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西地区民间艺术的资源价值

2021-09-08 00:22罗圆圆
天工 2021年8期
关键词:银饰民间艺术湘西

关 红 罗圆圆

湖南工商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交界处,多年以来一直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专家、学者们把它称为“文化沉积带”和“文化聚宝盆”。当地的文化内涵深厚,老祖宗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有四十多个民族生活在这里,居住在此地区的苗族、汉族、土家族、瑶族、侗族、白族等民族所传承的民间艺术共同构成了该地区丰富的文化宝库。湘西地区民间艺术就是生活在湘西这块神秘地域的湘西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集体创造的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展示了湘西历史文化的内涵和渊源。湘西民间艺术蕴含着湘西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湘西各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符号和象征的作用;同时与各民族的文化感情、群体认同具有密切的联系,是湘西各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1]。

湘西地区的民间艺术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艺术是一种具备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如民间舞蹈、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包含了多种文化形态。这些特殊的文化形态对了解湘西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俗、宗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湘西民间艺术的审美价值

湘西民间艺术具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尺度,自成一派。湘西民间艺术具有简约性和朴实性的特点,其造型样式表现出民间艺术独特的艺术规律,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装饰性。湘西民间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美,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它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都以服务劳动人民为宗旨,这也是民间艺术的活力所在。湘西民间艺术包含民间工艺品、民间歌谣、民族舞蹈、传统戏剧等,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是对生活的艺术化,是民间生活的审美再现,其表现形式具有深刻的地域特色,也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审美表现。

例如,湘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画(如图1),是我国苗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苗画源自湘西苗族妇女绣花的样稿。最早苗族妇女绣花的花样是剪纸中的样子。至清代末期,一位精通绘画的花垣苗族人,使用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上,代替了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刺绣。这种画在布料上的刺绣样稿生动而富于情趣,线条流畅又具有情感,很受欢迎。人们舍不得用绣线把这些美丽的线条覆盖,于是不再刺绣,使其成为一种单纯的布质绘画,用于窗幔、门帘和房中装饰,很快成为苗寨中广受欢迎的民间艺术样式。湘西苗画常常用于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苗画运用写实与抽象、夸张与变形、自由与严谨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生动而朴素地反映了苗族地区的生活。画面描绘龙、凤、花、草、鱼、虾、虫、鸟等动物、植物形象,再配以氏族图腾崇拜图案,把反映古老先民的部族迁徙与自然界的山川、河流、云彩、日月、人物、建筑以及传说中的仙人善神等结合起来,融入画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使苗画既古朴原始又热情奔放,达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苗画的魅力在于每一个图案、每种配色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某种历史记载,能给苗族人民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满足。画风随意而细致,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古朴、浓烈、刚健的艺术风格,凸显出一种非常独特的审美价值,形成了独特的生存环境下的苗族独特文化符号。生活美是民间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民间艺术审美精神的动力,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民间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

图1 苗画 (图片来源:人文湘西)

湖南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蓝印花布遍及全省各地,因此有“蓝印花布之乡”的美称。尤其以湘西地区的蓝印花布最具特色,它既是湘西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遗产。蓝印花布作为一种古老手工印花织物,其朴拙、优雅的文化韵味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湘西蓝印花布在造型、色彩、纹理等方面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蕴含着浓厚的湘西人文精神。湘西凤凰蓝印花布纹案图样形式多变、整齐有序、寓意深刻(如图2)。湘西凤凰纹案图样分为抽象与具象纹样,受其制作工艺影响,图案表现为强烈的抽象性,装饰趣味显而易见。蓝印花布中的具象纹样可分为植物纹样和动物纹样,其中植物纹样有葫芦、莲藕、松树、桃花、灵芝等,而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纹样则常以组合的形式出现,有“四君子”的美称,为百姓所喜爱。民间艺人将现实中繁杂的植物简化、夸张,使其装饰更加美观。动物纹样有鲤鱼、凤鸟、蝴蝶、麒麟、龙、狮子等,造型融合了古朴、童真的趣味,吸收了不同艺术的纹案图样表现形式,从而由繁杂演变为简单,画面构图抽象、简洁,简单的点、线、面构成一幅幅具有秩序美的版式。这种大巧若拙的造型形态,典型地反映了湘西人的生命形态和生存方式,更体现了湘西人民纯真诚挚的人性之美,蕴含了湘西人民对美的自然绽放、对情的自然流露。独特工艺技术赋予蓝印花布图案造型美学特征,产生了令人叹服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其他艺术种类无法替代的艺术个性。[2]

图2 湘西凤凰刘大炮蓝印花布图案《凤啄牡丹》

二、湘西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

湘西民间艺术是当地不同民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载体,它不仅记录和保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习惯、民俗、社会公德等的历史演变,也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生存状态。它是历史文化流淌的印证,是文化的基石,是文化的生命智慧,是文化的传承。它源于社会发展和生活,是每一个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时代的河流,伴随着历史时代的文化演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虽然湘西各民族对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表现方式各有不同,但却是每个中华民族实践活动的生动写照。民间艺术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与传承,它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继承历史文化、维持社会稳定、规范民族的行为都有重大的意义。湘西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及其可利用价值也是众所周知,它的产生与时代背景和不同民族的构成有密切关系,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不仅记录和保存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社会公德等历史文化要素,而且反映了湘西地区的社会发展与演变,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经济发展和时代更替中,已成为历史文化活动的有力见证[3]。

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古斯舞,它是土家族人民为了纪念祖先为后代开荒守业而创立的一种原始舞蹈形式,在湘西的永顺、龙山、古丈等地区普遍流行。作为土家族祭祀祖先、祈求生存与繁衍的一种仪式,有其深厚的历史文脉和深刻的哲学意蕴。土家族毛古斯舞是集民俗、宗教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态,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土家族人民劳作和生活的场景,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情节和一定表演程式的民俗舞蹈形式。毛古斯舞表演粗犷豪放、古朴野趣、遒劲激昂,它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土家族虽无文字,但毛古斯舞代代相传不衰,作为反映土家族“童年时期”生产与生活的“活化石”,始终保留着自然崇拜、祖神崇拜、生殖崇拜等远古信仰符号,它集歌、舞、乐、剧于一体,从服装道具到表演风格和内容,毛古斯舞可以说是土家族文化的真正代表,形式和内容反映了时代历史和社会发展,对研究土家族的群体结构、文化历史、生活场景、民俗民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湘西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

民间艺术品是劳动人民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来的,以满足物质或精神需求为目的的产品。马克思认为,作为商品的物品必须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价值是商品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关系;实用价值是商品本身所具有的物用价值,即能满足人们使用的需要的价值;而民间艺术品的创造过程必须消耗一定的劳动时间,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或他人的生活或审美需要具备的实用价值,完全符合物品成为商品的要求,因此具有商品性,即具有经济属性。

以湘西地区为例,从民间艺术文化的地区优势出发,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湘西地区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与其他农林牧业的投入相比较,显然它更环保、更经济、更持续,从而可以使无形资源发挥其高效作用。文化资源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在文化促消费的理念下,文化资源具有区域发展不可估量的价值优势,发掘民间艺术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

现在,土家族织锦技艺、剪纸、挑花等正以不同形式进入城市家庭、楼堂馆所,以独特的文化特色、浓郁的乡情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空间;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画等成为城市收藏新贵,进一步提升了民间艺术的发展空间和经济价值。现代经济手段和市场运作,给予了民间艺术史无前例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也对民间艺术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从铸造艺术的角度看,湘西苗族银饰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它的发展就是历史文化的演变;从材质、设计纹饰、制作艺术的角度来看,其都表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和较高的文化品位。苗族银饰的加工技艺是苗族民间独有的锻制技艺,它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聪明能干、智慧机巧、善良友好的民族性格,而雪白、纯正、坚硬的苗族银饰恰巧体现了苗族地区广大人民的精神风貌。苗族银饰由银匠制成后,在当地旅游市场中销售,银匠从中获取利润,这一过程是社会交换活动,也体现了银匠制作的劳动价值。银饰锻造使村民家庭收入增多,银饰产业与当地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高度耦合,农业生产和银饰制作两不误,也就意味着湘西地区的苗族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地转换成了文化资本。同时,在保留艺术特色的前提下,通过材料、创意、工艺、使用空间等方面的创新改良,可以使民间艺术与当代审美有机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民间艺术的经济价值[4]。

四、结语

地方性民间艺术文化资源既是一种文化形态又是一种经济形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民间艺术既是传统型的文化资源,又具有科技创新的作用,同时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独特产品资源。通过对湘西地区民间艺术资源价值的深入认知,用发展的眼光按照产业规律运作,通过发掘文化内涵提升其附加值,进而推动湘西地区民间艺术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银饰民间艺术湘西
高浮雕银饰
民间艺术篇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银饰
走进湘西凤凰城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湘西 国画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