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新型纺纱器材提升C 14.5 tex品种成纱质量

2021-08-31 00:42谢鲁愚陈小娣
纺织器材 2021年4期
关键词:成纱隔距钳口

谢鲁愚,陈小娣

(西安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 710025)

0 引言

近年来,纺织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下游客户对纱线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纱线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纺纱器材的性能优劣又直接影响纱线质量高低。纺织器材制造企业不断创新,开发新型纺纱器材,使纺纱企业工艺指标显著提高,为提高产品质量打下基础[1-2]。如普通碳纤上销、压力棒上销、压力棒隔距块、加长上销等新型纺纱器材已成为细纱机牵伸装置的主要元件,其应用显著提高细纱成纱质量。笔者在C 14.5 tex品种上通过优选纺纱器材、优化工艺等措施,使其常发性纱疵均达到2013 Uster公报25%质量水平,部分项目达到5%质量水平。

1 新型纺纱器材的纺纱原理及特点

1.1 普通碳纤上销

1.1.1 优点

普通碳纤上销是采用碳纤复合材料,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其硬度、刚性及耐磨性优于钢,且摩擦因数小,对胶圈的磨损较少,可延长胶圈使用寿命。相较铁板上销,普通碳纤上销维护保养更加便捷。同时,普通碳纤上销内部装有自动调节胶圈张力的弹簧,可弥补上胶圈伸长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1.1.2 缺点

普通碳纤上销表面易积短绒,会影响胶圈回转灵活性,造成周期性纱疵。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缩短清洁周期,保养揩车时定期对上销架内部积花进行彻底清理。另外,上销弹簧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质量衰退问题,导致纺纱质量下降;因此,上销弹簧使用2 a~3 a应更换一次。

1.2 压力棒上销

压力棒上销是在正常上销的前边沿处增加一组截面为圆形或水滴形的金属棒,使胶圈钳口与前罗拉钳口之间原有的须条通道在压力棒作用下由直线变为曲线。纤维在牵伸运动过程中多了一道摩擦力界,使纤维的变速点集中地靠近前钳口,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但在开车前要调整好浮游区大小以及压力棒歪斜,以防吐硬头问题;开车后运转值车工要定期检查须条上翻问题,消除落后锭位[3-4]。

1.3 压力棒隔距块

压力棒隔距块是人们受压力棒上销启发而研制成功的又一改善质量指标的新型纺纱器材[5]。压力棒隔距块纺纱原理与压力棒上销类似,相较压力棒上销,压力棒隔距块成本较低且有自动调节棒体歪斜的功能,锭差相对较小,但质量指标略低。

1.4 新型加长上销

在细纱牵伸区采用加长上销后,改变了牵伸区纤维摩擦力界,强化了对纤维的控制范围,控制和缩短了浮游区长度,改变了浮游区纤维的无控状态,控制了纤维的运行速度,能有效阻止纤维提前变速。改良后,新型加长上销的弹簧可实现前钳口对纤维的精准控制,同时从根本上避免压力棒歪斜、变形和棒体积花对纱线质量的影响,充分发挥新型纺纱器材效能。

2 成纱质量对比

在其他纺纱条件不变时,用新型纺纱器材与工艺隔距对C 14.5 tex品种成纱质量的影响见表1。

表1 应用新型纺纱器材与工艺隔距纺C 14.5 tex品种成纱质量

从表1可以看出:① C 14.5 tex纱采用正常上销+2.5 mm压力棒隔距块的成纱质量比采用正常上销+2.5 mm工艺隔距成纱质量好;② 采用压力棒上销+2.5 mm工艺隔距的成纱质量比采用正常上销+2.5 mm压力棒隔距块成纱质量好,压力棒上销对纤维控制力更强,但条干CVb值稍大;③ 使用加长上销+2.5 mm工艺隔距,成纱条干CV值最好,成纱条干CVb值较小,能达到2013 Uster公报25%质量水平。

但经上车推广后,络筒工序反映短粗切疵高,影响络筒效率,为此笔者对纺纱工艺进行优选调整。

3 优选工艺

3.1 试验方案与结果

使用加长上销后,为降低络筒切疵,对罗拉隔距、钳口隔距、后区牵伸倍数3因素2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正交因子水平表见表2,试验方案与结果见表3。

3.2 试验结果分析

表2 正交因子水平表

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其中,T1为表3中“1”水平同因素试验结果之和,T2为表3中“2”水平同因素试验结果之和,R为同因素极差。处理后的试验结果见表4。

表3 试验方案与结果

表4 试验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① 影响成纱条干CV值的因素依次为钳口隔距、罗拉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A2B1C1;② 影响成纱细节的因素依次为罗拉隔距、钳口隔距和后区牵伸倍数,各因素最优水平组合为A2B1C1。

但在此纺纱条件下,纺纱过程中出现间接性硬头、断头多、夹下胶圈等问题,机台生活相对难做。更换钳口隔距为3.0 mm后,机台生活正常,且能达到2013 Uster公报25%质量水平。

3.3 络筒切疵验证

不同罗拉隔距下,纺C 14.5 tex纱络筒切疵验证结果见表5。

从表5看出:罗拉隔距为18.5 mm×30 mm、加长上销+3.0 mm工艺隔距、后区牵伸倍数为1.21的工艺配置,成纱质量能达到2013 Uster公报25%质量水平,机台生活稳定,且络筒切疵棉结、短粗以及总切疵明显减少,利于络筒效率提升。在所有机台上进行全面推广后,成纱质量稳定且满足要求。

表5 不同罗拉隔距的络筒切疵结果

4 结语

使用推广新型纺纱器材须与纺纱原料及工艺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应用加长上销对纯棉普梳品种质量的提升尤为明显。纺纱企业在新型纺纱器材的试验推广过程中要结合实际,不断优选。

猜你喜欢
成纱隔距钳口
FA224 系列梳棉机纺机采棉的工艺改进
TC系列梳棉机T-Con梳理数字化亮点
板带拉伸机钳口夹紧缓冲装置分析计算
略谈梳棉机针布间隔距
迁钢热轧酸洗线卷取机结构优化实践
浅析梳棉工序控制成纱粗节的措施
热轧平整机组卷取机卷筒改造设计
新型器材专件提高成纱质量的应用体会
细纱机牵伸器材的优选改造
冷态厚板带卷取机卷筒钳口结构设计选型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