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档案建立新模式

2021-09-03 00:20刘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高中生

刘欣

摘要: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目前普遍采用的为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测量的工作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主题性艺术表达”这个新概念,并探索出了将其运用在高中生心理档案建立中的方式方法。文章列举了三种可以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使用的主题性艺术表达活动。通过完成这些活动,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背后隐藏的信息。活动产生的文本图形信息能够成为真正有用的、可用的学生心理档案。

关键词:主题性艺术表达;心理档案;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61-04

一、研究背景

(一)学校心理档案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是如何操作却值得深究。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是选取某个或多个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然后保存测量数据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在操作伦理上,对未成年人进行专业心理测量需要征得家长的同意,但学校却难以做到事前告知家长并获得监护人的同意。其次,在测试的有效性上,目前学校常用的心理量表有不少早就超过了该量表的使用有效期,测量结果不见得准确。再次,在对心理问题的呈现度上,心理测试所产生的仅為数据性结果,难以反映学生内在心理具体问题及其信息背景。最后,心理档案应该是反映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发展的动态轨迹,而绝不是在高一入学时做一次心理测试,然后把测试结果束之高阁。

所以,学校该如何才能较为真实、全面地了解所有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为每一位学生建立纵向、动态、有效的心理档案,是一项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表达性艺术疗法概述

表达性艺术治疗起源于艺术治疗却有别于艺术治疗。虽然两者都是用艺术创作作为治疗的一种形式,但艺术治疗是基于单一的艺术形式,而表达性艺术治疗则是整合了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表达性艺术心理治疗师依据他们的创造力和治疗目标,决定哪一种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治疗、音乐治疗、沙盘游戏治疗、叙事疗法、舞动治疗、心理剧,等等)用在哪些特定的时间或场景中;决定可以借鉴和使用何种艺术媒介(如:绘画、雕刻、舞蹈、音乐、文学等)帮助人们表达和抒发内心的感受与思绪。由于表达性疗法突破了口语表达的限制,比一般传统心理治疗的对象要更广泛。而自由表达创作所产生的无危险、无威胁性的环境氛围,可以减低当事人的防御机制,抵达当事人内心深处,使之达成与自我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通过寻找自我,与真实自我联结,可以提升对自我内在的觉察,探索自身的内在能量,有助于个体自我的形成。实践研究显示,表达性心理疗法适用于团体辅导模式:在团体中,成员借着分享讨论作品的过程和易接纳的已开放经验,形成情感的共融。总体而言,表达性艺术疗法具有安全性、简易性、独特性、回馈性等特点,它非常适用于自我认知能力低、自省能力弱、深度思考能力还不够的高中学生。

(三)主题性艺术表达

主题性艺术表达是本研究创建的新概念。在本研究中将其定义为:为了整体促进高中生心理成长而开设的、具有多层递进限定主题设置的、由多种艺术治疗模式整合而成的、可应用于高中心理团体辅导的艺术表达模式。该模式除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之外,还可有效运用于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中,成为高中生心理档案建立的新模式。

二、主题性艺术表达在心理档案建立中的具体实施

研究过程中,我在每周一节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尝试了多种适合高中生的主题性艺术表达形式,均各有功效。其中有三种方式简单易行又能直观有效地呈现出学生的心理状况,非常适合纳入学生的心理档案中。

(一)用图形表达自我

这是一份让学生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当堂完成的作业,大约需要十分钟时间。学生需要在老师下发的空白A4纸上用图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在绘图的过程中需要全程保持安静,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不和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绘画过程不做任何指导或干涉。唯一需要提醒学生的就是:当你画完,你要确实觉得这幅画表达出了你自己。由于要求当堂完成,限时较短,反倒促进了学生们快速进入状态。如果有学生向老师抱怨自己不会画画,老师需要告知学生:这是心理课而不是美术课,并不需要绘画技巧,只需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尝试用图形表达出自我。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作业并不等同于心理课上常用的“自画像”技术。让学生画自画像,学生一般都会画出人物的形状,会较多地考虑外部形象特征。心理教师一般也只能根据画像的大小和色彩推断出学生的心理能量大小、积极还是消极,常常只能有一个模糊笼统的感觉,却难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而“用图形表达自我”这个非常明确的主题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是要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学生完全不会受到“自画像”三个字的影响,不会考虑自己画得像不像。整个绘画的过程就是通过图形的表达将内心投射出来的过程,因此往往能够直击内心,较为直观地反映出问题。例如下页几幅画作(图1—图3)就是高中学生们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10分钟之内完成的自我表达,呈现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由于很多高中阶段的学生不愿当众分享私密性较强的作品,对于普查性的心理作业,教师也不可能找全校每一个学生面谈以了解画作背后的信息因而,心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述一下自己的这幅画作,或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感觉这幅画画了什么并把它写下来。

通过画作和学生的文字自述,心理教师就能掌握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图一:取向。通过画作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该学生因为自己的性取向不明而伤心害怕,他怕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图二:格格不入。图片已经非常明显地阐述了问题。在描述中,学生感叹自己为什么和别人没有共同语言。图三:没有那么美。这是一位女生的作品,她首先画了一个美丽的女孩,但是她又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美,给自己打了个大叉,再画了一个普通的女生,觉得“唉,这才是我吧!”。最后还给自己画了一个“沙雕”的形象,觉得自己太傻了。

猜你喜欢
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现状研究
项目教学模式下高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生校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及对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激发高中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