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残疾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2021-08-30 07:49张瑞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职业教育

张瑞君

摘 要:职业教育是以“生利为主义”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一技之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在特殊教育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减轻社会、家庭负担,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文章以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为例,结合学生实际,探索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残疾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为其自强、自理,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 残疾学生 职业规划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101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把职业教育纳入生活教育体系中,他的职业教育不仅是“应济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是以“生利为主义”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一技之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理论对指导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也是非常实用的。国务院颁发的《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学校应当根据需要,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残疾学校发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既是学生特殊性的需要,也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更是减轻社会、家庭负担,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所以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把培养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发展人格,培养职业规划能力,提高社会适应性,作为主要教育目标,为其平等参与社會生活创造条件。

我校自建校以来,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严格遵循国家特殊教育方针、政策,努力开展职业教育实践与探索,不断拓宽和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以职业教育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残疾学生职业规划引导及指导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课程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年龄段和残疾类型的不同,我们制定不同的劳动课程,以满足各种残疾类型学生的需求。

一、兴趣小组为基础,激发劳动热情,进行职业自我定位

我校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活活本领”的宗旨,小学部和中学部每周二、四下午有两节课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学部的兴趣小组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劳动实践活动开设了服装设计与缝纫、丝网花制作、景泰蓝画的制作、陶艺、刻瓷、计算机编程、手工剪纸等。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第一学期参加这个兴趣班的学习,下一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调换小组。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的提高,劳动习惯得到了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特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强调了同学们的劳动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劳动热情。

二、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参与不同的课程,体验不同的职业

杜威就曾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学科的跨越,选择一种教育,就选择一种生活。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门走出课本,走向社会的新兴课程,对培养残疾学生生存能力来说更为重要更具有现实意义。

我校听力残疾学生中高年级开展的部分兴趣活动小组,如丝网花制作、刻瓷、景泰蓝画制作,学生作品已经相当不错,装裱画框这一技术听力残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熟练完成。这样兴趣小组课的日积月累,同学们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已经有了很多成型的作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实践活动课就顺理成章的开展起来了。“聋生花艺制作展示暨义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周末、教师节、母亲节前夕,听力残疾的同学们走上街头,摆开桌案,现场制作丝网花、景泰蓝画、刻瓷,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手艺,向社会推销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他们逐渐与健全人能够简单交流,语言表达能办、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何种职业有了不同的体验。

三、以企业为基地,熟练劳动技术,确定职业目标

学生在校园里习得的技术,不管怎么优秀也只是纸上谈兵,学校资金、设备、场地都无法让学生学有所用,要想真正学有所用,还需要到企业去磨炼。经过多年的实践,校企合作是聋校职业教育谋求发展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它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教育发展带来了片春天。

我校听力残疾初三至高三学生,每年下学期都会安排二到三个月的时间去企业开展实践活动。如到东周服装厂实习,同学们通过实习熟悉了制衣的每道工序的任务,能独立操作电工缝纫机、裁剪制衣,为有志愿从事这一职业的学生打下基础;如到蓝海饭店实习,有的学生被安排在餐饮部,有的学生被安排在客房管理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这些学生都能与健听人一起接受任务,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还到万达集团、高原公司的实习锻炼等等。多年来与企业的合作性职业教育,聋生的表现受到企业领导员工的褒奖,这为听力残疾学生职业规划及将来就业奠定了基础。

四、以蓝海学校为资源,发展联合办学,完善职业通道

我校教师结构单一, 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的专职教师。职业技术教育的设备几乎没有。鉴于无师资、无设备、无经费的条件,我校领导多方联系,与附近的蓝海职业学校协商,每学期对我校初三至高三的残疾学生,由教师带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分别开办了中式面点初级技师班、烹饪班,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总之,构建系统、完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提升残疾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残疾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环节。作为社会和学校都应提供社和残疾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主动认知、主动实践,为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实践机会,推动我国残疾学生职业教育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程平《学习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推动职业教育的改的与发展》,《职教通讯》2002年第7期。

(本文为《职特融通特教学校职业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成果,编号:DYLDJY090)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职业教育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改革研究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