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2021-09-02 04:08陈良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百万扩招优化配置泉州

摘  要:泉州市高职教育在落实扩招政策中,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扩招效果。根据高职资源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资源效率考评,强化师资整合、改善人力资源供给,扩宽融资渠道、缩小财力资源缺口,完善硬件设施、补齐物力资源短板等途径,优化高职教育资源配置。

关键词:优化配置;高职教育资源;百万扩招;泉州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6-006-06

一、职业院校百万扩招政策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为优化人才结构、扩大有效供给、化解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存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矛盾,于2019年1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拉开了全国高职百万扩招的序幕。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今明两年“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推动高职百万扩招走向縱深发展。高职百万扩招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其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泉州市开展高职扩招工作的总体情况

泉州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对接百万扩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泉州教育行政部门着手制定、细化扩招工作方案,全方位、多渠道面向扩招群体宣传和解释相关政策和方案;根据福建省厅有关部门要求,指导所辖扩招院校合理确定扩招生源指标,接收对应的扩招生源群体;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及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报名工作的相关通知,精心组织,共吸引万余人参加高职扩招考试;加大财政支持,提供必要的教育经费,下发《关于改革完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通知》,规定自2020年起提高高职生均补助基数。另一方面,泉州相关扩招院校根据《公办院校对口招收退役军人生源、民办院校对口招收其他类型生源》的指导意见,完成招生录取工作,实现年度在校生规模显著增长(如某扩招院校在校生2019年较2018年净增45.78%,2020年较2019年净增50.21%);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印发的《福建省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结合生源群体特点,制定《学生管理规定》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如设立灵活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籍不在校)、教学周期弹性化(周末时间上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授课方式,调整教材内容、改进考核方式等,并按相应计划和工作方案全面开展教学活动。

三、泉州市高职院校扩招出现的资源配置问题

随着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泉州市高职院校已在2019年超额完成2020年办学规模人数。短期内大量扩招,导致泉州高职院校(无论是优质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职院校)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不足,生均拥有的资源大幅缩减,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较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一)人力资源不足

1.师资等力量不足

由于大幅扩招,生源结构急促呈现多元化,而相应的人力资源配置周期较长,引发了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短缺。一是生师比大幅攀升。泉州高职院校均因短期内难以及时组织扩招所需的师资而出现师生比急剧攀升(如某扩招院校2018年生师比

1∶14.66,到2019年已接近1∶18),部分院校已低于合格指标。二是教职工超负荷工作。泉州高职院校不仅师资力量不足,而且管理、服务等人员也相应不足,有部分高职院校虽然能用“挤存量”的方法勉强应对,但有相当部分的高职院校挤不出“存量”应对;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因教职工人数不足而课时超量、工作超量(如某扩招院校教师超量本校核定的基本课时达4倍之多),导致教学人员疲于应付、行政人员疲于工作,难以保持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

2.“双师型”师资力量不足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对“双师型”师资的需求较大。扩招之前,泉州高职教育所需的“双师型”师资已经不足,大幅扩招之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教育办学指标数据监测平台显示,扩招后泉州部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缺口进一步扩大(如某扩招院校2020年与2019年相比,“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之比下降5.77%),“双师型”教师整体趋弱,与实践教学工作量的增大不相匹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二)财力资源不足

1.政府财政对生均的补助不足

根据最新的泉州市财政官方文件可知,虽然文件规定从2020年起提高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定额补助基数,但仍低于本科院校的标准,二者差距较之前拉大至5000元;对高职院校继续实行文、理、工类别差异的基数补助标准,特别是文史类院校(或专业)生均定额补助下调至基数的80%。扩招之前,泉州高职院校就存在生均拨款定额补助不足及院校间生均补助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扩招之后,这一问题不仅未能缓解,反而更加突出,以致财力与扩招不相匹配。

2.高职院校支撑自身扩招发展的财力有限

泉州市公办高职院校收入主要来自财政生均定额补助和专项补助,可供自身筹资融资的渠道有限;民办高职院校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及其他收入。大幅扩招后,各院校在校生增加,虽然带来财政生均定额补助和专项补助的增加,但教学成本支出也同步增加,出现“收难抵支”或“收不抵支”问题,这一问题又因各院校筹融资渠道受限而难以缓解,从财力上限制了扩招,院校均存在“紧吃资金”“资金吃紧”等棘手问题。

(三)物力资源紧张

1.硬件设施不够

扩招之后,泉州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宿舍楼、宿舍床位、水电容量、食堂操场、教室资源、实验实训场所、文体活动场所等各类涉及学生的服务保障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如某院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2018年为13.32平方米/人,2019年扩招后降至9.14平方米/人)。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采取一些临时补救措施,例如将校内学生宿舍从4人间改为6人间、校外临时租住宿舍、错时午夜间排课加快教室周转等措施,但这仅是权宜之策,由于新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大、立项难、周期长、见效慢,一时难以解决物力资源不足导致的教学及生活不便、师生不适、家长报怨等问题。

2.硬件资源共享度不高

近年来,泉州市优质高职院校因获得了更多的支持,硬件资源的投入明显优于普通高职院校。而普通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来源有限,投入不足,教育教学设备、实训场所和相关资料相对缺乏,未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一是部分院校内部管理或专业建设规划缺乏“共享”理念及“硬件利用最大化”意识,未形成硬件互享,造成硬件资源的显性或隐性浪费。二是由于各院校在办学理念或管理模式、专业方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实训硬件资源互不开放、不能共享,无法通过共享解决高职院校硬件资源不足问题。而大幅扩招后,各院校都存在硬件资源短缺问题,更谈不上“慷慨解囊”了。总之硬件资源总体共享度不高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和师生管理带来诸多挑战。除此之外,还存在各资源要素之间配置结构(比例)不合理问题,比如教学人员与行政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比例不合理,教学人员占比不足。教学人员中,课程教学人员与实训人员比例失衡,实训人员偏少等,这些都会影响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效能的最大发挥。

四、泉州市高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工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针对高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考核工作机制不健全,泉州各高职院校也未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致使资源配置具有盲目性和任意性,加剧了扩招后的资源紧张。二是相应的保障工作机制不健全,根据教育资源的构成和影响因素而应建立的“主体责任机制、资源管理机制和共享机制”不完善,如政府在高职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还不明确(仅在资金投入方面发挥作用),缺乏引导高职院校资源配置的机构和资源共享的协调部门。三是学校行业企业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在政策制度保障、合作理念、实际运作方面尚存在空白,在实践中未能产生较好的资源配置效益。

(二)高职教育基础整体薄弱

泉州市高职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或新办、或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办学基础“先天不足”。一是泉州市高职院校数量较多(2020年全市高职院校达12所,其中公办院校5所),给政府财政造成较大压力。从《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看,在教育固投增速方面2019年较上年增长39.8%,但到2020年较上年则降至-17.1%。二是虽经过30多年的发展,但由于部分院校仍受原办学理念或办学模式的影响,在办学定位及发展战略上不够清晰,建设规划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影响了校园规划、教育设施、师资队伍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近年来泉州推进的“双高”建设计划虽然促进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客观上也加大了高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高职院校资源远多于普通高职院校,公办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多于民办高职院校。面对高职的扩招举措,很多院校自然难以应对。

(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举步维艰

一是師资数量增补难。传统意义上的新进人员入职流程长、难度大,一时难以补足。二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多数院校的新进人员多为高校毕业生,缺乏教学实操能力,老教师缺乏实务经历和经验,“双师型”教师不足仍然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短板。由于薪酬差异,高职院校对企业的能工巧匠等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三是师资素质提升缓慢。培养合格的教师需要较长的周期,受财力不足、教学任务重、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培养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力度不足,加上教师本人对此缺乏紧迫性,以致教学素质提升缓慢,难以满足大幅扩招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四是师资力量流失严重。高素质高职称教师更易被优质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等所吸引,造成院校师资流失较为严重。 五、解决泉州市高职院校扩招后资源配置问题的途径

(一)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考评   除对已实施的扩招政策开展评估和检验成效外,要进一步细化、落实政策支持举措,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保障机制,以主体责任机制、资源管理机制和共享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为抓手,保证其资源的配置到位。一是责任制管理。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体责任,明确高职院校在教育资源配置的主导责任及调节作用,改进责任主体履责的激励机制,从履职清单、履职成效、履职监督等方面强化对履职的考核与评价。二是精细化管理。政府相关部门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平台对高职院校的资源配置进行宏观监控,各院校也要运用信息技术对使用资源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从开源和节流上解决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效益管理。要强化教育资源的效益意识,既要注重教育资源的适度开发,更要注重合理利用,通过建立科学的教育资源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教育资源效益的检测,促进院校合理配置资源。

(二)整合师资力量,改善人力资源供给

1.扩宽师资供给渠道

高职院校应多渠道引进人才。一要根据年度招聘计划,通过政府人社部门统一组织招考招聘所需人员,缓解教职工人数不足问题;二要根据高职院校各自的工作需求,扩大自主招聘比重;三要根据《中共泉州市委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港湾计划”的若干意见》,结合本校实际,通过制定人才引进办法等措施,引进各种所需人员;四要加强校企合作和院校之间的合作,探索实现校企、院校之间人力资源的“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提高社会师资资源的利用率。

2.灵活拓展“双师型”教师供给来源

高职院校要通过“聘引并进”,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聘请、培养和评价机制。灵活扩大相关人员编制,按需设岗,通过公开定项招聘、项目承包、产教合作等方式拓展“双师型”供给来源,特别要依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教师招聘标准,招聘和引入非科班出身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着力补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缺口。要积极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多种途径成为“双师型”教师;要在内部分配制度上对“双师型”教师给予适当的利益倾斜,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激励机制。

3.建立区域师资共享资源库

泉州市高职院校由于各自办学定位不同、专业体系不同、办学的具体模式不同等,存在师资资源“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从宏观上整合共享师资资源。因此,泉州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统筹、指导和协调建立泉州区域师资资源库,为各高职院校共享师资资源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方便各院校在师资资源配置上的合作,提高社会师资资源的利用率。

4.重视返聘退休教师

高职院校的退休教师大多是中高级职称,能够胜任教学、科研或咨询服务等工作,特别是近五年退休的教师,大多身体状况较好又具有较充裕的时间,是高职院校缓解师资不足的宝贵资源。高职院校要通过返聘、聘请兼课等形式充实师资队伍,让退休教师发挥经验优势,对青年教师“传、帮、带、培”,起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缓解当下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改善师资结构等作用。

5.优化师资结构

高职院校要完善师资培养机制,通过“传,帮,带”和教、学、研、产相结合及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优化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强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优化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与企业或行业共建“产教融合培养中心”,送教师“下企业”“下车间”,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具体岗位要求,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革教师评价“指挥棒”,设定科学的内部考核机制和职称评聘条件,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畅通合适的晋升渠道。

(三)扩宽融资渠道,弥补资金缺口

1.增大政府财政支持

市政府要更好发挥在高职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动承担起部分办学资金的重担,通过年度政府财政预算,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帮助高职院校缓解扩招带来的资金压力。一是逐年提升所属公办高职院校的生均定额补助金额,并力争与福建省属高校生均补助金额相持平;二是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年度专项资金,作为院校扩招的资金补贴,帮助化解公办高职院校的债务压力;三是由政府方面牵头融资,成立社会公益教育基金组织,以适当的渠道,支持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四是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拓展办学融资的渠道。

2.增强院校自身造血功能

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等、靠、要”观念,主动作为,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切实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一是充分利用职业院校教育优势,积极面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如成人函授、短期培训、定向培养等),增加院校收入;二是错时盘活校区资源,提高资源效益,例如利用周末及假期时间,与政府、企业合作承接相关考试培训任务,获取资源效益;三是在力促增收的同时,注重节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并运行好预算分配机制、执行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价与管理机制,全力实施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强化需求、成本、效益多元约束,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3.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泉州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协调高职院校及相关主体,构建多主体参与的高职教育资源(尤其是资金)筹措体系,如允许学校行业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展合法的项目融资等,以缓解职业院校办学资金不足问题。

4.重视发挥校友的力量

校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友的支持力量,健全校友组织机构(即校友会等),积极做好校友的联络、沟通和凝聚工作,创新校友工作方式,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向心力、凝聚力和关注度,积极争取校友的资源支持。例如在每届毕业生中聘请校友联络员,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联络和服务工作;通过举办学校周年庆祝、校友联谊会等方式做好与校友的联谊工作,热情为校友提供服务。

(四)完善硬件设施,补齐物力资源短板

1.科学规划投建硬件设施

为解决“硬件设施建设周期较长,硬件需求时间紧”的矛盾,须科学规划和投建硬件设施,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硬件的建设效率,缩短硬件建设周期。为此,高职院校要扎实开展调研,精准测算硬件需求,重点投建当前急需投建的学生生活设施和实验实训设施等;要“常规与特事特办”相结合,简化不必要的程序,缩短建设工期,尽早补齐物力资源的短板。

2.合理调配共享硬件资源

要精细化管理硬件资源,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对教育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跟踪,及时调配,优化资源利用和共享;健全硬件资源流动机制,避免资源浪费;通过多种途径扩展硬件设施来源,打破以院系为单位的设备管理体制,整合硬件资源,如组建公共实验实训中心等,通过内部的硬件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

3.挖掘行业企业资源

泉州是全国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民营经济高度发达,高职院校要坚持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健全校、行、企合作办学机制,正确处理校行企权益分配关系,激发行、企主动参与高职办学。通过“协作互利”,强化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构建“行中校”“厂中校”,以满足部分院校实验实训及“二元制”学生的教学需要;通过行业租赁或有偿使用、补偿等方式,解决院校办学设备不足的燃眉之急。

此外,泉州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高职教育资源结构配置的研究,通過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立项研究、深度调研等,探求高职教育资源结构合理配置的模型及相应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必要的检测与评估,指导和促进高职院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缓解扩招所带来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活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梦卿,赵国琴.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愿景、实施困境与保障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1,4(5):113-120.

[2]邢晖,郭静.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政策落实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江苏高职教育,2019,19(4):1-5.

[3]唐景莉,卢丽君,韩晓萌.扩大办学自主权:有序激活人财物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效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6(Z2):18-21.

[4]杨灿荣.论校企合作关系的性质及其启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6):99-103.

[5]韦莉娜.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J].职教论坛,2015(19):13-19.

[6]马树超,郭文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战略意义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88-91.

[7]于禾,李峻.“百万扩招”背景下的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1,20(3):24-30.

[8]杨晓莉,陈颢.高职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及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0(3):42-46.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Quan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From the National Policy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rollment Expansion

CHEN  Liang

(Quanzhou Economics and Business College,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Abstract: In 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policy of enrollment expans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insufficient education resource in Quanzhou has made the effect of enrollment increase undesirable. Starting from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based on some key issues such as "human resources,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material resources ",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optimize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Quanzhou through optimizing management mechanisms, utilizing resources efficiently, integrating teaching staff, improving human resources supply, broadening fund-raising channels,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s as well as material resources.

Key words: Optimized Configur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Enrollment Expansion; Quanzhou

收稿日期:2021-06-29

作者简介:陈良(1983),男,福建泉州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此文為福建省教育厅2020年度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百万扩招背景下泉州高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项目编号:JAS2068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百万扩招优化配置泉州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百万扩招政策下高职教育的应对与转型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百万扩招”任务的责任分解
论我国法院职权的优化配置
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
合理配置QoS改善校园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