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 擦亮学生人生底色

2021-08-26 08:51陈峰
求知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家校共育

摘 要: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是学校教育必须明白的,只有文化育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我们从课程文化开始构建学生的德育培养模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明白:我可以做什么,我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涵养正道,养成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终身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关键词:童蒙养正;德育课程;立规成范;行为塑造;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5-0002-03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一个奋斗的时代,是一个新时代的起步,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这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太多的教育者重点关注着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但童蒙教育也很重要!童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启蒙学生的心智,所以,要正确对待童蒙养正,擦亮学生人生底色。

一、缘起——两件小事的随想

(一)“另类毕业留言”

儿子小学毕业,我无意中翻看了他的同学纪念册。同窗6年,同学们会写下怎样的临别赠言呢?当打开纪念册,那些五花八门的另类语让我瞠目结舌。

有向往金钱的——“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有倾诉爱好——“看美女、睡懒觉!”;有送祝福的——“笑口常开,笑死活该;一路顺风,半路失踪!”……

很难想象,这类功利化、庸俗化的语言,竟出自小学生的手笔!无论这些留言是否只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玩笑或“恶作剧”,我们都应该警惕!

在看完儿子纪念册后,我立即拨通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就这类现象与其进行深入交流,班主任提出将给学生开一次班会,以毕业赠言为主题进行正面的引导。可是,电话这头的我却在思忖、怀疑,这样倒逼式的、亡羊补牢式的教育又是否有效?

(二)“学生的个人简介”

每年秋季一年级新生报名时,学校都会让家长填写一份入学信息表。很多家长会在备注栏给自己的孩子写几句个人介绍,细细阅读,他们对孩子的描述惊人的相似:“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七八百个汉字、两三百个英语单词”“接受了三年早教教育”“擅长钢琴、舞蹈、表演、足球”……

看后,你肯定会和我有一样的感慨,这哪是刚入学的儿童啊,简直就是“神”!

二、反思——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另类的毕业留言、学生的个人简介等一系列事情让我不得不直视这样的问题:学校最应该看重的是什么?身为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教师、家长要用什么引导学生?我们的教育是否存在缺失……若干问题,归根结底指向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看了儿子的同学纪念册,我们不能怪孩子们不纯真,反而应该反思自身,反思我们对儿童、对儿童教育的理解。也许成人在不经意之间把成人世界的功利和世故传递给了学生,并过早地为学生设定了功利性的成长目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

同时,我多么希望,能在学生的个人简介中看到“善良、友爱、孝顺”这类简单美好的描述,或者是“会给客人倒水、会系鞋带”“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小动物、热爱大自然”之类的美好字眼!换言之,我们的教育真正要看重和培养的应该是学生内在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是真正把儿童看作儿童来培养。

三、构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

前几年不少教育论坛都在转载一份1934年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其中对小学生成长应该做到的事情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或许这可以和我们现在的学校做做比较。

《大纲》中的“个人生活”规定:每天做身体运动一次;每天整洁一次;每天写日记一篇;每天吃开水五大碗和豆浆一大碗;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尤其是每天大便,大家看后肯定忍俊不禁,但笑罢会不会有种莫名的感动?

说完了每天要做的事,接下来是每年要做的事:每年种痘一次;每年洗澡约八十到一百次;每年和国内外小朋友通信十二封。

《大纲》还有些要求非常“接地气”,现在看来也很实用。例如,会用十种以上的普通药品;能欣赏名画和自然风景;每日轮流烧饭、抬水……

这所七十多年前的普通小学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这些让人值得回味的要求,细致具体地包含了身心发展、道德修养、审美人格等各个方面,与今天所提倡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谋而合,真正彰显出了学校文化的本质。其落脚点在于人,在于日常生活的点滴,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试问,浸润在这种校园生活中长大的学生,怎能不拥有健康、阳光、向上的人格?

正所谓,人最终是受文化浸润的,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就给他什么样的文化环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湖南省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学校文化紧紧围绕“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办学理念,在环境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规划。尤其是在课程文化板块,各年级分别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课程文化,一年级构建了“童蒙养正”课程,二年级构建了“安全自护”课程,三年级构建了“二十四节气”课程,四年级构建了“节日文化”课程,五年级构建了“家国情怀”课程,六年级构建了“研学”课程。各年级课程目标力求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效果。以下将重点介绍我校一年级的“童蒙养正”课程文化。

四、行动:童蒙养正,擦亮学生人生底色

(一)何为“童蒙养正”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其一语道出了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开始的方向,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决定了人生的方向。我校提出“童蒙养正”的主张,即指在一年级入学初期,就要让学生涵养正道,培养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拥有终身成长的动力和能力。

(二)课程设计框架

如何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心理特点,让“童蒙养正”课程既尊重学生的天性,又达到涵养正道的目标,是本课程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童蒙养正”课程构建了整体架构模式:一个核心,两大板块,三项维度,四条路径。

即围绕“涵养正道”这一课程核心目标,设立“立规成范”“阅读滋养”两大课程内容板块,使学生在“适应能力、行为塑造、阅读习惯”三项维度上得以培养和发展。“立规成范”“阅读滋养”这两大课程内容板块的四条路径,分别从正行、正心、正德等层面,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具体如下:

1.课程板块一:“立规成范,行为塑造”

(1)开笔启智,满满的仪式感。古人有人生四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状元礼。开笔礼是中国古代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是中国古代儿童的首次大礼,对每个读书人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每年新生入学,我校都会开展 “开笔礼”活动,以传统的仪式迎接学生人生的第一课。

仪式现场,学生正衣冠,启蒙开笔,初写 “人”字。一撇一捺的“人”虽简单,却蕴含着做人顶天立地的道理,大家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学会做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的开笔礼可谓意义深远。

(2)小儿歌,大作用。一年级小朋友爱说、好动、乐玩,他们对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儿歌颇感兴趣。利用儿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精细化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为此,学校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队伍,分类创编了一套行为习惯养正儿歌,涉及整理、发言、书写、排队、做操等一日常规。

每日晨读、课前5分钟、放学排路队,学生都饶有兴趣、乐此不疲地诵读正行。回到家后,他们还会在家长的陪伴下边诵读边做动作,并录成视频上传到乐教乐学空间,同伴间互相比一比、评一评,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在趣味十足的养正儿歌的陪伴引导下,学生的一言一行有板有眼,好习惯也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养成。

(3)特色课表,魔力十足。“磨刀不误砍柴工”!考虑到幼小衔接的必要性,我校将开学第一周定为启蒙教育周,在这一周,教师不急于进行学科知识教学,而是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美妙儿歌、有趣的绘本故事、经典的动画作品润泽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畏惧与恐慌心理,培养学生乐学、积极、自信的良好心态,帮助他们顺利迈出求学之路的第一步。

入学第一周的课程(见表1)涉及安全、整理、列队、听课、文明等一日常规的方方面面,其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引导与训练。

通过一周的入学课程教育,一年级新生的表现让人啧啧称奇,学生如厕、列队、整理等井然有序,就连以往上课最让人头疼的纪律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入学课程,就是这样,具有神奇的魔力。

(4)班币激励,教室也是“黄金屋”。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而游戏中的积分、冲关等环节设计满足了他们强烈的好胜心以及渴望成功的欲望。从小学生的这一天性中,我们获得了灵感:何不在养正教育中也引入一种激励机制?由此,班币激励制应运而生。

班币管理的奖惩细则,由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讨论制定。表现突出,就能获得教师给予的班币奖励;同样,如果犯错了,就要从其获得的班币里扣除,赏罚分明。

学生获得班币,不仅能产生一种荣誉感,而且当积满到一定面值时,还能获取“意外的”奖励,如到班主任处用班币“购买”学习用品、精美小玩具等。积满100个班币就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如到老师家做客,吃老师亲手做的菜,获得在班上过一次生日的机会,或者可以免去一次家庭作业……班币激励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进取精神和学习热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

2.课程板块二:“阅读滋养,受益终身”

(1)诵读经典,播种智慧善良的种子。众所周知,国学具有“养性、养志、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学生诵读经典就好比是在心里播下智慧善良的种子。在养正教育课程中,学校开发了一套“书声琅琅”校本教材,主要选择蒙学经典读物《三字经》《弟子规》中契合现代教育的内容,利用每天的晨读和每两周一次的课时,指导学生诵读、理解,并落实于实际言行中。每学年末,结合课程学习,学校还会组织经典诵读展演活动。这样的展演活动,使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渐增强,使经典文化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2)绘本故事,打开养正教育的另一扇窗。绘本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的书籍,是开启儿童阅读之旅的“金钥匙”。绘本的价值极大,有讲人际交往的、有讲性格培养的、有讲生命尊严的……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因此,借助绘本对学生进行养正教育,不仅能极大地改善道德说教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校组织教师阅读了几百本绘本,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交往合作、规则习惯、性格培养、学习探究、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六大主题,精挑细选出30本绘本,建立了一份特别的养正教育绘本书目表(见表2)。同时,各个班级的图书角配齐所有书目,采用伙伴共读、亲子阅读、班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推进绘本阅读。学生于绘本阅读中观察、体验、感悟、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内化道德意识,影响道德实践。

(3)遇见朗读亭,我们是最美朗读者。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可谓红遍了大街小巷,而它在线下开发出的朗读亭成了“网红”。这个学期“网红”到我们学校安家落户,很快便成了校园中最迷人的风景,带给学生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课余时光,一批批小朗读者排着队,饶有兴致地走进朗读亭,戴上耳麦,打开音乐,对着话筒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童谣、诗词、故事,传递出一种温暖和向上的力量。书香浸润校园,朗读涵养性情。通过朗读亭朗读活动,让学生亲近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4)家长进课堂,父母更智慧,学生更优秀。“家长讲堂”是养正教育的特色活动之一。在家长队伍中,有很多家长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在家庭教育、知识技能等方面能提炼出很多的教育因素,将他们请进课堂,可以让教育更有力量。在我校的家长课堂里,每个班级的学生家长都可以自愿报名,课程不限主题,内容健康有益即可。比如,有“故事爸爸妈妈”进课堂、牙医家长开设“爱护牙齿,健康成长”讲座、爱好国学家长开设“国学讲堂”等。家长课堂发挥了家长在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养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学校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家校养正共育实践中的一块坚实的磐石。

五、后记——绽放童蒙之花

“种下什么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在学校特色文化创建中,我们自始至终坚信这样一条定律——课程文化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教育就会改变!童蒙养正教育的整体构建,让校园文化更活泼有序、生动有趣、张弛有度,让学生的童年底色闪闪发亮!

[参考文献]

[1]赵洪燕.童蒙养正知行合一[J].天津教育,2019(5):117-118.

[2]罗德永,丘文君.依托综合实践弘扬孝德文化——综合实踐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整合初探[J].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4(3):70-71.

[3]于艳波.“双主体”课程体系:涵养现代师生气质[J]. 中国民族教育,2016(7):66-68.

[4]周 艳. 童蒙养正:小学德育中的传承和创新[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陈 峰(1972— ),男,湖南郴州人,高级教师,本科,湖南省郴州市第一完全小学校长,湖南省陈峰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研究方向:学校管理、教育信息化、德育工作。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