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2021-08-30 07:37叶礼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传统文化教育

叶礼华

摘 要: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成了当前教育主要课题。在中学期间,高中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有效引导传统文化的发扬,从而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文将针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关系做深入性探讨,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育 中学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3

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新增加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教育效果提升。换言之,将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进行融合,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文化格局的增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教学中多角度融合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孔子的教导是做公平正义的人,但做的事也要合乎礼法。可见,传统文化当中有鲜明个人修养,值得更多的人去学习。目前历史教学的方法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仍然要加强创新,有效结合传统文化教化的基本功能。

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学生明白人不能在社会孤立存在,每个人都有社会权利,同时也要履行责任和义务。历史教师要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学会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中学历史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不变的主线是传承历代民族精神,发扬自强不息,勇于自我牺牲精神。而历史教学就是民族精神培养的主要手段,所以要在教育中围绕爱国主义、历史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育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对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主要围绕三个环节进行,分别是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全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第一,关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是缓慢的过程,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和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并评价整个学习过程,进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进步。第二,充分发挥学生自评的积极作用,设立学生自评表,让学生给自己的行为打分,以此帮学生更好成长。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仍有正面价值存在,在课程中应秉承着继续和发扬的态度,教育学生以批判眼光看历史,但要保留优秀的部分,去除不合理的部分。比如父为子纲的理念与时代发展相脱离,可摒弃掉。但父义,母慈,子孝的内容还有很多积极作用,需学生用心思考。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历史课的基本特征,避免生搬硬套。可以在实际教学的内容方面根据学生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促使教育和时代发展结合,以此实现教育的宏伟目标。

三、历史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的融合策略

历史课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教材和考试分数方面,需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良好培养,强化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进而在教学中加以体现。另外,中学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教师可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聘请传统文化名家来学校做专题讨论,再应用网络组织教师线上线下的学习,以此全面提高历史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普遍对新媒体好奇,可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实施资源共享。历史教师可依据需要,让学生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平台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服务。运用已有平台,注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要选择适合的资料,有效引导学生的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历史在高中阶段是重要学科,在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爱国主义,以及民族自豪感提升方面有积极作用。所以在历史教育当中融入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这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赵江涛《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以庄浪县为例》,《学周刊》2019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传统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