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习的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研究
——以Y学院为例

2021-09-04 07:27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标准差实习生师范生

刘 红 沈 涛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2)

1 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指出“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国家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师范生迈入社会、走向工作单位的重要途径,也关乎未来幼儿教师团队的稳定。郭岚在研究者中发现,教育实习存在目的不明确、实习模式局限于应用科学模式、时间安排不合理、教育实习评价中忽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教育实习过程缺乏高效指导等问题。黄凰认为师范院校作为教育实习的主导方,在实习之前应开设针对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的课程,与实习园进行联系和沟通。

人的职业认同感会在社会和生活中不断发生改变,高校和幼儿园在组织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活动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魏淑华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感包括五个维度: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职业行为倾向、职业能力、职业情感。本研究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由职业价值观、角色职业观、职业归属感、职业行为倾向四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本研究以Y学院学前教育专业116名师范生为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盐城Y学院学前教育专业17级大三、大四学生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共116人。其中,男生41名,女生75名;大三学生43名,大四学生73名。

2.2 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魏淑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量表》,该量表主要包含职业认知、职业情感态度、职业意志、职业行为倾向四个维度,问卷的选择题部分采用李克特(Liken)五点式记分法来计分,其分值越大表示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越高。如:“1=很不同意,2=不同意,3=基本同意,4=同意,5=很同意。”。第三部分是有关职业认同的简答题。

根据李克特(Liken)五点积分法可知,师范生职业认知水平在1~18分为低、19~36为中、27~45分为高;职业情感态度水平在1~18分为低、19~36为中、27~45分为高;职业意志水平在1~18分为低、19~36为中、27~45分为高;师范生职业行为倾向水平在1~18分为低、19~36为中、27~45分为高。其中t表示实习前,a表示实习后。

3 实习前后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调查结果分析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实习前学前教育师范生整体对职业的认同度较高,实习后师范生对职业的认知较实习前有了显著提升。实习前师范生职业认知的均值为30.01,标准差为4.84,职业认知水平处于中等;职业情感态度均值为29.48,标准差为4.17,职业情感态度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职业意志均值为9.67,标准差为1.71,职业意志水平处于低水平;职业行为倾向均值为13.09,标准差为2.40,职业行为倾向处于低水平。实习后的师范生专业认知的标准差平均值为38.08,标准差平均值为5.67,职业认知水平仍然处于中等偏高;职业情感态度的平均值38.13,标准差为5.51,职业情感态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意志水平平均值为12.79,标准差为1.93,职业意志水平相比较实习前水平有所改善;职业行为倾向的平均值为16.94,标准差为2.61,职业行为倾向较实习前水平有所提升。

表1:实习前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的描述统计(N=116)

表2:实习后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的描述统计(N=116)

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Y学院学前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调查,师范生的总体职业认知水平虽然都得到了一定水平的提高,但师范生职业认知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职业意志与职业行为倾向实习前后仍处于低水平,研究者继续追踪访谈,发现了以下主要问题:

4.1 高校实习安排不够全面合理

在访谈师范生过程中,师范生提出,学校的实习安排不够合理,往往是直接把实习生安排进幼儿园,并没有针对实习生的实习需求进行分配;在实习中,学校的指导教师需要兼顾学校和实习生,往往力不从心,不能全方面地关注实习生的实习生活,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实习的周期过短,导致整体的实习经验比较缺乏,实习生进园之后发现实习生活与理想有差距等。

4.2 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质量参差不齐

在对实习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考察时发现,幼儿园分配的班级单一,很多实习生实习期间一直待在一个班级里,小班和大班的实习环境完全不一样,很难让实习生得到全方面、更完整的教育实习体验。同时幼儿园分配的指导教师质量参差不齐,低水平、不负责的指导教师很可能会给实习生带来负面的情绪,不能使实习生得到教学实践的机会,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给予的实践机会太少,大部分时间实习生都在班级里做着和保育员工作类似的任务,真正给实习生上课的机会很少,对实习生的上课,指导教师也没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并不能提高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突发教学情况的能力。

4.3 师范生准备不足,缺少及时的反思总结

在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时发现,部分实习生并没有重视教育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往往是指导教师让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在日常实习中,不能做到及时地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进行改正。在课外时间缺少及时的反思总结。

5 对策和建议

5.1 高校要合理安排教育实习的各个方面

高校的实习安排影响着实习的走向和质量,高校应开展教育实习相关的学习计划,组织学校指导老师参与学习,在实习前密切高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师范生实习情况调整实习方针,针对实习生提出的实习问题,开展及时有效的指导工作,合理编排实习手册,帮助学前教育师范生更好地融入实习生活。指导教师要利用学校和幼儿园资源,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实习生开拓视野、丰富实习经验。

5.2 幼儿园要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

幼儿园的实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师范生的职业意向,根据调查显示,良好的实习环境能够提高实习生的实习热情和动力。良好的实习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实习生适应实习生活的能力,同时能够提高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喜爱程度。笔者认为,幼儿园在安排指导教师时应该更加谨慎地对指导教师人选进行考察,同时对指导教师人选进行集中培训,给予师范生更加专业有效的指导。指导教师要及时与实习生沟通,帮助实习生解决实习产生的问题,并在活动结束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帮助实习生将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更好的水平。幼儿园应合理安排实习生的实习活动,组织综合实践课程,并为实习生提供多方面的教学辅导工作,利用园内资源,帮助实习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身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3 师范生要做好实习规划与反思总结

面对实习,实习生应该做好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工作,安排好自己的实习时间,并给自己制定好合适的实习计划。同时要相信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做好关于实习的相关准备,明确好自己的实习教师角色定位。在实习过程中要虚心求教,大胆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指导教师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习过后要及时地反思自己,利用教案、教学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课程,在课后及时修改,改进自己的不足。

猜你喜欢
标准差实习生师范生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最牛实习生
医学科技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