建大学的同时,还“筹议极力发展本省学务事宜”,着手创建专科学校。“拟筹设专门艺术学校八所。第一农业专门;第二水产专门;第三工科专门;第四医科专门;第五医药专门;第六美术专门;第七音乐专门;第八外国语专门……当与西南大学同时开办云。”[30]

(3)推进义务教育

在陳独秀看来,教育不应该是某一部分孩子的特权,不应该是贵族的、神秘的。他在广东主政教育期间,推进义务教育。1921年4月7日《民国日报》记载,“广东将实行强迫教育”,按照规划大纲,在广州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大致方案分两期:“第一期先调查全市学龄儿童总数,设法令其入学或竟实行强迫教育,第二期即将全市所有国民学校直接由局收回自办。”[31]

1921年6月,针对学龄儿童入学不足百分之十的情况,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广东积极筹备施行免费强迫教育,逐渐开展公共教育。“查全省满学龄之儿童入学者,不足百分之十,各代表之意,拟请地方官筹备于七八年内施行免费强迫教育。”[32]

1921年7月,义务教育持续推进。据1921年7月14日《民国日报》载,6月21—30日在广州召开第五次广东教育会议,会议决定:“施行全省普及教育,增加小学经费,添设师范学校,预期于一千九百二十七年之末,全省已及学龄之儿童,皆受义务教育。”同时,确定了义务教育管理实施的机构——公共教育委员会。“广州市尹,现已着手设一公共教育委员会,实行省城内强迫义务教育之政策,择城内各区,失学儿童最多者,先行试办。目下正在调查儿童人数,并从事宣传,使一般人皆知儿童入学之益,以免阻力,拟先银行宣传两年,至1923年,乃实施强迫教育云。”[33]当时广东的一些有识之士,希望通过教育之途,使广东成为全国的“模范省”。

3.实行男女同校

1921年1月底,以陈独秀为首的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决定在学校开放女禁,实行中学男女同校。

陈独秀支持广东省立一中校长首创中学男女同校,开全国中学男女同校之先声。[34]1921年2月16日,陈炯明令高师招收女生,虽只招收了七名,但是社会对此并无异议。同时言论家如罗汝荣、袁振英等在各报号召男女同学,对男女同校进行舆论引导,得到了陈独秀的积极支持。[35]

1921年4月1日《民国日报》报道:“广州省立第一中学自招收女生后,近日上课已有十余人。”[36]1921年4月22日,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呈陈省长云:“此后各校招生时,男女均可投考。同时各校均得延聘女子为职教员。女生满五十人以上,自愿入校寄宿者,得另设女生宿舍,准其入校寄宿。女生宿舍须用女舍监,并另定女生宿舍管理规划。”[37]从上述内容看,广东的男女同校得到了实行。

4.积极谋求社会教育

陈独秀主张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在创办学校教育之外,还积极谋求发展社会教育。

至于发展社会教育方面的组织,大致规划如下:(1)创设编译局。(2)创办宣讲员养成所。(2)创办贫民教养院。(4)开办图书馆。(5)创设博物院。(6)开办剧院。(7)创办工人劳动补习学校。(8)创办美术院。[38]

陈独秀在广东创办编译局,以编纂及审定教科书为主要事业,同时,创办宣讲员养成所和劳动补习学校,向工人讲授社会主义常识、社会科学等,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宣讲员养成所分专门通俗两班,专门班一年毕业,通俗班六个月毕业。每年收专门班三十人,通俗两班,每班三十人。一二等县选送专门通俗班各一人,有愿加送者均听之。肄业期满后,其在省招考者,由委员会分派各处服务,其由各县选送者,发回各县服务。”[39]

当时,工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陈独秀在《在理发工会演说词里》谈到,“故求知识,是今日工人一件很重大的事情”[40]。因此,他主张在广州设立劳动补习学校,让工人有学习知识的地方。据《晨报》记载:“广州城理发工人俱乐部,现在龙藏租得一广大房舍,为同业失业者无宿之所,附设半夜学校一所,以为同业补习之所云。”[41]

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他还主张创办俄语学校,学习俄语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本校特聘请俄人米诺及其夫人专授俄語,校址暂借广州小南门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每星期授课三次,每星期一三五下午三时三十分至五时为授课时间。”[42]这是《广东群报》上《俄语学校招生广告》的内容,说明俄语学校得到开办。

1921年6月21—30日,第五次广东教育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举办儿童比赛会,向为母者宣传养育小儿方法,让为母者知道家庭卫生之道。“又有男女教育家合组一儿童研究会,研究儿童之心理生理,以期施相当之教育。”还有诸如工人要求改良生活,妇女不愿终日在家拘束,都用社会教育指导之,设有如“公共运动场、藏书楼、露天演讲员、传单说帖等”。[43]社会教育机构的创设,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

二、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陈独秀在广东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九个月,又加上反对派的极力反对,不少教育政策和教育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但是他实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冲击了当时保守、沉闷的教育体制,也给我们当今的教育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只有找到了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回应教育的根本问题。“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社会主义方向就是“本”。陈独秀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明确提出教育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方向进行改革,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教育的局限。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教育走出高墙深院,成为平民大众的事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教育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擦亮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陈独秀的教育改革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2.教育与社会相结合。陈独秀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他肯定教育是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主张教育与社会相结合,把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当时的旧教育脱离社会,成为他批判的对象。针对旧教育的弊病,他提出一系列的观点,主张教育为社会改革服务,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训练品行,提倡“学术与社会合”,指出“一切教育都建设在社会底需要上面”,认为学校必须向全社会开放。他强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与社会完美地结合,造就社会化的学校、学校化的社会。他一百年前提出的这种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生命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指出教育要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小社会,社会大学校。学校教育也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理应成为教育的本义,也是实现“修齐治平”的必由之路。

3.启发式教学没有过时。陈独秀倡导的新教育是启发式的,主张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注重受教育者的反应。他认为现代的教育是“学生教先生”,反对以教训的方式教育学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典型的“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可以说,孔子是启发式教学的“祖师爷”。教育者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开启受教育者活泼的心灵、生动的智慧,让他们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陈独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是对孔子教学思想的承继,也是对“填鸭式”教学的反拨。直至今天,启发式教学依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参考文献:

[1]陈独秀君启程赴粤[N].民国日报,1920-12-18.

[2][3][4][5][6][7][8][13][17]陈独秀.新教育是什么[A]//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81,282,282,282,287,287,287,285,286.

[9][10][12]陈独秀.答皆平(广东——科学思想)[A]//陈独秀文章选编(中)[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127,127-128,128.

[11]陈独秀.答高铦(哲学思想与化学工业)[A]//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55.

[14][15][16]陈独秀.教育与社会: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讲[A]//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93,293,293.

[18]祝彦.陈独秀与近代中国[M].人民出版社,2020:29.

[19][20]陈独秀.女子问题与社会主义:在广东女界联合会演辞[A]//陈独秀文章选编(中)[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105-106,106.

[21]陈独秀.社会主义批评:在广州公立法政学校演词[A]//陈独秀文章选编(中)[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85.

[22]陈独秀演讲社会主义[N].民国日报,1921-01-24.

[23][24][25]陈独秀之教育制度[N].晨报,1921-01-07.

[26]陈独秀君之教育计划[N].民国日报,1921-01-01.

[27]广东大学选定校址[N].民国日报,1921-01-05.

[28][39]广东教育界新曙光[N].民国日报,1921-05-03.

[29]廣东大学已积极筹备[N].民国日报,1921-05-07.

[30]粤省学务大发展[N].民国日报,1921-03-10.

[31]粤省教育局之大规划[N].民国日报,1921-04-07.

[32]粤省将实行强迫教育[N].民国日报,1921-06-29.

[33][43]粤省教育发展之外论[N].民国日报,1921-07-14.

[34]戚谢美,邵祖德,编.陈独秀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本卷前言9.

[35][41]广州劳动界之大联合[N].晨报,1921-02-16.

[36]粤第一中校招女生后新气象[N].民国日报,1921-04-01.

[37]广东实行男女同校[N].民国日报,1921-04-22.

[38]广东教育行政大革新[N].民国日报,1921-01-16.

[40]陈独秀.在理发工会演说词[A]//陈独秀文章选编(中)[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110.

[42]俄语学校招生广告[N].广东群报,1921-02-17.

收稿日期:2020-06-03

作者简介:刘第红,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廖宇红,广东教育杂志社编辑,历史学硕士。(广州/510035)

猜你喜欢
新教育陈独秀教育改革
相约“新教育”的美好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走进新教育,拓展“大阅读”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