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质培优”理念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施研究

2021-09-04 07:27王继良李莎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过程

杨 茜 王继良 李莎莎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经济与信息系 湖南·长沙 410004)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提出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可根据专业实际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鼓励教师团队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

在此背景下,本课程教学以企业实际组网案例为依托,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结合丰富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经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理念。结合适应网络管理员、网络规划工程师等岗位的技能要求,并针对2021年3月颁发的网络系统规划与部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的证书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完成对应职业岗位的局域网组网工作过程的实操能力。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教学整体设计

1.1 教学分析

1.1.1 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部分选自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该课程是面向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商务等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

对标2021年3月颁布的网络系统规划与部署职业技能1+X等级证书(中级)的要求,主要培养目标是:学生根据企业组网需求文档完成用户需求信息分析,进行小型网络系统规划设计规划,独立完成小型网络系统的安装、部署、配置、调测和故障处理等工作任务的能力,具有对简单企业网络进行设计、架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1.1.2 学情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我们的授课对象为大一的学生,他们已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及Internet应用能力。

在学习本授课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体系结构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及应用;TCP/IP协议的作用及其配置主机的TCP/IP协议信息。学生在本次课程前期已经通过多种信息资源及“课前任务”对局域网的组成有了初步认识,但对具体的操作和运用方法不熟练。

1.1.3 授课环境

根据课程的特点,我们选择了三类授课教室以满足所有学生的上机实操练习,包括:学校信息中心、理实一体化教室、网络实训机房。

1.2 教学内容

1.2.1 教学思政总体设计

本次课思政教育的指导思想是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

教学过程中,引入全国劳模先进事迹、典型新闻事件,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坚定职业自信、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2 教材及教学资源

选用的教材是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以企业中小型局域网组网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为载体,完成教学过程设计。我们教学团队已经完成了院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所有的知识体系都在职教MOOC平台完成了课程开设,所有的教学网络资源都进行了开放。

1.3 教学策略

整个学习过程完全参照在中小企业构建局域网并进行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为主,将相对独立的阶段工作过程设计为教学项目,通过实训项目让学生逐一掌握相对独立的技术,不断提高项目的综合性。引导学生将相应的知识点关联起来,达到能独立设计和组建完整的小型局域网。

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把教与学重要点放在“学”字上,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让学生学在前面,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 教学过程实施过程

本次教学以解决学生今后在工作任务会遇到的局域网组网工作为目标,以项目施工的流程为主流程,并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授课流程,运用了信息化手段和网络资源。

2.1 课前自学

课前,教师在云课堂等教学平台提供课前自学任务和相关视频,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学习。学生根据学习能力进行分组,4人一组,选好组长;组长督促本组组员研读教师发布的任务,完成自学视频部分学习及具体的学习任务。

2.2 课中操练

2.2.1 课堂引入

课程一开始,教师对上一节课的课后任务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上次课的学情分析,特别针对学生操作规范性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2.2.2 流程引入

教师详细点评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对自己的课前任务谈体会做总结。教师对学生梳理的信息进行归纳,引入本次课堂的学习任务。

2.2.3 演示实操

教师会根据操作任务介绍响应的技术标准反复强调作。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查阅示范视频、任务电子书、微课,教师在课堂巡查个别辅导。学生实操完毕,提交工作任务书,分组展示答辩。

2.2.4 评价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工作任务的自评、组内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现场操作和作品提交情况完成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2.2.5 作业发布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工作任务的特点,在职教云发布个人作业和分组作业,从不同维度巩固学生的技能。

2.3 课后拓展

学生进入职教云教学班级,把自己的疑惑和理解方式,在课程讨论区发布,进行开放式学习。

3 学生学习效果

在课程设计中加强考核评价设计,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在任务评价的比重,两项占比原则上分别不得低于30%、30%;结果考核原则上以理论知识测试与专业技能抽查相结合设计,占比不高于40%。我们通过职教云及实训平台进行了数据分析,从多个维度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1 学生学习过程评估

从学生学习情况分布图可知(见图1),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深度、领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显著的提升,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工程思维”构建需要提升的重要能力。

图1

3.2 学生考核成绩评估

根据学生对课程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课后拓展知识点答题、课后拓展任务完成情况,我们统计得出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图:

图2:学生得分前十项知识点

从图表的数据分布我们得出,学生对基础的知识点和工作流程点掌握较好。

3.3 学生评教评学

在该图中,我们以学生对教师评价为“优”作为考核点,考察教师在“授课方式、语言风格、课堂气氛、工作态度”四个维度的情况分布,根据图表分析,学生对于课堂的教学情况普遍是乐于接受的。

图3:学生评教分布图

4 反思改进措施

(1)个别小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需要组长和老师共同督促;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完成的效果不理想;注意小组成员分配,引入激励政策,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对资料的检索能力较弱。设置专业的信息检索专题,教师提供检索的链接、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来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