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度量研究

2021-09-03 10:07孙乐乐张伟明邓小鹏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筑业国际化指标

孙乐乐, 张伟明, 邓小鹏

(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

国际化是产业扩大生存空间和发展规模的必经之路,对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工程不仅是企业的跨国经营行为,对于国家和区域也是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建筑业“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顺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参与国际工程的企业数量最多,海外营业额、合同额最大的国家之一。

国际工程业务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多领域、多模式、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多等特点,因而项目建设过程中风险较大。虽然中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但仍然存在着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1]。提升建筑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在国际化进程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必须对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进行全面测度,从而寻求合理的改进方向。

产业国际化是指产业内成熟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大型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并能进行研发、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标准也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过程[2]。本文将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定义为中国的建筑设计、工程建造等业务走向国际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动态过程。因此对建筑业国际化的研究既要考虑静态的市场状态,又要考虑动态的变化情况。熵权法和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在管理科学中被广泛应用[3],可以客观、准确地对国际化水平进行测度。本文还引入障碍度分析,识别阻碍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的主要因素,从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改进薄弱部分,提升国际化进程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1 构建指标体系

大多数国际化的研究是在企业层面进行的。联合国贸发会使用三个指标的平均值计算跨国化指数: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海外员工占总员工的比重[4]。针对承包商和设计商的研究大多采用国际收入与总收入的比值、国际业务分布指数、专业领域分布指数[5]、海外管理结构[6]、海外固定资产比重和国际化速度[7,8]等指标。李雪从国际经营业务规模、战略度和成长性三方面对建筑业企业的国际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9]。

研究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可以借鉴其他产业的相关研究。张纪康[10]提出了四个指标:跨国经营指数、外向程度比例、研发支出的国内外比例和外销比例。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包括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价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进出口价格比[11]、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等[12]。可以发现,对产业国际化的评价指标大多集中于国际业务规模和国际市场占比,没有从发展的角度筛选指标,忽视了国际业务逐年的变化趋势。应建立动态的评价体系,系统地把握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

基于以往研究,结合中国建筑业国际化的特点,将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度量体系划分为四个方面:(1)国际业务规模体现了在国际市场中承接业务和生产经营的能力。(2)国际市场占有规模反映了被国际市场接受的程度和市场地位;国际市场占有规模越高,表明中国建筑业的海外市场越广阔,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越明显。(3)国际业务成长性动态地反映国际业务逐年的变化情况;国际业务成长性越强,表明中国建筑业不断获取国际资源,丰富国际经营成果。(4)市场结构比较了建筑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资源分配和经营成果。构建的度量体系如图1(括号内数字为指标权重)所示。

图1 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度量体系

2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度量分析

2010—2019年是中国建筑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发展时段,政府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为建筑业“走出去”提出了多项重大战略,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对这十年的国际化水平进行度量对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用MATLAB软件对这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共有10个样本、17个指标。数据来源为ENR(Engineering News-Record)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2.1 指标权重的设置

本文采用熵权法来设置各项指标的权重。熵权法(Entropy Method)根据各指标的观测值所提供信息量来确定权重,更加客观、科学和准确[13]。

设问题的决策矩阵为A,其中,m为二级指标个数(m=17),n为样本数(n=10);决策矩阵的组成元素为fij,表示第i个样本下的第j项指标。

(1)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且各项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标准化后的决策矩阵Z′的元素z′ij为:

(2)

第j项指标下第i个样本值占该指标的比重为:

(3)

第j项指标的熵值为:

(4)

k=1/lnn

(5)

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冗余度为:

dj=1-ej

(6)

第j项指标的权重为:

(7)

最终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wj见图1。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权重相对集中,多数集中在0.05~0.08之间。国际业务规模指标的平均权重最大(0.0720),表明庞大的业务规模在中国建筑业国际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的测度

TOPSIS法是一种多指标决策方法,通过计算评价对象到正负理想解的距离来判断其优劣程度。TOPSIS法对指标的数量和评价对象的数量没有严格限制,并且该方法能充分利用原始的数据信息,更加准确、科学。本文采用TOPSIS 法对国际化水平进行测度,符合样本量小的要求。

构造规范化的加权决策矩阵Z,wj为熵权法确定的权重,Z的元素zij为:

zij=wjz′ij

(8)

正理想解代表某一指标下的最大样本值,负理想解代表某一指标下的最小样本值。正理想解为:

(9)

负理想解为:

(10)

每个样本到正理想解的欧式距离为:

(11)

到负理想解的欧式距离为:

(12)

每个样本的相对接近度Ci为:

(13)

Ci的值在0~1之间,Ci的大小代表评价对象国际化水平的高低,值越大则该年份的国际化水平越接近于理想值,国际化水平越高。各方面和国际化水平的评分在2010—2019年间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图2 各方面与国际化水平的变化趋势

(1)国际业务规模的评分整体呈上升态势,2018年达到峰值,超过了0.9,表明中国建筑业的国际业务规模较大,实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建筑业供应链的各环节都受到了冲击,增加了经营成本,未来几年国际建筑市场的不确定性上升,预计中国建筑业的国际业务规模会有小幅下降。此外,2014年前的国际业务规模较小,但成长速度较快。2014年以后,国际业务规模的评分稳步增长,2017年以后超越其他几个方面成为国际化水平的最重要支撑;当前建筑业的国际业务规模已达到较高层次,未来应着重提升其他几个方面。

(2)国际市场占有规模的评分于2010—2012年间下降,此后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9年已超过0.8,表明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增速减缓,已达到稳定状态。由于疫情的全球蔓延和不良媒体的炒作,一些国家产生了对华歧视,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挑战。当前中国建筑业的主要区域市场集中在亚非拉地区,通常经济、政治风险较高,提升国际市场占有规模要从开拓其他区域市场着手。

(3)国际业务成长性的评分在曲折中下降,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达到第一个峰值0.893,而后在2017年达到了第二个峰值0.591,此后持续下滑,表明当前国际业务增长水平正处于瓶颈期,国际业务成长性已成为决定中国建筑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未来需要新的推动力促进国际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当前,入围ENR榜单的企业基本都是大型国企,中小企业在国际上尚未崭露头角,应顺应建筑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向大企业“借势出海”,形成发展合力,激发国际业务成长的内在动力。

(4)市场结构的评分自2010年起呈下降趋势,2015年以后小幅度增长后再次下降,2019年已经跌至0.359。近年来市场结构的评分相对于其他三个方面较低,表明当前国内建筑业蓬勃发展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资源配置、生产效益不均衡,尚未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5)国际化水平的评分在曲折中上升,在2017年达到峰值0.677,近年来有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仍需采取有力措施提升国际化水平。

3 障碍度分析

引入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这3个指标进行障碍度分析。因子贡献度是单个因素对国际化水平的贡献程度,即因素的权重wj。指标偏离度Iij是单个样本的标准化值与1的差。障碍度是各个方面对国际化水平的影响程度[14]。障碍度的值越大,表明该方面对国际化的制约程度越高。

第j个指标对国际化水平的障碍度Oj为:

(14)

第k个方面对国际化水平的障碍度Uk为:

(15)

式中:第k个方面包括编号为x到y的指标。

各方面障碍度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图3 各方面障碍度的变化趋势

(1)2010—2014年,国际业务规模是国际化水平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和最大的障碍。这段时期,为了促进建筑业大步迈入国际市场,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和支持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但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认识不够,为了在投标中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很多公司采取低价竞标的方式,但由于国际工程相关经验不足,出现了波兰高速公路、麦加高铁等巨额亏损的项目。

(2)2015—2019年间,国际业务成长性成为建筑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桎梏。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但要使其持续发展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受政治因素影响,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曾对中国高铁毁约,这些事件不利于中国建筑业的声誉和在海外的发展,应在不断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3)市场结构的影响程度近年来稳定在第二位,这表明在国际化进程中需要重视国内外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国际化水平符合当前发展要求。不能只局限于国内市场,也不能片面地追求国际化;科学认识企业当前的国际化水平,并适时调整战略对于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十分重要。

(4)国际市场占有规模的影响程度近年来持续降低,在四个方面中影响最小,这意味着中国建筑业应保持国际市场占有规模的优势,稳健发展其他几个方面。

4 建 议

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实施封锁政策,国际贸易受到限制,全球经济秩序失稳;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和贸易战等因素,国际工程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提高;部分国家借机抹黑中国,打压中国企业的跨国发展,阻碍中国经济的全球化[15]。国际工程也面临着供应链中断、资金流动受限、成本上涨、现场作业受阻等挑战,对国际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前文对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发展障碍的分析,为了在疫情常态化时期更好地促进建筑业“走出去”,提出以下建议:

(1)在扩大国际业务规模的同时,加快国际业务的成长。当前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进程已进入瓶颈期,政府、企业、银行等机构应发挥合力使建筑业稳健、持续地加深国际化程度。疫情爆发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指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也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未来应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支持性政策,确保头部企业的正常运转,减小疫情给国际工程建设带来的冲击。建立健全建筑产业链的安全预警、保障机制,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以共同防疫、共同发展为目标,突破贸易壁垒,确保国际工程供应链畅通。

当前,中国建筑业在交通运输、工业石化、房屋建筑等传统行业中的国际竞争力较强[16],未来既要保持传统的行业市场,又要向高技术含量、高利润的行业市场进军。疫情使得国际工程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提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建筑业国际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政府要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提高建筑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中国建筑业在国际化初期采用成本领先战略来扩大市场份额,企业的同质化使得低价恶意竞争事件频出,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为了激发新的活力,应实施差异化战略,提供多元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应加速转型升级,提升创新水平,延伸产业链,转变为综合开发型,从而满足业主日益提升的需求,突破贸易壁垒。并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5G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建设绩效,采用装配式、自动化机械、3D打印等技术减少施工现场的作业人数,确保疫情期间的人员安全。

(2)均衡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新冠疫情使国际经济秩序重构,各个国家对中国的态度也发生转变,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国际工程的重大风险;中国企业的国际工程市场主要集中于亚非拉地区,这些地区的公共卫生水平较低且医疗条件有限,阻碍项目的推进,此次疫情警示企业要科学地分析风险,合理布局国际市场,并做好合同谈判、应急预案等防控措施。未来,企业应关注重点市场的政策和开发建设计划,结合自身优势寻找专业化市场。做好公共关系管理,“一国一策”,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智慧化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不可盲目地国际化。中国企业在欧美地区则因贸易壁垒而业务较少,这就要求企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市场结构,开拓新的市场。应采取协同策略,既应对内协同,与行业内拥有不同优势的企业合作;也应对外协同,与东道国或第三国的企业合作,获取市场知识,突破市场进入壁垒。

新冠疫情阻碍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进行资金、人员、物资的属地化管理有助于融入当地市场,降低运营成本。为了更好地进行属地化管理,国际工程项目应雇佣一定比例的东道国员工,完善属地化员工的管理体系,注重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能力。并与当地的供应商建立友好关系,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承担社会责任;还要关注外派员工的心理状况,在疫情之下树立民族自信,加强自身安全防护,适应当地环境来高效地开展业务。

(3)打造中国建筑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市场占有规模。着力在2035年建成全球建造强国,全面塑造中国建造业的国际品牌。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担当,树立了中国品牌。在政府的指导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建筑业产能迅速恢复,具备走出国门的实力和资源,应分批次恢复国际工程建设,合理调配资源,保障人员安全。虽然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污蔑和针对华人的攻击阻碍了国际工程建设,但这种情况随着中国对疫情的控制发生了转变。国际承包商和设计商代表了中国形象,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承担责任,以宽阔的胸怀应对误解,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增进理解和信任,争取与东道国的持续合作。

此外,我国的工程标准起步晚、起点低、标准化水平低,应在适应国际标准的同时,不断促进中国标准“走出去”,走向世界前列。在国际项目设计中展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文化,提升中国设计的影响力。政府也应引导企业遵守国际规则,对企业的海外经营、工程进展、违规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树立底线思维,规范企业运营,树立负责任、勇担当、敢创新、重实干的中国建筑业形象。

5 结 语

国际化水平是衡量中国建筑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地位的重要尺度。本文建立了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度量体系,构建了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度量模型,通过障碍度分析识别了主要障碍因素,使度量结果更加科学、全面和准确,并针对建筑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建议。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建筑业的发展,并提出了重大战略举措。疫情常态化为国际工程市场带来持续冲击,但挑战中也孕育着机遇,我国应充分借鉴国际工程强国的经验,加强建筑业国际化的顶层设计,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在政策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发挥合力,不断提升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水平。

猜你喜欢
建筑业国际化指标
聚焦港口国际化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