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适课堂”理念下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思考

2021-08-31 06:21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小学教育集团双溪校区朱爱琴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画角三角尺图形

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小学教育集团双溪校区 朱爱琴

一、设计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南通市提出了“和适课堂”的教学理念。所谓“和适课堂”,是以“和与适”为基石,以“友善用脑”体现教育的自然与和谐,以此来适应人的共性和个性。这样的课堂是多年来课堂文化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当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真正实现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教学愿景。

前不久,笔者有幸参加了海安市小学数学“和适课堂”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中,笔者执教了一节数学教研课,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纵观整个活动现场,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南小的和适课堂,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发展了学生,成长了教师,也成就了学校。

基于对和适课堂的学习与思考,笔者就《角的初步认识》确立了如下教学构想。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角,使学生能理解并识记角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并能识别角有大小。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体验由感知到表象,再进行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体验空间和图形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正确把握角的表象特征,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正确画角。

3.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4.教学方法

演示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过程

1.游戏入手,引入新知

(1)摸一摸,猜一猜

师:老师这里有个袋子,里面装了一些图形,你能不用眼睛看,只用手摸一摸,把圆给找出来吗?你是怎么找出来的?你能用手比划一下角吗?

(2)揭示课题

看来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角有哪些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与“角”交朋友,大家愿意吗?(揭示课题)

2.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1)认识角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生活物品,它们当中都有角,你能用火眼金睛把它们找出来吗?

师:我们把这些实物上的角画在纸上,就成了以下这些图形。(PPT 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像这样的一些图形,我们就把它叫作角。

师:角可调皮了,瞧,它向左转了转,还是角吗?向右转了转,是角吗?又走了走,还是——角。看来呀,不管是将角转个方向还是改变位置,它还是角。

数学就是这样,哪怕只差这么一点点都不行。

(3)生活中的角

其实在生活中,很少有像上面那样标准的“由两条边夹成的角”,角一般都比较调皮,喜欢隐藏在物体里面。瞧,你能把里面的角找出来吗?

(4)图形中的角

生活中处处都有角的身影,数学图形里也有角。

剩下的引导学生说答案,说感受。

有没有一种发现规律的感觉?(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出示最后一个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呢?有不同想法吗?为什么?

怎样添上一条线,让这个图形里有三个角呢?

(5)画角

师:现在你能把“角”完整正确地画出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画角。

小结:画角时,先画顶点,再画边。

3.动手操作,自主建构

(1)创作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角了,你能用彩纸和小棒创作一个角出来吗?

(2)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小组里比一比,看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3)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角,它是可以活动的。瞧,现在我请一个人到前面来任意作出一个角,我这里还有一个活动角,我也作出一个角。下面请大家比一比,谁的角大?为什么?引导得出:原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啊!

这个活动角的两条边还可以拉长。(老师演示)请仔细观察,角的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引导得出:角的两条边在变长,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没有变。

探讨:你认为角的大小变了吗?理由是什么?

现在我要将手中的这个角变大,拉长两条边行吗?那要怎么做?要将角变小,缩短两条边行吗?又要怎么做?

(4)比较大小三角尺

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把三角尺(出示大三角尺),这儿还有个三角尺(出示小三角尺),感觉怎么样?

你能在这么小的三角尺上找到一个与大三角尺上的这个角相等的角吗?

追问:老师有点奇怪了,两把尺一个这么大,一个这么小,为什么还会有两个角一样大呢?(描出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还能在大三角尺和小三角尺中找出一样大的角吗?

小结:看来,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条边开口的大小有关。(手势)

4.综合应用,拓展新知

四个角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呢?请大家拿出剪刀和纸剪一剪,你有什么发现?

四、课后反思

1.创设和适课堂的文化环境

通过自然的光影、舒适的空气、明丽的色彩、蓊郁的植株以及适宜的桌凳等,为孩子打造利于促进大脑思维的物质环境。将教室内的墙壁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张贴学生的书法、绘画、手工等作品,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设班级文化。教师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打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在指角、认角、数角、画角、做角、比角环节中,我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想知道角的哪些信息?你怎么判断它是不是一个角?你准备怎么来画角?你是怎么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的?……同时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然后由教师适时引导解决,即明确角的构成及其特点,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意见,保护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期待和爱,并转化为积极而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师生关系更融洽,课堂效率更高效。

2.课堂讨论要适时、适合

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方法也就能得到不同的结果。难度不大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较大的问题小组讨论。在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进行小结。当学生思维不畅时,教师就要顺势巧妙设问,聚焦问题难点与关键,让学生保持愤悱之境,在此基础上及时组织学生研讨,帮学生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让学生初步感受角的一些特征后,然后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一些不同位置、不同方向的角,提问:这些还是角吗?及时组织学生抓住角的构成特点,仔细辨认,明确不管是将角转个方向还是改变位置,它还是角。

3.课堂设计要让活动更具成效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更具成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的拓展提升环节,笔者设计了一道思考题,先提问:4-1=?接着再提问:四个角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呢?当学生意见产生分歧时,笔者鼓励大家分组活动,拿出剪刀和纸剪一剪,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只有提升学生的学习挑战欲,才能使学生实现对最近发展区的跨越,进而达到更高的知识层级。

和适课堂是一种创新的课堂形式,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汇聚集体的教育智慧,在教育的行走中不断去调和促进、相互协作,最终走向和谐。用“合作学习”去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使教师得到成长,最终成就学生。

猜你喜欢
画角三角尺图形
画角的发现
任务驱动学习:跟着三角尺学角的认识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三角尺上为何留孔
试谈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谈学生作图经验的积累
“思考”是一粒种子
分图形
找图形
神奇的三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