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30 06:39高攀嵩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产时出血量产后

高攀嵩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调兵山 112700)

在临床产科中,分娩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为产时及产后出血,会对产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延缓产后恢复速度[1]。产妇开展剖宫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出血量,且出血量显著高于阴道分娩。产妇出现出血症状后需使用子宫缝合术、缩宫素、宫腔填纱等方式止血,如果出血情况十分严重还需切除子宫,致使产妇丧失生育功能[2]。进而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妇出血量对其意义重大,临床除了开展有效的止血措施外,还需配合良好的护理服务,以确保止血效果。因此本次针对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将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04例产妇纳入本次试验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104例产妇,平均分成试验组(n=52)和对照组(n=52)。入组标准:以上产妇经超声检查全部显示胎儿、母体正常,且均为单胎。产妇和家属同意且知晓本研究内容,该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沟通障碍产妇、伴有妊娠并发症产妇、不配合临床护理产妇、多胎产妇、凝血系统异常产妇。试验组产妇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为(30.70±3.40)岁,孕周为37~39周,平均孕周为(38.40±1.10)周,25例经产妇、27例初产妇;对照组产妇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为(31.60±3.90)岁,孕周为39~41周,平均孕周为(39.70±1.20)周,29例经产妇、23例初产妇。以上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普通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产前为产妇讲解分娩的注意事项,进行饮食指导,产中密切观察各产程详情,并指导产妇配合分娩,产后指导其日常活动、监测生命体征,指导喂养,告知产妇和家属注意事项等。基于此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详细操作内容如下。

第一,知识宣教:产妇入院后为其安排舒适待产病房,了解产妇知识接收能力后,为其讲解分娩相关知识,并重点讲述产时及产后出血诱发因素、预防方案和危害性。此外也需叮嘱产妇饮食注意事项。为产妇讲解拉玛泽呼吸操作方式,指导产妇学习该方法,以便在分娩中缓解疼痛,加速产程。

第二,心理疏导:产妇分娩前的情绪较为复杂,既有期待、兴奋,也有紧张、恐惧,导致患者情绪不稳,易对生理产生刺激,因此需在日常多与产妇交流,并予以关心、安抚,引导产妇倾诉担忧问题,并耐心为其解答疑惑。

第三,产时护理:①第一产程。告知产妇分娩前会引起宫缩阵痛,介绍分娩过程中产妇配合和注意事项,密切监测产妇、胎心、宫缩和各项体征,指导产妇摄入少量食物,同时静脉滴注500 mL葡萄糖(5%)+2 g维生素C。如果产妇情绪无法有效稳定需适量镇静剂,并让一名家属陪伴、安抚产妇。②第二产程。提前准备好出血急救物品、药物、设备等,如果产妇出现过度失血情况,会增加静脉穿刺难度,因此需提前创建一条静脉通道。指导产妇正确呼吸和应用腹压,有效保持其体力,预防宫颈水肿和加大撕裂发生风险。③第三产程。指导产妇正确用力,待胎儿娩出后为其静脉滴注和注射缩宫素,提前预防宫缩乏力现象。娩出胎盘之后需即刻对其子宫进行按摩,有效预防和发现出血情况,如果出现由于宫缩乏力引起的出血症状,需立刻开展针性的治疗。此外还需要对产妇胎盘胎膜进行详细检查,预防因子宫内残留胎膜而引起的产后出血。如果产妇子宫膨隆严重,需在产后使用收腹带包扎或者在子宫底放置砂袋。

第四,产后护理:产后2 h是产后出血高发阶段,这就需要在此阶段加强产妇阴道流血、呼吸、子宫收缩、心率以及血压等情况的监护,还需准备好急救设备;对产妇宫底高度进行检查,并将宫腔中的积血及时排出,当产妇子宫下段收缩异常时,护理人员需对子宫进行按摩;告知产妇排空膀胱,护理人员将产妇外阴上残留血液清理干净,进而有效预防产褥感染;分娩2 h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和新生儿接触,帮助新生儿允吸母乳,同时为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①记录两组产妇产时和产后2 h出血量、总产程、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产妇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3],总分21分,睡眠质量越好分值越低。③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产妇情绪进行评价[4],分值越低,代表情绪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选择SPSS19.0分析相关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总产程、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 在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总产程上,试验组全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上,试验组低于对照组(3.85%<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总产程、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

2.2 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评分情况 在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上,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各项评分(分,)

表2 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各项评分(分,)

3 讨 论

产时及产后极易发生出血症状,如果出血症状严重会显著增加大出血事件发生风险,进而引起感染、休克等严重症状,威胁产妇生命危险[5]。有临床研究显示,产后出血通常发生于分娩后2 h,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胎儿巨大、子宫乏力等[6]。临床常以宫缩素预防产后出血,但仍需配合有效针对性护理干预。而妊娠阶段产妇在多种异常情绪的共同作用下,生成不良心理和异常情绪,此外一些产妇对分娩知识缺乏了解,会进一步对心理和情绪造成影响[7-8]。产妇出现异常情绪会增加儿茶氨酚的释放,影响胎盘和子宫正常血供,进而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并增加产程时间,显著增加产时及产后出血量。同时不良心理和异常情绪还会显著增加机体的敏感性,加重产妇宫缩疼痛感,扰乱神经激素水平,引起胎盘和脐带血管痉挛,影响子宫血流,增加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9]。因此就需要在产妇分娩前、分娩中和分娩后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往临床产科常开展普通护理,仅予以产妇分娩护理,未重视产妇心理情绪对产后出血的影响[10]。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进行专科护理,还较重视情绪护理,既能满足产妇心理需求也能满足其生理需求。

在本次试验中,对照组开展普通护理,基于此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总产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子宫收缩乏力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PSQI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上,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在围生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促进产程进展的同时预防子宫收缩乏力的发生,进而有效减少产时和产后2 h出血量。一些产妇缺乏与分娩相关知识,对分娩要点和产时及产后出血等知识了解甚少,导致其遵医嘱行为和护理干预配合度较差,因此需予以产妇相关知识宣教,并教会产妇如何正确进行拉玛泽呼吸,以增加产妇知识知晓率,提升依从性和配合度;产妇分娩前既有即将成为母亲的喜悦,同时还会对分娩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这就会对产妇生理造成一定刺激,则增加疼痛感,延长产程时间以及增加产时、产后出血量,而对产妇开展心理疏导,可以消除其多种异常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出血量;分娩前予以产妇易消化、纤维含量高以及高蛋白食物,能够显著增加体力,而分娩后予以产妇养营养补剂和清淡饮食,能够促进母乳的分泌;产后进行加强监护、子宫按摩,可减少多种并发症。

总而言之,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稳定异常情绪,提升睡眠质量,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情况,减少产时及产后出血量。

猜你喜欢
产时出血量产后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