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的跨区域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1-09-03 10:07蔡楚瑜张琦睿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总产值建筑业老龄化

蔡楚瑜, 张琦睿, 苏 星

(浙江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建筑业亟待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实现节约工程成本、缩短工程工期、提升工程质量、保证安全施工、加强绿色节能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劳动力需求较大的行业,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受到了劳动力老龄化的巨大影响。我国建筑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者体力、反应灵敏度和操作精确度有较高要求。一方面,中老年劳动力体力、精力有所衰退,反应灵敏度降低,操作的精确度变差,不仅有可能影响工程质量,还更有可能出现人身安全事故[1];另一方面,大部分中老年工人技能更新较慢,相对不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常常无法适应机械化和智能化施工环境;另外,中老年工人对新的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安全知识等通常不够熟悉,在生产实践中工程质量意识和工程安全意识薄弱,这也是造成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定义,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821万,占比为7%,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这一指标也持续攀升,截至2019年底,我国六十五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已经占人口总数的12.6%。我国劳动力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

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分化较大,建筑业发展不均衡,在全面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与区域具体发展状况和战略相结合。根据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程度、市场规模大小、居民购买水平、投资及财政能力、技术开发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八大综合经济区(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及大西北地区八大经济区域,见图1)的构想,分别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及大西北地区[2]。

图1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划分

在宏观层面上基于八大经济区域对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综合考虑我国不同区域建筑业发展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该地区建筑业老龄化问题的策略建议。而现有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的相关研究大多从企业、个人等角度开展。如戴国琴[3]认为改善建筑业农民工生产生活环境、加强建筑业农民工权益维护、提高建筑业劳动力工资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建筑业劳动力不足及老龄化问题;Ho[4]提出人工替代措施如预制化、机械化和员工多技能化等可以减少劳动力需求,另外改善整体就业条件和工作条件来增强行业吸引力、引进更多国外工人,都可以有效缓解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本文则从宏观角度,针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建筑业发展情况和劳动力老龄化数据展开分析,从科技驱动与市场驱动两方面着手,针对不同区域的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和区域建筑业发展情况,研究各区域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解决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方面的潜在方案。

1 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

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现有的建筑工人年龄渐长;另一方面,作为建筑业工人的重要劳动力来源,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业的意愿越来越低。

1.1 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的划分,劳动力可以依据年龄结构分为青年劳动力(16~29岁)、中年劳动力(30~44岁)和老年劳动力(45~64岁)。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随着20世纪末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劳动力也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参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口径,结合我国2012—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给出的人口统计数据,调整劳动力年龄结构统计范围为15~29,30~44,45~64岁,则2010年,我国老年劳动力比重为32.67%,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至41.95%[5,6]。与此同时,30~44岁中年劳动力比重虽无明显变化,但15~29岁青年劳动力比重由2010年的33.08%下降到2019年的25.81%(图2)。劳动力老龄化将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7],并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8]。

图2 2010—2019年全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伴随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其年龄分化也在加剧。在全国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建筑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却没有足够的行业吸引力吸纳更多的年轻劳动力,也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的严峻考验。根据建筑行业披露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从事建筑行业的劳务工作者主要集中在35~55岁这一年龄段,80,90后所占比例很低,劳动年龄出现断层现象,这意味着当老一辈的农民工从建筑市场退出的时候,建筑行业用工荒的问题将进一步被激化[9]。在高老龄化率和低“人口红利”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业农民工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提取的建筑业从业人员年龄构成数据,以45岁及以上年龄作为老年劳动力,以30岁以下作为青年劳动力,2010—2019年间,青年劳动力比例从21.1%下降至17.0%,老年劳动力比例却从29.5%上升至43.8%[10](图3)。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不仅会使得产业效率降低,还会带来更多的生产安全隐患。老年人的体能水平较低,这会影响他们的整体工作表现和生产率[11];由于身体机能的限制,他们也更容易发生事故[12],受伤成本更高[13]。劳动力老龄化会对建筑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进一步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14]。

图3 2010—2019年建筑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1.2 进入建筑业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减少

中国的农民工是很多行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业是为这一群体提供就业机会的第二大行业,仅次于制造业[15,16]。国家统计局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17]表明,2019年建筑业雇用的工人中有80%以上(5400万)是农民工。根据2008—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和2008—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及建筑业增加值变化如图4所示。从2014年起,进入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连续四年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与此同时,建筑业增加值从2014—2019年一直保持着3.5%~7.7%的增速。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广阔,对劳动力的需求依旧旺盛。但是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得我国建筑业劳动力供需已经出现失衡,这点从近年来建筑业“用工荒”“招工难”的实际现状也能窥探一二,建筑市场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格局,一方面会使得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会促使建筑企业纷纷提高雇佣劳务工人的用工成本,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18]。

图4 2008—2019年建筑业农民工数量及建筑业增加值变化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指80年及之后出生的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择业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考虑工资待遇的同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社会地位、职业形象等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近年来经济模式的发展造就了大量能够提供就业机会的新行业,许多物流、中介、餐饮、文娱相关的城市新兴产业对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根据2009年数据,上一代农民工(指80年之前出生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比率为27.8%,而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比率仅为9.8%,相差18%[9]。可见建筑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从业吸引力不断下降。这与传统建筑业重体力劳动多、科技含量低、工作环境差的职业形象不无关系。

2 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数据的跨区域分析

本文从宏观角度,针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展开分析,从科技驱动与市场驱动两方面着手,研究各区域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解决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方面的潜在方案。一方面,科技驱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和职业形象,吸引更多劳动力进入行业。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报告表明,标准化、模块化和预制化生产、信息科技、现代化施工设备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重体力工作,并提高建筑业的生产率[19]。行业更高效运转,建筑业持续有新的增长点,可以保持行业吸引力,优化产业结构[20],有效缓解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另一方面,市场驱动从劳动力供需角度出发,通过提高行业资本投入和增加市场规模来形成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吸引力,提高劳动力待遇,吸引更多建筑业从业者。

2.1 我国各区域建筑业劳动力现状

本研究选取国家统计局31个省份数据,按图1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2010—2017年度建设工程行业从业人数如表1所示,建设工程行业从业新增人数如图5所示。

图5 2010—2017年度建筑业从业人数新增变化曲线

表1 2010—2017年度建筑业年度从业人数 万人

从各地建筑业从业年平均人数看,东部沿海地区建筑业从业人数最多,高达601.88万人,西南地区、长江中游的建筑业从业人数位列第二和第三,分别为384.12,376.77万人,但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仍较大。南部沿海、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地区的年平均从业人数在200~400万之间,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年平均从业人数在200万以下。各区域2010—2017年建筑业从业人数波动最大的是东部沿海地区,数据标准差达229.84万,远远高于其他区域;波动最小的是西北地区,数据标准差为19.02万。

从建筑业从业人数年度新增情况看,各区域2014年前每年均有增加趋势,从2015年开始,每年仅有一个或两个地区从业人员数量有小幅增长,其余所有区域从业人员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其中东部沿海区域建筑业从业人数波动最大,而南部沿海区域是所有区域中建筑业从业人数降幅最小的区域,也是2017年建筑业从业人口不降反升的唯一区域。

2.2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收集了八大经济地区2010—2017年建筑业劳动力从业人数、各地区研发投入总额、专利申请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水平等建筑业相关数据。通过对各因素的初步分析,选取八大经济地区2010—2017年建筑业劳动力从业人数、各地区研发投入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和建筑业总产值作为最终样本数据[21]。研发投入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均根据年份除以对应的货币通货膨胀率系数换算成2010年水平。对各变量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区域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各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与研发投入、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北部沿海、黄河中游、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研发投入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与研发投入拟合度较好(R2>0.8)。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与地区总产值拟合度较好(R2>0.8)。南部沿海、黄河中游、西南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与建筑业总产值拟合度较好(R2>0.8)。

2.2.1 北部沿海

北部沿海区域建筑业工业人数与研发投入和地区生产总值有较高的拟合度。北部沿海的区域位置特殊,我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的中心北京市就位于此区域,相关产业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建筑业从业人数与地区总产值较高的拟合度也充分印证了其良好的地域吸引力。结合对研发投入的高拟合度和对建筑业总产值的低拟合度,说明当前该区域建筑业在农民工择业过程中竞争力薄弱,仅仅依靠薪资难以有效吸引足够的劳动力,而新科技带来的工作环境、质量和时间上的优化有潜力在其择业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2.2 南部沿海

南部沿海建筑业从业人数与建筑业总产值拟合度较高,与研发投入、地区总产值拟合度较低。南部地区具有较成熟的市场,并且随着经济增长有较丰富的劳动力可以填补新增劳动力空缺。南部沿海区域是全国所有区域中建筑业从业人数降幅最小的区域,也是2017年建筑业从业人口不降反升的唯一区域,这充分映证了南部沿海区域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同时该区域建筑业从业人数与地区总产值和研发投入拟合度较低,一方面反映出南部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劳动力拥有除建筑业外的大量从业选择;另一方面说明该区域目前对建筑业劳动力的吸引力主要还是来自于建筑业的体量增长而非科技进步带来的工作质量提升或工作条件改善,未来需要切实做好建筑业科技的落地工作。相比其他区域,南部沿海地区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相对缓和,在政策制定方面建议目光放长远,通过发展建筑机器人和自动化科技,减少对劳动力体力的要求,并逐渐发展为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

2.2.3 黄河中游

黄河中游地区建筑业从业人数与研发投入、地区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的拟合度均较高,反映了建筑业劳动力对这三方面因素的敏感程度均较高。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发展速度很快,分析结果也体现了该区域建筑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科技创新和经济投入的作用下,该区域的建筑业有望吸纳更多劳动力,有效推动建筑业发展和农民工就业。政策制定方面可以充分考虑该区域的高敏感度,首先大力发展建筑业,然后通过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其他产业。

2.2.4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的建筑业从业人数与研发投入和建筑业总产值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与黄河中游地区类似,西南地区近年来也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其建筑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而与黄河中游不同的是,该区域的建筑业从业人数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拟合度不高,某种程度上说明该区域的劳动力在择业时更偏向从事建筑业,西南地区全国第二的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也侧面支持了这一推测。政策制定方面与黄河中游有一定的类似,但建议充分发挥建筑业的集聚效应,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其他产业的建设。

2.2.5 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建筑业从业人数与研发投入的拟合度较高。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其建筑业从业人数、地区总产值和建筑业总产值在八大综合经济区域中均排在最后,且远低于平均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简单推论科技驱动就是该区域建筑业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方案,而需要进一步深挖影响该区域建筑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相对欠发达地区,其建筑业的基本发展问题比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更严重。建议结合本区域建筑业的实际情况,在西部大开发中找准定位,积极扩大招商引资,扩增建筑市场容量,吸纳更多建筑业劳动力;同时提高建筑业机械装备率和现代化程度,提高工程效率。

2.2.6 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

这三个地区的建筑业从业人数影响因素较复杂,与研发投入、地区生产总值和建筑业总产值拟合度均不高,而这三个地区在地理位置、地域文化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具体问题的发现和分析需要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工作。

东部沿海是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区域,但同时也是数量波动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包含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三者均为传统建筑大省、强省,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按照预期建筑业增长能够带来良好的行业吸引力,现在却面临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严峻挑战。结合现实情况来看,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吸引力与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这为东部沿海区域带来了众多劳动力流入人口。但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众多新兴行业对比,建筑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不足,流入该区域的劳动力很多并未进入建筑业,这也是东部沿海建筑业在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的一个问题。该区域建筑业企业应面对这个现实,切实做好科技发展与成果落地工作,积极推进企业转型,一方面勇于承担建筑业重大项目,攻克技术难题;另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将自身技术带到全国其他区域,通过其他区域劳动力的参与来弥补自身缺口。同时勇于尝试新科技,切实通过科技发展来优化建筑业工作环境和职业形象,并逐步减少建筑业对一线劳动力的刚需。

长江中游建筑人员年平均从业人数位列全国第三,在2014—2017年全国建筑业从业人口出现较大缩减的情况下,长江中游区域的建筑从业人员数也仅在一定范围内小幅波动。近年来该区域地区总产值、建筑业产值与研发投入增长明显,但建筑业劳动力数量增速缓慢。这说明长江中游地区虽经济发展逐步向好,但建筑业并未在此轮经济发展中被很好地带动,形成新的行业吸引点。一方面,长江中游区域本就是劳动力对外输出重要区域,目前区域经济吸引力还不够,本地劳动力流失,也难以吸引足够的外来劳动力。另一方面,建筑业也未表现出较其他行业更强的行业竞争力,在劳动力择业时优势不明显。该问题的解决既依赖于区域全行业的发展,也需要站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升建筑业科技水平,提高人均效率,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强建筑业活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有潜力取得成效的发展策略。

东北地区的建筑业年均总产值在八大综合经济区域中排名倒数第二,仅比西北地区高。在2013—2017年期间,东北地区的建筑业总产值连续四年每年收缩幅度均在10%以上,2015年更是下降了20%以上。建筑业产值大规模萎缩,行业进入衰退期,建筑业劳动力很自然地大量流失。重焕区域行业吸引力,留住本地劳动力,是东北地区建筑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政策建议

3.1 将建筑业老龄化问题对策纳入全局统筹规划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进入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需要往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而建筑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正在不可逆转的加剧,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意愿低,因此要重视建筑业老龄化问题,尽快做好应对建筑业老龄化的相关准备,把积极应对策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谋划,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之路。

3.2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缓解建筑业老龄化压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够带来建筑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比市场驱动,科技驱动能够更好地从源头上解决建筑业劳动力的老龄化问题。科技驱动的短期发展策略为加强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一方面改善建筑业工作环境,塑造正面的职业形象,吸引年轻劳动力加入,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机械装备率和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重体力劳动,弥补老年从业者体力和精力上的不足。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切实提高建筑业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保证行业的高效运转,并不断开发挖掘建筑业新的增长点,保持行业吸引力。科技驱动的长期发展策略为大力开展建筑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实现建筑业产业结构转型,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刚性需求。

3.3 根据各地区情况制定建筑业劳动力发展政策

通过对各地区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与研发投入、建筑业总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可知,我国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较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业劳动力发展政策的制定。本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初步识别出对北部沿海、南部地区、黄河中游、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可以看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的潜在影响因素更多,需要进一步调研和分析。未来的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研究建筑业农民工流动情况和地域劳动力组成,进一步揭示劳动力数量和年龄与科技发展和经济投入的关系;(2)研究地域文化因素,总结不同地区的农民工的择业心理和择业影响因素;(3)研究新型产业特点和从业人员心理(如外卖、快递、网约车行业等),对比建筑业数据,找出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总产值建筑业老龄化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2014年中国网络视听产业总产值预计达378.4亿元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