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策略探讨

2021-09-08 00:22王红兵
天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传统产品文化

夏 铭 王红兵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21世纪产生了文化创意产业,随着人们社会财富的增加,国家普及全民教育,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生活的基础性产品,更加需要精神性的文化洗礼。根据市场的需求,可以看出商品的良性市场一定要有创意和文化内涵。这样一来,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应运而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受众由个体到广大群体,而且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可以说21世纪进入了全球创新时代。

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迟,但在短短几年内,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范围也迅速铺开,初始阶段仅有寥寥几个大城市探索,瞬间辐射到全国各省的重要都市,一批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形成,各大企业纷纷进驻开展项目运作。

拥有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工艺美术,其核心价值是工匠精神与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呈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政治、文化、经济共同创造出传统工艺美术,其包含了华夏文明重要的智慧观念。在现代经济市场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是文化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在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满足人们更好的生活需求的过程中,创造和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我们以国家政策为指引,立足行业和企业实际,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工作标准,思考传统工艺美术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潮流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找到日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如何创新传统工艺美术的探究,首先以发扬中华文化精神、传承优秀传统艺术为宗旨,并且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为目标,以中国特色传统工艺、技艺等进行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保护发展为根本,开发工艺创意理念来提高传统工艺再创造水平,促进在当下学习传统工艺美术得到持续转化和新的应用。

在全面提倡创新的环境下,国家鼓励越来越多有丰富思想的青年和设计师加入传统工艺美术振兴事业,提高工艺美术传承能力,弘扬创新精神,增强当代意识,强化审美观念,努力提高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设计水平、生产水平和质量,努力提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整体水平。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更应加大传统工艺美术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力度。需要注意的是,多样的世界和文化造就了世界文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拥有几千年长久历史,对外界递出中国传统手工艺国家名片,探索全新传统工艺美术技术与产业道路,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真正走出国门、走进海外市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优秀传统工艺在国内外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规划不够重视,因此使得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偏离了广大群众的审美,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我们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并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样也使部分传统工艺美术失去发展,这对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非常不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务必走上创新大路,这种创新既包括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新、技术与技法的更新,也包括材料运用和形式内容的更新。由此可见,研究该范畴的从业人员需要针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发展进行剖析,从而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路径

目前,各类传统工艺美术转向文化创意产业化道路的路径有些相似,都是提取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符号,进行综合艺术创意设计。把传统工艺美术的特殊造型进行潮流化设计,实现产品的审美趣味趋于年轻化;以现代复合材料取代天然材料,用全部或部分机械化、数控技术取代手工技能,降低成本,实现产品的批量复制;利用品牌战略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包装故事背景,实现产销分离;重视产品的整体性包装,增加文化附加值,使传统工艺美术走出乡土一隅,演变成大众文化,其结果是为当代社会增添了具有奇特美术风貌的文化消费产品,都市里的消费者借此可以分享文化多样性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丰富感。

很显然,传统工艺美术向大众文化潮流的发展演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既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需求的一种反映,也是人类生生不息创造力的体现。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产物,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仅仅是发现作用,它的发展有着与传统工艺美术不尽相同的逻辑。文化创意产业遵循市场规律,它尽可能地让文化附加值最大化。物质追求的多样性与文化追求的浅表化、时尚化构成了当今人类生存的一个悖论。文化创意设计师对传统工艺美术所做的工业设计或艺术设计,都是采取截取、移植、跨界、重构、反讽等后现代主义的方法,他们不会执着于如何准确地去诠释某种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意蕴,不会尊重其原有的复合功能,当然也不在乎原先的文化主体是否乐意接受的问题。事实上,文化创意设计主要服务的对象恰恰不是本土乡民,而是异乡的广大陌生人。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遵循自己的文化逻辑,所以文化创意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改造会经过一个过程,即人们在观看传统工艺美术时是分离了的各种物质与形式的元素,并且组合关系是可以随意重构的。而消费者面对文化创意产品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心理,即新产品已经脱离了原先的文化环境,只见材料工艺和悦目的形式,很难再触动消费者与原生的价值、意义等内容产生关联性。例如,品牌形象“嘻多猴”源于河南民间美术“泥猴张”,但原先的泥猴造型经过卡通动漫化,衍生出胸针、屏保、头像、表情包等系列“呆萌”文创产品。“嘻多猴”从原先的乡土礼俗性质中脱颖而出,诠释的是“带上快乐出发”,大胆追求梦想的价值观。不经过一个文化“祛魅”过程,是很难做到跨地域、跨文化、跨代际的传播的。

受大众文化的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主体也在发生变化。部分民间传统手艺人捕捉来自各方的市场信息,并十分努力地去通过创意设计,改变材料工艺,生产一些新产品。他们将属相、星座和引人入胜的卡通动漫形象融入创作中,制作文创产品。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集群效应

如今,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以传统工艺美术、家具家居用品、礼品出口加工为主,目前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正在失去,加之汇率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外销利润空间将被大大挤压。国内生产加工型企业将逐渐转向经营内销市场。

如今,我国在传统工艺美术品等方面形成了以广东、深圳为核心的家具、工艺花卉、装饰画、皮具的产业集群,以福建为核心的红木、铁艺产业集群,以浙江为核心的布艺和小商品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中不乏规模较大的企业,通过外销订单,逐步积累起了一定的工艺特长和外单设计经验,但由于其订单主要为来样加工型,对产品设计、工艺标准、材料选择均有明确规定。因此,大部分企业缺乏产品设计和孵化能力,工艺特长主要是在一些技术细节方面,比较容易被模仿,并未形成足够的技术壁垒。通过近年来对锦汉展、深圳礼品展、广交会、深圳文博会、广州家居展和上海家居展的调研,笔者认为该类企业产品制造水平较高,但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

四、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方向

通过市场的方式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创意产生产业经济市场效益,以实现传统工艺美术良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求必须通过市场机制形成更加高效优质、最大输出的文化艺术产品和精神服务。如何达到发展目标,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任务。各省市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名片的影响力。

第二,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试点文化发展体制进行改革,减免文化创意企业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国外发展经验要结合本地实际。在确定创意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重点和分类管理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确立以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为主要特征的创意产业统计分类知识体系。

第四,针对地域特色提出有区别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

《祥承》 孙广韬/作

校园文创产品设计《长师印象》 何玥/作

工艺美术伴随着时代进步,其传承、创新等问题逐渐显现。针对传统工艺美术当代转换方面大概有以下四个路径。

第一,工艺美术与艺术相结合,融合当代审美情趣共建产品。

第二,走向产业链,工艺美术与现代生产方式相结合,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走上大生产道路。

第三,走向设计,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适度创新。

第四,走向工艺极致,以不变应万变,传承即创新。

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应坚持产业创意化、科技化、服务化、时尚化的发展方向,以创意引领时尚,以科技提升服务,着力建设特色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园区,体现实用理性的作用力,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当代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变化。在开放型社会大环境中,在传统工艺美术生存艰难时,文化创意产业崛起。传统工艺美术与大众文化呈此消彼长的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刺激,会在商业环境中养成一种新的文化生态,发展出一种新的美术文化形态。通过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行业转型、消费升级发展机遇、调整文化创意产业结构,以推进生产服务化为方向来营造产业环境,构建以传统工艺美术为核心的都市型消费品产业和服务体系。

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生态样貌,丰富艺术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帮助释放人们的创造力,提高实践技能,并在整个社会中培养和弘扬传统工艺精神。它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个性化和艺术化的产品,以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有助于促进年轻人选择自己的工作,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并增强传统社区和乡村的活力,缓解快速发展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焦虑,促进社会和谐,从而加深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破旅游产品的同质性,增强文化体验的魅力。只有继承传统手工艺的核心本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进步,我们才能有意识、积极、清晰地创造出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形式、新风格、新荣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正在寻找新的方法和机会,以在继承中促进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产品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谁远谁近?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