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搭建“支架”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2021-08-30 14:05胡飞
成才之路 2021年25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支架式教学高中地理

胡飞

摘 要: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搭建合适的支架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文章以“地球的运动”为例,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切实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122-02

支架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支架式教学,掌握支架式教学相关策略,有效使用支架式教学使学生学好地理。下面结合“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实例做具体分析。

一、搭建目标支架

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前,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目标支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其构建一个支架式的目标体系,预测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够达到的高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知道自己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后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准,从而进行主动学习。

针对“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定为:1)了解并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运行的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把能力目标定为:1)提升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2)学会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形成空间想象能力;3)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更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把德育目标定为:形成爱科学、爱探究的习惯,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三维目标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方向。

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目标,学生认知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对学习不再处于盲从的状态。教师在为学生搭建目标支架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主动地规划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充分发挥目标支架的作用。

二、搭建过程支架

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支架就相当于建筑工程中的脚手架,只是暂时性支撑,房屋建好后便可撤离。在教学中也是一样,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教师就要为其搭建支架,给予其引导和帮助,当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任务时,教师就要及时撤除支架。教育界把这一行为称为过程支架。“地球的运动”一课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繁杂,内容十分宏观,空间性和动态性很强,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了使学习过程更加简洁高效,教师应以问题为基点来设计过程支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体验,从而更清晰地理解知识。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地球运动分为“时间问题、日期问题、光照图问题和地转偏向力问题”“昼夜长短问题、太阳高度问题、太阳视运动问题和飞行问题”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去探究地球的运动。这样就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学生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兼备。教师为学生演示的过程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现象为规律,在形象与抽象思维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能使学生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三、搭建方法支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也应重视方法支架的构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熟练地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在“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法教学生去探究地球自转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先拿一个地球仪,轻轻地转动,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说出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学生回答:“地球绕地轴旋转。”教师追问道:“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自西向东。”这时,教师再加大问题的难度:“那么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如何运动?”学生思考后回答:“北逆南顺。”这样一来,教师在课上通过演示和引导,学生就理解地理上的“东”“西”的含义。然后,教师再随机抽查学生上讲台演示,学生演示时教师要在一旁讲述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让我们先来看这位同学的演示。我们都知道,地球时时刻刻都处在太阳的照射下,那么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说:“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教师问:“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让演示的学生回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此学生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它在自转时,转一圈往往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自转周期是一天或约24小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图上地球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还要重点让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教师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經过演示法的指导,学生就理解了地球自转的意义。

方法支架能够使学习情境保持复杂性和真实性,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方法支架能让学生体会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还能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顺利到达最近发展区。教师在采用方法支架时,要从最开始尽可能地多引导帮助,逐渐减少帮助,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索,最后做到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这样,就达到了支架式教学的目的。

四、搭建评价支架

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经之路,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最近发展区,离不开评价支架的建构。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能不断地进步。比如,学生在学完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表格,让学生去填写,然后自主评价这节课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支架式教学高中地理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