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的思维导图,无形的自然阅读
——试论思维导图对初中必读小说的促读作用

2021-09-04 07:27陈茶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水浒传西游记整本书

陈茶凤

(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 福建·厦门 361000)

1 “思维导图”是何物

思维导图被称为“21世纪的全球思维工具”,它利用文字、图画、线条等的组合,图文并茂地将无形的思维可视化,把纯粹单一的文字变成彩色的、富有创意的个性图画,有利于信息的梳理、存储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与读书实践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通过联想和强调来解决记忆问题,还可以在绘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得他们更爱阅读。另外,绘制思维导图还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咀嚼和消化阅读文本的内容,以通读和研读的方式,扩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思维导图的绘制是有法可循的。从绘制步骤而言,首先要确定主题,然后规划一级子主题,接着规划二级子主题,最后确定关键词的表述。规划一级子主题时要遵守如下原则:分类简洁不零散,完整不遗漏,命名同类型,平行不重复。而从主题的角度探究就更发散和自由了,可以是整本书结构的梳理,也可以是某些重要章节的概述,或是人物形象的分析、故事情节的简述和写作手法的探究等。

思维导图可涵盖的内容很多,层次清晰,把阅读过程可视化,不失为促读的好方法。

2 初中必读小说阅读困境分析

笔者上文已提及:初中必读的12部名著中,有7部是长篇小说,其占比超过一半。教读这些名著阅读时,总会遇到如下困境:

2.1 篇幅较长,字数繁多

初一开始接触的《西游记》就有100回,虽然多数学生的童年记忆里残存着《西游记》电视剧的印记,但真正触碰到纸质阅读时,还是会被如此的长篇巨著唬住、吓倒;《水浒传》版本不一,篇幅最短的也有70回;《儒林外史》指向的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讽刺类小说原本就是学生阅读的陌生领域,更何况是56回的长度。

2.2 人物众多,情节繁杂

《西游记》除了唐僧师徒加坐骑白龙马5个外,西天取经一路上遭逢九九八十一难,可谓“众妖辈出”“群魔乱舞”,那一路上的妖怪形象各异、名字千奇百怪;降妖除魔的天宫神仙也是身份迥异、尊名各殊;《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多达108位,个个绰号不同,经历各异;《海底两万里》聚焦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教授两个主要人物,但“诺第留斯”号潜水艇在海底世界遨游了两万里,停靠的站点,经历的旅程,也是名目繁多不重样。

2.3 语言各异,亲疏不一

《水浒传》以古代方言成文,对于21世纪的现代年轻读者而言多少有陌生化的阅读体验;《骆驼祥子》是典型的北方方言,“京味儿”十足,对于没有北方生活经历的闽地学子,难免有阅读隔膜;《西游记》以古诗文为引子,儒释道宗教用语无处不在,这对于宗教文化底蕴积累不足的学生来说,简直如读天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物名字长而难记;《简·爱》的环境描写语言晦涩难懂;《儒林外史》为清代小说,白话文阅读起来相对亲切,但作者功力最深的讽刺艺术往往让认知不足的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领会不出其奥妙。

鉴于上述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激趣策略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行为启动前就兴致满满,明知难而肯行?思维导图的促读功不可没。

3 思维导图促读有法

3.1 形象直观,激趣有方

思维导图以其形象、直观、个性的表达,把阅读过程中单调乏味的文字变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图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更能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笔者在导读《西游记》《水浒传》和《简·爱》时借助了如下四张思维导图,把三部巨著的结构内容简单化、人物性格可视化,学生接收起来相对容易,阅读兴趣倍增。

3.2 简要提炼,整书把脉

对阅读整本书来说,思维导图的功用是多元的。它既能梳理信息、整体建构,又能引发思维、增强记忆,还可以提供思路、复述故事、交流分享、提高认识。“整本书阅读”,强调的是整体阅读。因此,在阅读行为发生的过程以及读书交流活动时,阅读者都要有整体的观念。尤其是对情节连贯性较强的小说类作品而言,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的主要线索,提炼成连贯的、整体的画面,让隐形的思维直观化,就能更好地为整本书阅读把脉。

笔者的学生在分享《水浒传》中林冲的人生历程和《简·爱》中简·爱的成长历程时,绘制了多张思维导图,不断完善后,大家最终统一为如下两张思维导图,脉络清晰,情节明了,过程可视,学生在情节的梳理中也更增进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3.3 妙用启迪性,过程提质

阅读是极具个人体验价值的行为,但基于教学的需要,师生共读,成为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重要且必要的一环。然而师生共读,并不意味着教师大包大揽、无微不至地“指点”;更不是推荐书单、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教师指导“无作为”,学生阅读必低效。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指导时把握好度,妙用思维导图的启迪性,既尊重阅读的个性化体验过程,也发挥了教师作为资深阅读者的启蒙作用。

笔者在教读《水浒传》中,领着学生细读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时,就吴用如何“智取”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积极思考。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了如下思维导图:

《西游记》导读思维导图

《水浒传》导读思维导图

《简·爱》导读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林冲的人生历程

简·爱的成长历程

吴用“智取”生辰纲“智取”的体现

善用天时、借用矛盾、巧用计谋就是吴用“智取”的三表现。学生在如上思维导图的启迪下,在各抒己见的读书分享中,将阅读的过程提质了。该探究活动以点带面,学生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更浓厚了,推进了其持续阅读整本书的内驱力。

3.4 活用发散性,阅读增效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的特点,子主题、关键词的提炼没有僵化的限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阅读过程中的发现,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创造性分享,也让群体性的整本书阅读更富有真实性。

比如学生在阅读《简·爱》时,有些同学敏锐地捕捉到了简·爱的爱情观,也有同学对小说的环境描写心有戚戚焉,对小说中前后闪现的三大意象——“月亮”“火”“劈断的树”,久久难以忘怀,始终割舍不下。于是,笔者特别召开了一次简短的讨论会,引导大家积极探究,大胆猜测,在文本的细读中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并形成如下思维导图: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各自身份变化的过程以及共同处

在《西游记》的教学过程中,多数人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了师徒四人的性格、以孙悟空为主线的主要情节推进等,但笔者也尝试引导学生做了如下尝试,就师徒四人各自身份的变化过程和共同处做出探究,收获创造性的阅读体验,也为阅读“成品”的展示增添了色彩。

简·爱的爱情观

《简·爱》的小说意象分析

4 结语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小说名著的教学中,就像一棵放射性的‘知识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序列性,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①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是为了“无用之用”,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始终处于成长的美好姿态,为了不断提高自己,追求学业、道德、人格的完善。正如韩愈所说,“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这是阅读动机的合理状态。②但愿我们的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助力下,在自然阅读的浸润中,能悄悄地改变心智,真正享受到整本书阅读的快乐和价值。

注释

① 刘世芳.借思维导图巧读整本书[J].中国教师青年报,2018,5(05).

② 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4.

猜你喜欢
水浒传西游记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