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质量建造的建筑工人职业能力提升实施路径

2021-09-03 11:19陈大伟路禹轩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筑工人建筑业职业技能

陈大伟, 路禹轩, 刘 杰, 李 平

(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 北京 100070;2.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北京 100070)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党和国家工作安排的战略高度,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各类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提出了当前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新的总体思路和系统规划,为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建筑业作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直接促使我国农民工成为建筑施工作业的主要劳动者和生产主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有5437万人,占全国农民工的近五分之一[2]。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新时期建筑工人队伍是实现我国建筑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建筑工人结构与职业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比较借鉴了先进制造业和发达国家建筑业工人培养的经验和模式,提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建筑工人职业能力目标及提升职业能力的实施路径和相应对策建议。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职业能力培养经验借鉴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历经曲折的发展和对其他国家培养模式的借鉴后最终确定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3]。顾明远等[4]在分析了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后提出职业能力培养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李德方等[5]在对日本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要重视实践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王雁琳[6]提到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不能仅依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应该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理论实际相结合才能得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张亚英[7]认为我国建筑工人难以适应装配式建筑的改革发展需要,亟需对现场建筑工人和准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加大培育,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化水平。尹莹莹[8]研究指出当前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跟不上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要求,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建筑工人职业能力以适应新常态的发展需要。刘丽娜等[9]提出保障 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和政府合作培训建筑业农民工顺利进行的对策和建议。综上,我国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建筑工人职业能力水平难以适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亟须建立适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依据行业实际需求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以此来更好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国外有关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早于我国,Adam[10]指出劳动技巧的熟练程度和判断能力的强弱必然制约人的劳动能力和水平,而劳动技巧的熟练水平经过教育培训才能提高。Dessler[11]认为,培训是为雇员提供或者传授利于其完成本职工作所须基本技能的过程。Taylor[12]系统地提出培训相关原理及其实施体系。综上,国外的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做好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建筑工人职业能力的必要手段,

1.2 先进制造业及发达国家经验借鉴

(1)先进制造业经验

通过对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分析,制造业工人已经从最初的低素质、低技能手段谋生逐步发展到对文化水平、技能水平有更多元的需求。先进制造的教育培训体现推出“订单班”培养方案、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持续推进1+X,现代学徒制、引入职业技能终身学习制度,并以“大国工匠”的榜样力量进行先进制造业职工的技能推广,先进制造业工人的技能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同时,统一的技能评价和考核指标可以在行业内形成统一的技能标准,保证生产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

(2)发达国家经验

对发达国家建筑工人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发现其培训体系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建筑工人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以实践为本位,美国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德国的双元制、瑞典的三元制等均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并重,要求学员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为雇主劳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2)有固定的经费支撑,国外建筑工人培训费用实现了承担主体的多元化,主要由商会、工会、建筑公司和政府共同分担。3)是实现了完整的培训组织和承办组织以及完善的产业工人个人培养计划[13]。国外对建筑业工人的职业能力培养实现了制度化,政府通过颁布法令约束建筑公司和相关社会部门对建筑工人实施培训[14]。4)构建了完善的技能评价机制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以英国为例,英国具有完善的技能评级标准,规定了各类型的上岗证,并根据技能不同发放不同颜色的技能卡,同时英国的培训机构通过对从业者的技能跟踪,判断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是否达到标准,对不合格的从业者进行技能再培训,严重的会吊销职业资格,以此保证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达到岗位要求。表1为国外建筑工人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及主要特点。

表1 国外建筑工人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及主要特点

2 建筑工人职业能力现状及职业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2.1 职业能力现状

为了解我国建筑工人结构与职业能力现状,探究我国建筑工人职业能力提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筑工人能力提升的实施路径,通过整理文献和专家访谈后进行设计问卷,并向全国范围内的建筑工人发放3万份问卷。此次问卷发放涉及各个年龄段,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3675份。

(1)年龄结构

经过对问卷调研结果的统计,并根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工人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农民工老龄化水平。我国51岁以上的建筑工人占比达29%,41~50岁的建筑工人占比达33%,30岁以下的建筑工人占比为13%(图1),从当前数据分析,我国建筑工人人口结构呈现纺锤型。

图1 建筑工人年龄结构

(2)受教育情况

经过对问卷调研结果的统计,我国建筑工人和全国农民工受教育情况基本一致: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阶段,获得小学学历的建筑工人比例为9.21%,获得初中学历的建筑工人比例为51.64%,获得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建筑工人比例为24.67%,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14.47%(图2)。

图2 建筑工人受教育程度

(3)建筑工人从业时间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图3):在建筑业工作了15年以上的建筑工人占比25%,22.7%的人在建筑业工作了10~15年,24.67%的人在建筑业工作了5~10年,16.12%的人在建筑业工作了3~5年,有11.51%的建筑工人从业时间少于3年。

图3 建筑工人从业时间

(4)技能培训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图4):最近一年内从未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人占总数的45.72%,参加一次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人占比为20.39%,参加三次及以上培训的工人占比为20.06%。

图4 建筑工人最近一年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次数统计

(5)职业技能鉴定情况

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图5):66.45%的建筑工人未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获得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等级的工人仅占工人总数的18.1%,15.46%的建筑工人获得了初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图5 劳动部门颁发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持证情况

(6)建筑工人对新型建造方式掌握情况

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建筑工人对新型建造方式的了解十分匮乏,调查显示仅有16.78%的建筑工人了解“建筑构件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新型建造方式(见图6)。

图6 建筑工人对新型建造方式是否了解

(7)建筑工人对智能设备的应用情况

建筑工人目前从事的岗位工作主要依靠手段还是体力或半体力,其中采用纯体力手段从事岗位工作的占比49.67%。在对建设项目智能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图7),很少使用或从未使用过智能设备的建筑工人占工人总量的68.42%,建筑施工中新技术的普及率相对较低。

图7 建筑工人对智能设备的应用情况

2.2 职业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影响建筑工人职业能力各项指标的权重,最终构建了建筑工人职业能力评价模型。

(1)职业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结合专家调研的结果,本文选取7项指标作为建筑工人职业能力评价的原始指标,分别是年龄X1、受教育程度X2、从业时间X3、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X4、职业技能培训次数X5、建筑工业化了解情况X6、智能化设备使用情况X7。

(2)主成分分析适用性检验

本文使用SPSS 20.0软件,通过KOM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进行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KOM值等于0.803,说明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artlett球体检验结果为88.605,Sig值为0.000,说明相关系数矩阵不太可能是单位阵,即各个指标是相关的。两项结果检验都表明了该数据适用因子分析法。

(3)主成分分析过程

由表2可知,前2个主成分解释了全部方差的70.451%,说明提取的2个主成分能够代表原来7个建筑工人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信息的70.451%,所提取的主成分评价上市银行经营业绩已有一定的把握。因此,提取2个主成分,分别为Y1,Y2。

表2 主成分结果

根据2个主成分系数得到Y1,Y2的线性组合:

Y1=0.44X1+0.466X2+0.435X3+0.442X4+

0.236X5+0.239X6+0.302X7;

Y2=-0.024X1-0.402X2-0.244X3-0.155X4+

0.31X5+0.3X6+0.754X7。

由上式可知,在主成分Y1中,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X4、职业技能培训次数X5、建筑工业化了解情况X6、智能化设备使用情况X7的系数绝对值大于其他变量的系数绝对值,所以Y1是4个职业能力指标来综合反映,它标志着建筑工人接受职业能力培养情况,只有不断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新技术的普及应用,才能让建筑工人适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职业能力的需求及标准。在主成分Y2中,年龄X1、受教育程度X2、从业时间X3的系数大于其他指标,所以Y2主要由这3指标集中反映。它标志着建筑工人自身的基本职业素质,通过提高建筑工人基本职业素质可以大幅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效果,提升职业能力培养效益。表3为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3 主成分分析结果

为了对个体进行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根据主成分因子Y1和Y2在职业能力评价指标模型中的占比进行加权计算,最终得到建筑工人职业能力评价的计算结果Y:

Y=0.234X1+0.186X2+0.195X3+0.214X4+

0.178X5+0.178X6+0.287X7。

通过上式可知,在建筑工人职业能力评价中,从业时间X3、年龄X1、职业技能培训次数X5、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X4的权重高于其他指标,因此这4个建筑工人职业能力评价指标对建筑工人职业能力水平影响较大应进行着重关注。

3 建筑工人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及实施建议

根据模型得出的对建筑工人职业能力影响权重较大的4项指标:从业时间、年龄、职业技能培训次数、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提出了如下建筑工人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及实施建议。

3.1 提高建筑工人组织化程度和归属感

将“以人为本”作为推进建筑施工劳务资质改革的重点和落脚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引导现有劳务企业转型发展,协助具有一定规模的劳务公司转型并发展成为总承包商或专业承包商。鼓励小型微型劳务企业持续打造自身专业特色,不断向专业作业企业成长转型。

充分发挥劳务班组或技能型建筑工人的带头作用,要鼓励他们建立经营性企业,大力发展专业作业企业,实现建筑工人的创业引领,成为培养产业工人的主要载体。鼓励有能力的地区为建筑工人建立服务园区,实施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建筑工人在当地和附近就业。

持续深化用工制度改革,用人单位应依法与建筑工人签订劳动合同,编制并推广适合建筑业特性的简易化劳动合同范本,确保劳动合同制度的有效实施,对签订合同的工人进行实名登记,严禁未实名登记的建筑工人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

加快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建设,企业直接和建筑工人确定一种稳定的雇佣关系,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

3.2 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引导建筑行业建立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形成校企结合的建筑工人培养平台,共同筹措建筑工人培训的相关费用。依靠校企合作机制使建筑业的学校和企业在培训建筑工人方面形成伙伴关系。同时,学校应当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秉持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原则,帮助企业突破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关,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长效合作打造坚实基础。

引导新型建造方式探索与应用,顺应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对建造方式的新需求以及所衍生的新业态和新技术,在新专业设计、现有专业优化和融合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整合行业、企业、院校的教学资源,三者共同参与设计职业技能培养方案,在把握新机遇的同时应对新的挑战。

职业院校做好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建筑业工作时间长,工人参与培训时间少的特点,对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实施弹性化的学习时间和分期学分制管理。对在校学生积极探索“3+2”的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作到走出校园即可上岗,避免企业二次培训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积极推广“双师”制度。完善教师队伍选拔,降低对专业教师学历门槛的要求和限制,通过校企融通的合作方式对教师进行培养,深化校企间的互聘共用模式,共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

3.3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建筑工人可以根据他们的工作年限、专业类别和工作类型进行评估,并可分为高级、中级或初级专业人员。对于建筑工人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应由其他具有一定相应技术知识和专业资格的认证鉴定单位和组织机构,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根据其技术认证、考核和鉴定的成绩来决定其技术等级。

构建全国统一的建筑业工人信息管理平台。在建造建筑技术人员实行注册管理后,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业工人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上对建筑工人的从业年限、技能进行信息化管理,并设雇主、雇员相互评价,执业人员的信息也可在相关网站上查询。通过建立该平台有助于信息的透明化,保证建筑工人的质量,提高建筑工人的相关素质,促进建筑行业的规范化。

打通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道路,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衔接,推动建筑业企业将薪酬待遇与建筑工人技能等级挂钩,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培育技能化产业工人队伍。

4 结 语

本文分析借鉴了先进制造业和发达国家工人职业技能培养的先进经验,通过问卷充分了解了我国建筑工人结构情况和能力现状,并构建了建筑工人职业能力评价模型。模型显示,建筑工人的从业时间、年龄、职业技能培训次数、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四项指标对建筑工人职业能力培养影响权重较大。基于此,从改革企业用工模式、加强工人技能培训、建立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建筑工人职业能力提升的实施路径和相应对策建议。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建筑业职业技能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那个令我尊敬的人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