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城市化畜牧业发展概况

2021-08-30 03:09王晓佳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
中国畜牧业 2021年14期
关键词:牲畜消费量肉类

文│王晓佳(辽宁省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

预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翻一番,达到25亿人。其中,超过80%的增长在城市,到2050年大约有15亿非洲人生活在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消费者购买力也大幅增长。持续的人口增长,加上人均实际收入和城市化带来的消费模式的变化,演变出“畜牧业革命”一词。“畜牧业革命”是用来描述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并持续到新千年的发展中国家对动物源食品(asf)需求的显著增长的。该词还包含了环境、公共卫生等与畜牧生产系统相关的含义。一方面,城市化与动物产品的人均消费之间存在正相关。随着购买力的提高,消费者的食物偏好转向更高质量和更多样化的饮食,非转基因食品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与农村居民不同。家庭成员的双收入,使他们选择食品的范围更广,如运输便利、易腐食品(牛奶、肉类)等。动物源食品消费的显著增长促进了生产,使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出现了中型和大规模的家禽、猪和乳制品生产者。较大的畜群和较高的动物生产力促进了牲畜产量的增加,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土地利用从森林转变为大型反刍动物的牧场。同时,畜牧业生产对环境和公共卫生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明显,如温室气体排放、人畜共患病等。

一、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畜牧业革命发展进程

在过去40年里,“畜牧业革命”并不是在发展中国家统一发生的。中国和巴西肉类消费增长约占肉类消费总增长的59%;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和巴西占牛奶消费总增长的67%。虽然这些国家的人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一趋势,但人均消费的增长也是重要原因。例如,1973年,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为2千克/年,2013年达到32千克/年。1973—2013年,尽管生活在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比例从14%上升到19%,但非洲在发展中国家肉类和牛奶消费总量的增长中分别只占9%和11%。在未来几十年,发展中国家(不包括非洲)的肉类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年增长率可能大大低于过去40年。因为发展中国家(不包括非洲)人口总数和城市人口预计将以每年0.6%和1.4%的速度增长,不到1973—2013年年增长率的一半。

二、非洲的城市化进程

2013—2050年,非洲人口预计将以每年2.2%的速度增长,而在1973—2013年,非洲人口的年增长率为2.7%。预计到2050年,城市人口可能占总人口的近60%。这些趋势预计将在南太平洋地区更加明显,那里的城市人口将在未来30年几乎翻两番,直到2050年可能达到12亿。非洲的人均GDP在1973—2013年增长了36%,预计到2050年将翻一番。在非洲,2013—2050年肉类需求的总体增长(增加3800万吨)是过去几十年增长(增加1400万吨)的2.7倍。首先,非洲畜牧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当地需求,非洲大陆大约1/3的国家进口的肉类占其总供应的20%以上。因此,预计肉类总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加剧对牲畜生产系统的压力,并可能增加非洲对进口的依赖。其次,非洲在面临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必须应对这种生产挑战。在1973—2013年,非洲城市人口增长率已经高于东亚,预计在未来几十年也将显著高于东亚。1973—2013年,东亚城市人口增加了6.66亿人;2013—2050年,非洲预计将增加超过10亿人。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的情况下,非洲农村人均牛肉、小牛肉、禽肉、牛奶支出只有城市的一半左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支出趋于一致,但城市居民的人均支出始终高于农村居民。小反刍动物的人均支出随城市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在人均GDP低于5300美元的情况下,无论城市化水平如何,农村家庭在小反刍动物肉上的支出都高于城市居民。相反,在人均GDP超过10200美元的情况下,即使在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城市居民对小反刍动物肉的消费也高于农村居民。因此,随着未来几十年对畜产品的需求,非洲的“畜牧业革命”城市化主要来自城市居民。

三、非洲农村和城市地区的肉类、牛奶消费量比较

到2050年,来自城市居民的肉类消费总量可能会比现在增加2倍以上,并将占总量的69%。对于所有类型的肉类,预计城市消费增长的百分比是农村地区的3倍。预计农村地区人均消费量的增长将比城市地区更突出。因此,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有望缩小。然而,2050年城市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仍应显著增加。在非洲大陆,肉类和牛奶的消费量分别增长了1400万吨和3200万吨。1973年,撒哈拉以南非洲(SSA)和北非的人均肉类消费量每年分别为13.7千克和12.6千克。2013年,分别增长到16.2千克/年和27.8千克/年。同样,1973—2013年,西非国家的人均牛奶消费量从28千克/年增加到30千克/年,北非从44千克/年增加到92千克/年。

2015—2050年,非洲城市的牛奶消费量预计将增长2.6倍,占非洲大陆牛奶总消费量的68%。这一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城市人口的增长,因为城市的人均牛奶消费量预计会略微下降。相反,在同一时期,农村地区的人均牛奶消费量应该会略有增长(+2%),导致城乡差距缩小,尽管农村地区的人均价值应显著降低(34~50千克/人/年)。城市消费总量的增长应主要由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带动,其消费可能超过3倍。然而,在人均水平上,非洲南部地区和北非之间的差距预计将保持显著的高水平。到2050年,北非人民的人均牛奶消费量将增加3倍。非洲进口的肉类和牛奶占其国内供应量的很大比例。鉴于进口食品的重要性,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价格的差异将会不断缩小。2015年,在所有肉类和牛奶消费中,约占56%和55%。以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乌干达和布基纳法索为代表的全国性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家庭平均购买了至少77%的牛奶和82%的肉类。农村地区的家庭购买的牛奶不到他们消费的一半(尼日利亚除外),肉类消费介于47%~88%。

四、非洲畜牧业革命的城市化

2015年,非洲联盟启动了《2015—2035年非洲畜牧业发展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在育种、饲养、供水系统、动物卫生和营销方面的协调政策和投资,将“现有的自给牲畜生产系统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市场导向系统”。然而,根据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的预测,尽管生产大幅扩大,肉类净贸易(即国内生产对粮食和其他用途的净需求)预计每年仍将增长3.9%。不过,对牛奶生产和需求的预测应该会使非洲从2013年的净进口国转变为2050年的净出口国。预期的牲畜生产集约化进程虽然因国家和区域而异,但将与城市化进程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当城镇发展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有限时,包括牲畜在内的易腐食品的生产往往位于接近消费的地方。目前,只有33%的非洲地区的家庭和农场不到1小时就能到达最近的城市中心。所有地区20%的家庭到达一个城镇或城市需要超过6小时。虽然更接近市场可以降低生产者的交易成本,但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土地和劳动力会出现稀缺,生产要素昂贵。因此,这些地区的牲畜经营者将有动力强化生产并将每单位动物或劳动力的利润最大化。城镇及周边地区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畜牧业经营者以及中小规模畜牧业养殖场。从长远来看,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城市扩张对农田的压力增加,生产可能会向外转移。证据表明,目前在非洲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牲畜饲养者,包括自给和以商业为导向的生产者。此外,很大一部分城市居民饲养家禽、小反刍动物和奶牛也很常见。因此,城市地区的牲畜密度不断提高。肯尼亚和乌干达的人口普查数据,证实了目前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的牲畜密度已经与农村地区一样高。

五、畜牧业革命的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在未来几十年里,由于“畜牧业革命”的城市化很可能导致牲畜和人口在城市地区及其周边地区更加集中,使得非洲大陆正在面临一个令人担忧的环境和公共卫生挑战。特别是,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城市地区动物密度的增加,可能造成人类、驯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间更频繁的接触,从而会出现人畜共患病。从野生动物和家畜中暴发并传染给人类的人畜共患病,不仅可能严重影响牲畜生产,还会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对社会造成更广泛的破坏性影响。最终,它将破坏公众的信任和信心,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和政府的不稳定。如果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国家间迅速传播,那么它也可能导致全球流行病暴发。而且,由于动物疾病的风险增加,以及在城市和城市近郊地区获取生产性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农民可能容易使用抗生素,不仅用于治疗生病的动物,而且作为一种生长促进剂。这反过来可能会让人类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此外,为了满足急剧增长的需求而增加的畜群可能会产生深远的环境影响。靠近城市中心的牲畜生产系统可能污染现有的水源,在水资源匮乏的地区,也会造成社会紧张。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牲畜生产系统中,这些系统需要靠近城市和城市周边中心的大片土地,这也会导致土地价格上涨。城市化、畜牧生产系统及其对非洲社会(包括对公共卫生、环境和人民生计)的最终影响是复杂的、异质性的,并受到多种人为和农业生态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几十年,由于“畜牧业革命”的城市化,它们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管理。

六、结论

2034年,非洲城市人口预计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达到25亿人,其中15亿人可能居住在城市地区。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经济的扩张和中产阶级的壮大,对牲畜产品的需求预计将大幅增长。在城市周边地区的中型和大型经销商的数目预计会增加。农村地区的牲畜生产系统也可能发生重大转变,SSA将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许多非洲国家的粮食进口额预计也会增加。人口和牲畜可能异常集中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将对环境和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特别是土地利用变化和更频繁的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畜共患病的出现,高密度的动物在城市地区对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家畜对公共健康的负面影响。到目前为止,政策制定者对城市地区正在展开的“畜牧业革命”没有表现出多少关注。然而制定政策来创造有利的环境,从经济、公共卫生方面入手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牲畜消费量肉类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肉类研究》杂志征订启事
交换牲畜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肉类加工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欢迎订阅2016年《肉类研究》杂志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人造炎症”治疗牲畜阉割大出血
草粉喂牲畜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